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基層代表:村民有怨言 幹部一定沒做好(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來自揭陽市代表團的基層村支書張建明(右)和黃俊強,熱烈討論交流著新農村建設經驗。

  開完預備會議、來自揭陽市的兩名基層代表在房間裏“切磋”本村的民主管理新“法寶”,氣氛熱烈。而他們民主創新都有一個共同點,每月或者每星期設立村民接待日,即時解決村民困擾,於是,從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再到水利建設、耕地問題……便成了村民接待日議題中的“常客”。

  設立“村民議事日”,大事小事不出鎮

  “村民有怨言,一定是村幹部工作沒做好。”普寧市梅塘鎮大東山村村委會主任、省人大代表張建明是一名資深“村官”,前兩年,他在村裏創建了“村民議事日”制度。在“村民議事日”,村民們帶著委屈、矛盾、糾紛,來到村委會,請村幹部調解。

  “路不暢通要修,排水管堵了要通,鄰里鬧矛盾了要調和……村裏幹部調解不好書記調,書記調解不好我去調,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糾紛矛盾不出鎮就能解決好。”張建明説道。

  揭東縣玉湖鎮姑山村的民主探索走得更前一些。從2004年開始,黨總支書黃俊強就提出“固本強基”的理念每個月10號設立村民黨員活動日,每個月15號是財務公開日,而到了每個星期六,不少村民都來參加“村民接待日”。

  2004年,不少村民在“村民接待日”上反映,村裏沒有橋,交通十分不便利。即便有了政府提供的50多萬元項目資金補貼,還有100多萬的資金缺口,怎麼辦?最終,黃俊強決定向村民“攤牌”,共同想法子。“沒想到,事情出奇的順利,他們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經過1年多,橋終於修好。”

  “他們説話,村民都願意聽。”曾經在當地基層工作、現任揭陽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的代表陳石波表示,新時期的新農村治理,應該加大力度推進民主管理,讓老百姓説話,讓村民表達合理訴求,基層幹部要善於聽取村民的意見來辦事,不要有私心,工作就能順利開展。

  土地問題讓幹部頭疼,村民參與才是良方

  黨總支書黃俊強並非沒有煩惱。他坦言,自己所在的村地處於粵東潮汕地區,人多地少,平均下來每人只有0.32畝地,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再加上村民收入比較微薄等因素,在這個土地稀缺的村鎮,要振興農業、發展工業,還要提高稅收,自然難度大、矛盾多,難免産生糾紛。

  “土地問題曾讓我們基層幹部很頭疼。各種群體事件讓我們意識到要提高村民素質、讓村民共同參與民主決策,最終與村民達成意見一致。這是處理好村民與基層黨員幹部關係的基本原則。”黃俊強接著説,“作為黨員幹部,只要堅持民主、公開、透明地開展工作,矛盾就一定會化解。”

  民主決策讓不少矛盾無形中得到化解,也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現在一遇到一些事情,村民對村幹部有信任,都很樂意出錢。”黃俊強是自豪的。

  “雨污分流”凈化污水,找個發臭的地方都難

  “以前的姑山村,到處臭氣熏天,走到哪兒都一股難聞的氣味。”陳石波繪聲繪色地向記者介紹,原來,姑山村並不總像現在這般空氣清新。2003年,村裏的領導幹部下決心治理污染。

  此提議得到村民的一致贊同,最終全村琢磨出了一套“雨污分流”的新辦法把村裏的生活、生産污水收集到地下管道;再通過採用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最終這些污水竟轉化成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二類水。

  現在,村裏幾乎看不到蒼蠅蚊子,“想找個發臭的地方,還真找不到。”陳石波的一句話逗得大家都笑了,他極力推薦記者到基層走走。陳石波説,姑山村是揭陽市第一個&&實踐污水凈化處理的鄉村,目前這套方法開始在其他村鎮普及。

  南方日報記者 賴競超 趙琦玉

熱詞:

  • 村民素質
  • 基層黨員
  • 雨污分流
  • 村民議事日
  • 法寶
  • 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