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珠三角部分鞋類市場出口額遭腰斬 九成商鋪關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07: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來自英國的貿易商在採購鞋子。(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本是銷售旺季,卻遇最冷寒冬。過去幾週,記者走訪珠三角部分外向型批發市場發現,受歐美經濟不景氣、北非戰事的影響,其中,廣州鞋類出口在歲末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去年11月、12月以來,部分鞋類批發市場出口總額慘遭腰斬,倉庫閒置率2成以上;有外貿鞋城的450個檔口中,2010年歲末是商家扎堆進駐的熱鬧場面,2011年歲末卻是9成商鋪拉閘關門的慘澹景象。

  鞋城 九成商鋪關門

  天富新都市鞋城位於同德鞋業基地之中,一樓共有450多家店舖。同德鞋業基地梁經理告訴記者,2010年開始,鞋類企業扎堆進駐,高峰期450多個檔口的出租率達98%。

  但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1年12月13日,記者來到天富新都市鞋城,只見一樓大部分商鋪已經拉閘關門,粗略數一下,依然打開門做生意的商家不足50戶。走進其中,記者還發現,賣家人數比買家人數更多,依然堅守的商家唯有“拍烏蠅”。

  倉庫 二成無人問津

  生意的減少,直接反映在倉庫的使用率上!西城同德鞋業基地經理淩志強對記者説:“每年10月份開始是出口旺季,2010年時,整個基地倉庫根本不夠用,爆倉了,很多等待出口的鞋子就在露天堆放!而2011年冬,本來是外貿旺季,但只有8成倉庫出租出去,2成倉庫裏空空如也。”

  問題1 資金週轉困難

  鞋産品積壓導致部分商家資金週轉困難,甚至倒閉!廣州欣佳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建忠坦言,雖然他們企業一切正常,但其他企業的倒閉讓其遭受兩次損失。

  “第1次是去年6月份,因為溫州的代工企業倒閉,出口鞋不能及時交貨;而按照合同,鞋不能及時出口得支付違約金,一共罰了2萬~3萬美元。” 林建忠説。

  “第2次是去年9月,加工企業宣佈破産,鞋不能及時發貨,又面臨違約罰款,最後支付2萬~3萬歐元!” 林建忠説。

  問題2 利潤下降

  如今這世道,即使成功出口也賺不了多少!林建忠説,以他的企業為例,2010年和2011年都是1500萬元的出口額,但2011年的純利潤低了很多。

  林建忠給記者算賬説,歐美經濟不景氣,美國客人沒有下單慾望;歐洲氣候偏暖讓部分客商下半年還取消了原本有的訂單。國內代工企業,受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2011年普遍代工成本增加5%~10%;而歐美報價單,吝嗇的開價是與2010年持平,最慷慨的也只提價3%,如此2011年利潤減少2%~8%。

  應對 內外銷並舉

  此次寒冬,或許能改變廣東鞋類貼牌出口的命運!廣州華達鞋業公司的老總曾文城感受到鞋類出口“入骨的寒意”之後,向記者慨嘆“2011年放棄出口轉而內銷的路子”走對了。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東南亞、中東、歐美的生意開始難做。曾文城開始嘗試“內銷和外銷並舉”的兩條腿走路法。“目前全國8省已經有我們的産品了。” 曾文城説,雖然2011年內銷生意也“麻麻地”,但企業已經培養起一個開發設計團隊,每年有1000多個板式提供給各省經銷商。

  專家:廣東製鞋業進入轉型升級陣痛期

  中國每年生産鞋超過100億雙,佔世界六七成,其中廣東製鞋業佔我國的4成左右。廣東鞋業廠商會會長何貴玲昨日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天富新都市鞋城、西城同德鞋業基地的遭遇並不奇怪。受歐美經濟不景氣和中東亂局的紛擾,過去幾個月,廣東鞋業出口的增幅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其中,歐美經濟危機對廣東的影響是最大的,廣東製鞋業可謂“成也外貿,敗也外貿”。

  獨領風騷多年後,廣東製鞋業目前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何貴玲説,廣東鞋企超過70%以上都是以加工貿易方式組織生産、銷售,隨著土地資源、人工成本,原材料、能源、運輸、財務成本的增加,製鞋業中小企業利潤從8%~10%下降至2%~3%。

  加工貿易盛行,自主品牌缺乏,據初步估計,廣東製鞋業産能過剩達30%以上。另一方面,當前,歐美對我國的鞋類産品出口的貿易壁壘不減反增,因此廣東製鞋業面臨轉型壓力。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應該苦練內功。

  記者手記:

  廣東鞋企成本上升

  産業轉移或成必然

  西城同德鞋業基地可謂中國鞋業近況的一個側面!走進其中,鞋子款式、數量數不勝數,但多是低端生産、加工、模倣或代理的産品,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或自主品牌的很少;小作坊式、低價位爭市場的多,上規模、技術含量高的大企業少。

  國家商務部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我國鞋類産品出口連續三個月下降。2011年1月~10月,我國共出口鞋類産品346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其中,2011年10月,我國共出口鞋類産品29.79億美元,同比增長6.1%,環比下降19.6%。

  最冷的寒冬前,廣東鞋企還面臨著用工成本、原材料上漲等諸多壓力,産業轉移或將成為必然,由此廣東鞋類代工命運也許到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林建忠的代工企業中,原本有一個是東莞的台資企業,工人有1000~2000人,6條生産線,但是用工成本增加之後,該企業搬遷到越南去了。

  內陸省份如湖南、江西也有企業希望成為其代工企業,但是去湖南考察一番發現,一個城市才5個工廠,産業鏈不完善,影響了産業轉移的積極性。林建忠坦言,未來5年~10年內,如果內陸省份不能完全接受沿海轉移過來的製鞋業,這些産業或將轉移到東南亞或者印度。

熱詞:

  • 鞋類産品
  • 鞋類出口
  • 商鋪
  • 鞋類企業
  • 出口額
  • 2010年
  • 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