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虎媽、狼爸”式教育 培養不了創新人才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08: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大附中 肖遠騎

  2011年剛剛過去,盤點這一年,我覺得最出格的事,莫過於對“虎媽、狼爸”的炒作。居然有人為他們出書,居然有幾家媒體做“虎媽狼爸”的訪談,居然有人為他們唱讚歌,用趙本山的話説,“這年頭,耗子給貓拜年了”,真是荒唐!

  年初,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的《虎媽戰歌》引發美國有關家庭教育的討論,“虎媽”一時成為熱點。比“虎媽”更張揚的,是被稱作“狼爸”的香港富商蕭百佑,他敢於帶著一支雞毛撣子到電視臺,大肆宣揚他的“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的“家教經”。“虎媽、狼爸”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竟然在中國還有那麼大的市場,我們到底哪出問題了?炒作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不外乎金錢、名譽。個人借“忽悠”撈名,出版商借“忽悠”撈財。至於,為此當吹鼓手的,要麼不懂教育,要麼就是缺少文化的判斷力!

  因為,“虎媽、狼爸”式的教育,不是現代教育。“虎媽、狼爸”式的教育,培養不了現代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現代教育強調:人的成長應遵循“自由—選擇—責任”的人格建構規律:基礎教育階段要強調學生自由地探索,主動地學習,健康地成長。而不是棍棒相逼苦學文化知識。

  教育不是製造産品的工業,而更像是需要精耕細作的農業,是一門“慢”的藝術。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要尊重學生豐富的個性,強調“活動與快樂”,強調“體驗—理解—實踐”,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身、心、靈”的健康成長,因此,教育忌諱強迫與壓力,需要很放鬆的外在條件。現代教育的目的,是為每一個受教育者奠定好人生的根基。人格成長第一,智慧成長第二。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權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而且,也只有在一個屬於自己的較大空間與較長時間裏,在放鬆的、快樂的、盡興玩耍的、遊戲的狀態下,兒童才會形成自由、陽光的性格與完整健全的個性。這種性格與個性構成了文明社會的基礎。棍棒打出來的孩子,容易形成扭曲的性格,所以這種教育是現代教育所摒棄的,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學生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教育自身也需要一種寬鬆的環境。一個人只有在寬鬆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於表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發揮。如只注重知識傳授、應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心靈的感受,淡化心理健康教育,頻繁使用語言暴力、威權壓制、心罰……那樣的教育是很可怕的。我們知道: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那麼他們學會的是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中,那麼他們學會的是攻擊;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納和友誼中,那麼他們學會的是發現世間之愛;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那麼他們學會的是感激,以及自信。

  羅素有一句話,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擁有幸福的人生。教育的世界裏只有春天!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裏開放。美國女科學家麥克林托克81歲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她在領獎臺上説:“我是一朵秋天裏的雛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裏開放。”因此我認為“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完全是個別的小概率事件。前後不構成因果聯絡。打不出人才,逼不出人才。一切教育行為都要建立在符合教育規律的基礎上。當我們面對孩子時,我們是否尊重了孩子成長髮展的規律,是否做到了耐心地等待他的綻放?請相信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這朵花都有屬於他自己開放的季節,一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開放季節,就會開放得無比絢麗。

  21世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更新,任何教育所提供的幫助都是不夠的,它要求人們不得不把自己置身於一個終身學習的體系中,人們需要具有自我學習、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教育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培養人的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長,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的頭腦,保持自己的文化判斷力。

熱詞:

  • 教育行為
  • 創新人才
  • 教育規律
  • 教育觀念
  • 教育方法
  • 培養人
  • 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