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盤點歷年春晚精彩看點 龍年主創打復古親民牌(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陳佩斯表演《吃麵條》

  央視春晚走過三十個年頭,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除夕夜的新年俗,更有很多難忘的記憶。首屆央視春晚掌舵人、原中央電視臺文藝部導演黃一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説:“30年前,春晚誕生出許多個‘第一次’,充滿意外。我那時候不可企及的東西,現在全有了。”

  開欄語: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夜不同,所有中華兒女有著同一台春節聯歡晚會。今年,央視春晚將在三十歲生日之際向經典節目致敬,本報也將推出“春晚30年”系列報道。讓我們打開塵封的歲月,擦亮記憶的明珠,一起去品讀明星大腕的春晚故事。

  春晚引領著潮流

  2007年初,一項“我最喜愛的歷屆春晚”的觀眾票選評選中,1983年首屆央視春晚以40萬票高居榜首。這個結果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當年的春晚籌備組人人有顆“潮”心,大膽創造出許多“第一次”。而每年的春晚都會誕生金曲、流行語。

  現場拍板唱《鄉戀》

  李谷一接受採訪時説,首屆春晚她一口氣唱了7首歌,紀錄至今無人打破。而演唱《鄉戀》卻是意外。當時曲風親切的《鄉戀》被批“靡靡之音”,公開場合沒人敢唱,“當姜昆拉長聲音報幕:《鄉戀》!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導演黃一鶴揭秘説:“當時央視一共才十來部電話,臺裏擠出4部開通觀眾熱線點播和有獎猜謎。晚會一開始,接電話的女孩端著滿滿一盤子點播條,我一看一個:李谷一《鄉戀》。直到四五盤‘鄉戀小紙條’遞到當時的廣電部部長吳冷西面前,他幾經猶豫,終於同意演唱。一位技術人員還專程回家拿了伴奏帶。”自然,《鄉戀》掀起了晚會高潮。

  明星成為首批主持人

  直播晚會總得有報幕員,導演黃一鶴想起頗有交情的馬季、姜昆,“有人建議用播音員報幕,但我們覺得念稿子的風格太嚴肅,臨場發揮型的相聲演員更適合直播,銜接處懂得小幽默。加上當年最火的影視演員劉曉慶、表演啞劇的演員王景愚,晚會一直沒冷場。”

  “曉慶衫”風靡一時

  劉曉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回憶説:“我們有空就排練,自己想串詞。”劉曉慶還獨唱《絨花》、《盼紅軍》兩首歌,她説:“演員沒有服裝採購費,都穿自己的衣服上場。我為出鏡在香港買了一件大紅色、胸前有很多扣子的襯衣。春晚後沒幾天,大街上許多女同志都穿類似衣服,還取名叫‘曉慶衫’。”

  今年“圓桌子”又回來了

  春晚從“茶話會”到大型舞臺演出,舉辦場地幾經變化,還曾在體育館舉辦過室外晚會。而今年,春晚圓桌子又回來了。

  體育館辦春晚遭遇夢魘

  春晚第一次搬到體育館,是1985年,這屆導演也是黃一鶴,“但這成了一場夢魘。那年大家看了國慶閱兵,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也舉行了,我跟團隊覺得十幾億人的國家,在演播室辦春節晚會太寒酸,想展示宏大場面,選擇了北京工人體育館。”但當年電視技術不足以支持,“連對講機都沒有,燈光也不靈。沒有暖氣、燈光昏暗。整場晚會拖了6小時才完成。”

  西安曾當分會場

  “春晚是一部不能斷開的歷史。”原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主任鄒友開先後參加15屆春晚製作,近日接受本報採訪説,所謂“歷史”,包括晚會形式、電視技術、節目內容的變革,“有人總説春晚沒創新,但從電視人角度看,其實歷屆都有突破。比如電視技術突破後,還進行過三地聯播,西安作為分會場啟用航拍,三地表演小品‘撿錢包’,李琦和何冰在西安演出。”

  今年春晚擺圓桌“復古”

  龍年春晚,整個央視一號演播廳,除去舞臺外,空余場地將全部擺滿圓桌,恢復早期“茶話會”時的場地佈置。到場嘉賓“圍桌而坐”欣賞春晚,今年央視春晚工作人員透露説:“圓桌邀請嘉賓有當年為春晚發展出謀劃策的前輩,文化界、文藝界人士共聚一堂,普通群眾、娛樂明星坐在一起,觀眾打開電視機會感覺非常親切,好像回到30年前,龍年春晚要的就是親民。”

  30年節目不斷創新

  請港臺明星登臺表演、首創小品演出、邀請體育明星,春晚的發展歷程中,為綜藝晚會貢獻了很多創新節目。今年央視春晚的創新重任交給了韓庚等年輕演員。

  磁帶裏找到張明敏

  1984年,張明敏一首《我的中國心》激發國人強烈的愛國熱情。導演黃一鶴回憶:“雖然我執導許多次晚會,但1984年最讓人感動。”當時導演組到深圳了解香港演藝界狀況,因為在那兒能看到香港電視臺的節目,但也沒找到合適的歌。一天,他們乘車外出,路上司機放了一盤磁帶,正是《我的中國心》,於是翻錄磁帶、打報告,張明敏成為首位亮相內地熒屏的香港歌手。

  陳佩斯首登春晚“逃跑”兩次

  春晚作為綜藝晚會老大哥,成為許多表演形式的開創者。小品最早是演藝界學員藝術素質考試內容,但首度搬上舞臺,是陳佩斯、朱時茂在1984年春晚上表演的《吃麵條》。黃一鶴回憶:“當時他們還是新人,也不知道該創作什麼樣的作品,整天愁眉苦臉,中間逃跑了兩次,我兩次把他們找回來,最後才有《吃麵條》的火爆。”

  體育明星、航天英雄都上春晚

  記錄重大時事,也成了春晚的主題。1987年,央視將北京新聞單位評選出的“十佳運動員”頒獎儀式搬上春晚舞臺,李寧、許海峰上場;2009年,楊利偉等航天英雄、航天工程師,身著整齊的軍服,擔綱新年零點鐘聲前重要出場環節……本報記者任奕潔

  春晚史話

  1983年記憶點:《鄉戀》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當時中國還沒“主持人”這個職業,馬季、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人。而李谷一則成為春晚正式登臺的第一位歌手,一曲《鄉戀》給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

  1984年記憶點:“宇宙牌香煙”“宇宙牌香煙譽滿全球!”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的一聲吆喝,令他更加“譽滿”全國。這年,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唱出了中華兒女的愛國情。趙忠祥登上春晚舞臺。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的《吃麵條》成為小品這一表演形式的開山之作。1984年春晚結束曲《難忘今宵》由李谷一演唱,並傳唱至今。

  1985年記憶點:《十五的月亮》這年春晚,董文華唱紅了《十五的月亮》,此後反映軍旅生活的節目也成為春晚每年必上的節目。綜合

熱詞:

  • 春晚
  • 復古
  • 1983年
  • 鄉戀
  • 吃麵條
  • 十五的月亮
  • 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