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新版“就醫地圖”:五環內不再新建大型醫院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已成為區域醫療中心的昌平區醫院就診者越來越多。本報記者王海欣攝

  開篇語

  今天,北京市兩會大幕拉開,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將在這裡發聲。兩會期間,本報將推出“聚焦民生”系列報道,用一線記者的筆觸聚焦關乎民生福祉的熱點問題。報道中,我們將採訪官員,剖析、跟進熱點政策,並邀請代表和委員發表真知灼見,求解北京市民的幸福之策。

  今天,本報以“醫”為關鍵詞,推出“聚焦民生”之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方案基本完成。

  “我將在市政協會議上,首先向政協委員介紹新型三級就醫體系的概念。”北京市衛生局負責人在兩會開幕前夕接受本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她提及的“新型三級就醫體系”,其實就是即將出臺的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方案中的內容。

  目前,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方案已基本完成,將在報送市領導及相關部門審批後公佈。本市新版“就醫地圖”中,五環內將不再新建大型醫院。

  焦點1:佈局

  醫療資源密集區控床位規模

  “要統籌規劃首都地區醫療機構數量、規模、佈局和功能。”之前公佈的醫改方案提出這樣的目標。

  即將公佈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編制範圍是:全市除部隊醫療機構(含軍隊和武警醫療機構)以外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這是本市首次在市級層面上,對全市醫療機構進行“洗牌式”的佈局調整。

  參與此項規劃起草的鄧小虹表示,北京有著豐富的優質醫療資源,但都聚集在中心城區,而郊區縣和新城醫療資源相對稀少。目前,中心城區大醫院外地患者就診比例高、城區人口外遷及新型城區發展造成的“看病難”現狀,已經影響了醫療資源利用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造成了中心城區交通、環境和能源壓力日益嚴重。“以西城區為例,三級醫院有七八家之多,但西城區的人口卻在外遷中逐年減少”。

  這份有效期為5年的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本市將通過新建、改擴建、遷建、轉型、整合等方式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通過“三步走”把優質醫療資源“外輸”。

  “三步走”即東西城、石景山等醫療資源密集區,將嚴格控制床位規模,並通過資源結構優化和轉移等方式使為本轄區常住人口服務的床位規模逐步穩定在配置標準上;朝陽、海淀、房山、昌平等資源適宜區將維持現有床位規模不超過配置標準,並進行資源結構優化;而醫療資源較為薄弱的通州新城、順義新城等重點新城和規劃有外遷人口安置區、大型住宅居住區等區域將獲扶持政策傾斜。

  市衛生局副局長毛羽表示,十二五期間,本市將控制公立醫院發展建設規模,五環內不再新建和擴建床位在800張以上的公立綜合醫院。

  焦點2:體系

  每50萬人一個區域醫療中心

  去年,全市醫療機構的就診人數相比前年增加一成左右。在逐年遞增的在京就診人次面前,如何緩解改善目前大醫院看病難、社區醫院“門庭冷落”的現狀,這些本市衛生部門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均在規劃中找到了答案。

  毛羽表示,為逐步調整醫療服務體系結構、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本市新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明確,將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在常住人口達到30萬至50萬人口的區域內,打造一個以區域性醫療中心為核心,包括二級醫院、專科醫院、社區醫院及康復院等在內的區域性健全的就醫體系。其中,區域醫療中心是指為轄區居民提供急危、疑難病症診療服務的綜合性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同時承擔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任務,包括10個遠郊區縣的區縣醫院和由城區遷至當地的三級醫院(或其院區)。

  以50萬人口擁有一個區域醫療中心計算,全市將打造超過40個區域醫療中心。以實際居住人口有200萬人左右的大興區為例,至少應再有兩三家大醫院,目前,除大興區醫院外,已計劃在當地建分院的北大醫院和同仁醫院亦莊院區都將為當地居民提供三級水平的醫療服務。

  “此次規劃調整的目的,就是讓百姓不再一有病就往城裏跑,而是就近享受各級醫療服務。”鄧小虹表示,城區大醫院與11個遠郊區醫院已結成了“一對一”的幫扶關係,通過近5年來大醫院專家對口的技術力量支持,目前11個區醫院已經達到了三級醫院的水平。

  焦點3:床位

  每千人須設綜合床位3張

  目前,本市醫療機構共有床位近9.5萬張,每千人口實有床位不足4.8張。為滿足一定區域內百姓的住院需求,規劃中提出,全市每千人口設床位5.5張左右。其中,公立醫院床位4.5張,非公立醫院床位1張。

  在公立醫院的4.5張/千人口的床位中,按照綜合性、專科性和中間性醫療機構分類設定。這4.5張床位中,除3張在綜合性公立醫院和設置床位的社區醫院外,包括各類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院,編制床位配置標準為1張。同時,首次明確康復院和護理院需有床位0.5張。

  毛羽坦言,就本市現有床位數來説,雖然因區域醫療資源多寡等原因,造成總數尚有缺口,但突出問題在於:即使床位資源飽和區也面臨功能比例現“長短腿”的現狀。以昌平為例,轄區內9000張床位的總數並不低,但其中僅精神科病床數就超過4000張,而用於綜合性疾病診療的並不多,“按照新版規劃調整後,綜合性床位將適度增加,其實比例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但構成會趨於合理。”毛羽説。

  焦點4:轉型

  傳染病醫院開展綜合診療

  隨著本市傳染病防控體系的健全,包括乙肝等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實現了低水平,因此現有傳染病醫院“與時俱進”的轉型、如何更好服務於周邊百姓也被納入此次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

  按照規劃草案要求,傳染病專科醫療機構開展必要的綜合診療服務的同時,應重點完善兒科建設。其中,北京地壇醫院逐步向具有傳染病專科診療特色的綜合醫院發展,成為輻射朝陽區和順義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北京佑安醫院強化以肝病為特色的專科診療服務。北京胸科醫院強化以結核為特色的專科診療服務。

  轉型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傳染病醫院是否還能起到關鍵作用?北京市衛生局巡視員鄧小虹表示,近年來,本市出現的突發傳染病中,各類傳染病的誘因和傳播途徑不盡相同,如“非典”是呼吸系統問題、福壽螺事件是中樞系統問題、手足口則是消化道系統問題,因此傳染病醫院除了防控和救治乙肝、艾滋病等傳統傳染病外,對新型傳染病的綜合救治能力也亟待加強。因此,在有效隔離門診區、住院區和傳染病區的前提下,成為區域醫療中心將使傳染病醫院的整體服務能力“更上一層樓”。

  >>記者探訪

  看病再不用往城裏跑了

  1月7日,京城下起了2012年的第一場雪。

  順義區醫院的掛號大廳內,或坐或站的百十人在候診或等待拿藥。

  李先生是上午9點40分到醫院的,與之前去城區大醫院相比,省了1個多小時的車程,在順義區醫院看病還可享受新農合報銷。他是來送年邁的老哥輸液的。因氣溫驟降,患支氣管病的老哥舊疾復發,在家中咳個不停,因村裏的衛生室藥品不全,只得來區醫院看。

  “把檢查單上的條形碼放在這裡,再點擊下屏幕上的‘打印’,結果就出來啦!”在等待老哥輸液的時間,李先生閒著無聊,便站在院門口處的自助式掛號機和自助化驗結果打印機旁,當起了“指導員”。李先生説,這5台自助服務機是兩年前放在這裡的。此後,排隊掛號和檢查室外那長長的等待隊伍都沒有了,“方便啊,也新鮮,但好多第一次來醫院的人還不太會用”,他憨憨地笑著,一會兒工夫,就指導了五六個人領取檢查結果。

  來自順義區人代會的消息稱,2011年至2020年間,順義區將建成四所三級醫院,順義區醫院即為其一。作為遠郊區縣的區域醫療中心,順義區醫院已啟動現代化醫療服務的建設工作,除自助掛號和自助化驗結果打印機外,在門診樓二層,記者見到,六部可視自動叫號機上滾動播出著候診患者的姓名和就診號,以往護士在嘈雜的人群中大聲喊號的情景不見了。

  為進一步提高轄區內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今年,順義區將積極推進區醫院與宣武醫院、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的合作。聽記者轉述了此消息後,李先生笑著説:“那敢情好啊,專家都來‘上門服務’啦,大病也不用往城裏跑了”。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李秋萌

熱詞:

  • 診療特色
  • 飽和區
  • 醫院專家
  • 醫院看病
  • 五環
  • 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