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記者歸來】耿志民:真相背後的那些事兒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6: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歸來】:各位好,歡迎收看我們本期的《記者歸來》,今天我們為您帶來的是特別節目,專訪製片人,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的製片人【耿志民】老師,歡迎耿老師。

新聞調查堅持精神價值的統一

【記者歸來】: 《新聞調查》這個欄目説起來大家是非常熟悉了,一轉眼15年過去了,但是依然在百姓心目中有非常好的口碑,大家非常喜歡看,對一個電視欄目非常難的,也非常難做到,作為一個品牌的欄目,能夠做到這樣一點其實很不容易,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新聞調查》是如何做到的?

【耿志民】:《新聞調查》目前來講可能在特定的觀眾群當中可能享有比較好的口碑,但是從我們的角度講客觀地看到,隨著這十幾年媒體環境劇烈的變化,實際上像這樣一個時長45分鐘的深度的調查類節目,影響力客觀講和當初來講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包括平面媒體,包括這種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的這些調查性的報道,發展得非常好、非常快,這樣就對我們這樣一檔傳統調查性報道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説還能夠經過15年,還保持一定的相應的口碑的話,我覺得《新聞調查》一個主要的內在的東西就是它始終保持了它一貫的製作理念,它始終在堅持,儘管它目前的環境越來越變化,我覺得這種堅持是讓人認知到它的一種品質,所以能夠對把它抱有某種程度的尊重。

【記者歸來】:這也正是我們看到的,《新聞調查》這麼多年過來的,在現在這樣一個階段,全媒體的時代,有許許多多類似的節目出現,像您説的可能影響力跟原來不太一樣了,有一些削弱,但是我們發現《新聞調查》並沒有説跟風,去進行一個迎合,或者去隨意改變,而是仍然堅持一貫比較穩定的風格,比較統一的品牌和統一的風格,相對穩定的風格,我們也挺好奇的,記者不同,選題也不同,怎麼來保證這個風格的統一?

【耿志民】:因為《新聞調查》這樣的欄目在長期的發展的這樣一個過程中,記者不同也好,編導不同也好,選題不同也好,包括年代不同也好,但是它對調查性報道的一些理念是一直在,就是持之以恒地在傳承。

【記者歸來】:有一個像生産線的標準在裏面?

【耿志民】:那是對技術來講,我們對調查性報道持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抱有一種什麼樣的理念,包括我們對採訪,對採訪對象有很多很具體的,也不能叫規定,就是大家奉行的一些原則,實際上已經內化到我們這個團隊每個人的心裏,所以你剛才講的是記者不同也好,這個都不會影響這個欄目本身的氣質的變化。

【記者歸來】:我經常感覺新聞好像特別多,但是事實上真正稱得上好新聞,並且值得深入調查的其實不是特別多?

【耿志民】:其實特別多,但是你是不是都能夠可行,進行下去,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一個欄目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難的地方,社會上我們知道每一年公共熱點事件特別多,萬眾關注,而且你可以看到很多傳播過程當中的,傳播出來的東西是非常不準確的,就是以訛傳訛的東西,很多的媒體和記者,這一點我覺得《新聞調查》是不會走這條路的,當他不能夠進入到事實核心的時候,會有捕風捉影的東西,猜測性的東西、誤導的東西傳遞給民眾,這樣形成很大傳播的影響,最後造成可能有一些事實的扭曲,也是無法澄清了。但對我們來講45分鐘的欄目來講,不可能做推測性的,因為我們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介入到事實的核心,對我們來説是非常不好做的。

【記者歸來】:有些時候仿佛也在探尋,我們可能從其他渠道已知新聞的一個“真相”背後隱藏的事實需要我們去探究,有大家以為是真相,但是通過我們記者採訪發現可能是另外一個事實的呈現?

【耿志民】:這樣的情況非常多。

【記者歸來】:非常多?

【耿志民】:對,包括選題,我們有大量的是從某些媒體得到的選題線索,他報道了一個事實,當然我們要做任何一個事情,都要有前期的調查過程,核實,我可以告訴你,60%以上不是事實本身有誤就是傳播過程中大量細節有誤。

接近核心事實是新聞調查的根本

【記者歸來】:定完選題之後,記者在進行調查的時候,著手點應該從哪兒下手,會不會走一些彎路,或者調查完之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

【耿志民】:我們有一個概念叫前前期,就是一個節目製作過程當中,拍攝叫前期拍攝,回來叫後期製作,就是為了避免剛才説的情況,我們有一個前前期的情況,是介於策劃階段和拍攝這之間的階段,這個前前期主要是對於我們從網絡上、媒體上或者觀眾的這種來信、來電獲得的這些線索,進行一個核實的過程,必須要有這個核實。

【記者歸來】:定選題的已經是核實可行的結果?

【耿志民】:定下要去做前期拍攝的時候,大部分是經過了一定的核實,但是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核實完之後基本事實,基本事實靠譜,這樣就可以,我們一個攝製組五到六個人就可以一起出發進行前期拍攝。

【記者歸來】:選題的時候如果真正選到一些獨家的新聞事件,是不是也不容易?的確不容易,其實獨家的線索應該還是很多的,比如説我們每天都有大量的觀眾的來信、來電,其實這裡面能夠篩選出不少的獨家的線索,但是這個獨家的線索能不能構成一個獨家的節目,又要受制于很多因素,包括我剛才講的,他所提供的事實真的做不了45分鐘。

【記者歸來】:有時候獨家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耿志民】:對,獨家有風險的,而且調查性報道經常觸及的是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或者是地方政府不高興見到的報道,所以可能面對拍攝過程當中設置的關卡、障礙、阻撓,以及節目拍攝完成以後面對非常強大的公關能力,都會導致這個節目能不能出籠。

【記者歸來】:同一個事件的報道,《新聞調查》可能其他媒體也報道過的,大家關注度比較高的事情,我們報道的是怎麼做到有自己的獨特性?

【耿志民】:我們的獨特性最基本的、最要緊的是接近核心事實,拿到最權威的事實,誰都不敢妄言自己得到的是真相,但是你要盡最大的努力,在最接近的地方上呈現你的獨家性,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很有爭議的報道,今年年初浙江樂清錢雲會,就是有一個他們原來的村長錢雲會發生了意外,被一輛重型卡車碾軋致死,當時大量傳播出來的信息,給我們的感覺這是一個陰謀,而且有很多證人證言説他是被看到了,被幾個保安,還是武警的。

【記者歸來】:有理有據的?

【耿志民】:保安或者警察按在車底下軋死的,這個事件傳播出來當時影響非常大,搞清楚這個事情有非常多的疑點,網絡上有很多疑點,如果接觸不到最權威的事實,只能大家人云亦云,或者大家做一些推理、分析。《新聞調查》的作用就在這一點上就可以體現,通過溝通、通過努力可以跟疑點背後所涉及到的不同層面的人,都能做比較相對深入了解,最後呈現給你的是相對深入、全面客觀事件本身的一個面貌。

【記者歸來】:通過節目當中聽到多方客觀當事人的聲音?

【耿志民】:不能説絕對客觀,這個節目出來以後依然有很多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我們採訪獲得的事實,很多是依靠官方和公安部門提供的,第二個,我們採訪了很多當事人,是已經被官方控制了的,比如説穿著嫌疑人的服裝,他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的事實是不是足夠可信,這是沒有辦法的,當事人就是這些人,這些人客觀上就是進了看守所,要不要採訪他們,要不要從他們口中獲得當時的真實情況。

【記者歸來】:記者總不能嚴刑拷打一番?

【耿志民】:是,他們是最核心的當事人,所以這個有爭議是很正常的。

【記者歸來】:所以記者接觸核心事實的歷程,其實也是非常艱難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節目特別突出強調,記者親歷在現場調查,帶著觀眾去親歷整個過程的感受,我覺得《新聞調查》的記者扮演的角色就是很多重的,對記者來説是不是特別難,怎麼做好?

【耿志民】:現在越來越難,很多觀眾有誤會,中央電視臺這樣一個權威的媒體,要下去了解什麼事情,可能很多當地政府、官方肯定是配合的,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就是如果説採訪對象或者當時的部門、當事的人對任何媒體有戒備、有防範,對我們就更加防範,為什麼?他可能相對來講在央視這個傳播平臺上,一個欄目,把這個事情報道出去,可能産生的影響力會更大,所以被防範、被戒備的程度會給更高了,這個對我們來講是越來越難的事,包括像剛才講的對錢雲會的這個報道,很多觀眾看到全採訪到了,説明當時是很配合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在之前我們記者做了多少工作,磨了多少嘴皮,一樣是不被信任的,這種溝通的工作非常難。

熱詞:

  • 記者歸來
  • 耿志民
  • 新聞調查
  • 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