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武漢長江七橋被指為“搶工期”不顧質量(圖)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0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28日,記者在二七長江大橋上看到,一些地方的伸縮縫還在挖掘過程中,各種建築材料到處堆積,工地上非常忙亂。本報記者 葉鐵橋攝

  12月26日晚8時,二七長江大橋引橋武昌段和平大道處,記者看到在高架橋下,鋼管扎成的腳手架仍然仍然林立著,有工人在上面施工。本報記者 葉鐵橋攝

  舊煩未了,又添新憂?

  武漢長江七橋搶工期引發公眾憂慮,設計方稱不會步前橋後塵

  12月28日,武漢,二七長江大橋上一片忙亂,離擬定的通車日期只有兩天了,但多個工種仍在同時作業。

  擬通車日期定於2011年12月31日。26日,當地多家媒體對此作了預告。大橋上正在作業的許多工人也知道了這一時間節點,他們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報紙上都已經登了”。

  當地媒體同時稱:“二七大橋從2008年7月開工到今年年底擬通車,不到4年時間,這是武漢建橋歷史上工期最短的項目。”

  有通車時間節點在,但多項工程尚未完工,再加上工期最短,這引起了對大橋建設是否在“搶工期”且質量如何得到保障的質疑。

  12月中旬,這些質疑甚至似乎獲得證實,因為有廣播電臺記者採訪到“武漢城投公司二七大橋總工”易江鴻,易的講話似乎證實“搶工期”的問題確實存在。

  “問題大橋”在武漢市民心中有著非常清晰的概念,因為在武漢市還有一座白沙洲長江大橋。據報道,該大橋自2000年建成後,10年間修了24次,在武漢有“嶄新的破橋”之稱,也是網友眼中“橋脆脆”的代表。

  二七長江大橋的建設是否存在“搶工期”問題,這會不會導致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12月26日,記者趕赴武漢實地調查。

  二七長江大橋被指為“搶工期”不顧質量

  站在武漢市羅家港的江堤上,二七長江大橋讓人覺得非常震撼。橋梁的主體工程已經完成,3個高達209米的橋塔高聳入雲,它們伸出22對猶如手臂般的白色大拉索,將二七長江大橋拉出了兩個各616米的主跨。從長江大堤上望過去,一橋飛架南北,猶如長龍臥波。

  二七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的第七座長江大橋,又稱“武漢長江七橋”,位於武漢長江二橋下游3.2公里處。這座大橋據稱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橋和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結合梁斜拉橋。大橋總長度約6.5公里,主橋為三塔斜拉橋,全長2922米,兩岸疏解配套工程3585米。

  大橋南北連接武昌、漢口多條交道要道,被視為緩解武漢“堵城”困局的重點項目。據稱,二七長江大橋建成後,將大量分流武漢過江交通車輛,極大緩解過江交通壓力。有數據稱,通車後,該橋每日可分擔城區過江車流量約10萬輛,為武漢過長江交通量的15%,可為二橋減負18%。

  二七長江大橋的原規劃建設工期為3年,2008年7月獲國家發改委核準時,該橋建設工期核準為4年。

  2008年7月29日《楚天都市報》的報道稱,之所以延長了一年,“權威人士分析,近些年來國內外部分橋梁出了一些質量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趕工期。國家發改委核準的工期長一些,意思很明顯,就是希望不要趕工期,確保質量。”

  大橋于2008年8月開工,但在2010年,有多家媒體報道稱,大橋可提前一年完成工期,“將於明年9月底竣工”。

  據稱,大橋之所以能提前一年完工,是因為建設單位創新了多項技術,壓縮了工期,再加上使用了其他一些新工藝,使得過去建設同樣規模的工程需要兩個枯水期,現在一個枯水期就能完成。

  然而,有報道稱,之所以要趕在2011年9月底竣工,是因為“二七長江大橋是武漢市人民政府確立的重點工程,是向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獻禮項目,必須于2011年9月30日建成通車!”

  不過,這一目標並未實現,直到2011年9月27日,大橋才實現全線合龍,通車日期則推遲到2011年年底。

  即使如此,大橋的建設工期仍顯緊張。12月中旬,湖北一家廣播電臺報道稱,二七長江大橋為了保證能夠在12月31日前順利通車,工人都是通宵達旦地施工,但“搶工期”與質量發生了衝突,“工人就是和水泥都和不均,怎麼能保證質量?”

  報道還援引據稱是“武漢城投公司二七大橋總工”易江鴻的口述,佐證大橋施工存在的問題:

  “沒有辦法,為什麼總提工期呢?難道不多關心關心質量、安全方面的大事?這個工期算個什麼東西呢?你給我足夠的時間可以做得很好,出問題哪個不是工期問題,誰不願意把質量做好呢,這樣大的一個項目。誰願意搶呢?一搶三亂。”

  易江鴻接著講道:“你沒有辦法,這麼冷的天,24小時作業,我昨天是晚上11點半下的橋,還不是燈火通明?打混凝土,工人冷得像個鬼,怎麼辦呢,你説他冷得手都伸不開,他能把東西跟你做得蠻好嗎?沒有辦法,我們被壓得也沒有辦法,氣都喘不過來。”

  報道中説,本來是四年半完成的二七長江大橋,領導要求三年就完工,工期大大提前,按照建橋的一般規律,大橋合攏後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工,可二七長江大橋是今年9月27號合攏,到通車就是三個月時間,易江鴻説,我只需要七天時間,就是把12月31號通車的時間再往後面推七天,就可以保證這個大橋的質量再上一個臺階,可這七天也沒有。

  該報道播出後,引發了不少質疑,二七長江大橋是否真的存在上述問題?

  部分鋪裝工程確實“搶工期”

  12月26日20時,記者來到二七長江大橋引橋武昌段和平大道處,看見工地上仍然燈光輝煌。在配套工程第六標段附近,記者看到,在高架橋下,鋼管扎成的腳手架仍然林立著,有工人在上面施工。

  一名熊姓工人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拆除高架橋外立面的模板。但他説,工程雖然已經進入尾聲,但要在31日通車“有點趕”。

  在引橋的和平大道入口處,記者看到,工地上人來車往,機器轟鳴,一部分工人在緊張地焊接欄杆,白色刺眼的電焊光將工地映照得透亮。為路面鋪設瀝青的工程車則在緊張地忙碌著,將路面刷黑。

  23時許記者離開工地時,工地上繁忙依舊。一位運水的工人告訴記者,他們最早也得到淩晨一兩點才能下班。

  中國青年報記者獲知,就在前一天,部分媒體被邀請到二七長江大橋進行實地採訪,並開車做全程體驗。有記者透露,他們看到橋上欄杆漆還沒有刷完,漆桶在橋面上擺成一溜兒,“非常壯觀”。

  28日,記者再次來到二七長江大橋,整座大橋仍然是繁忙的大工地。從和平大道引橋處一直到江邊,工人有的在安裝隔音屏,有的在焊接欄杆,有的在挖開遮擋住伸縮縫的瀝青混合料,有的在安裝路燈,有的在吊裝交通指示牌,有的在安裝交通攝像頭,有的在匝道上鋪瀝青,有的被吊車送到橋底抽走鋼條……工地上一片繁忙,各種建築材料到處堆積。

  記者看到,在引橋上,隔音屏才裝了一小部分;交通標誌線也沒有畫;很多欄杆才完成點焊,還未進行全面焊接;一些地方的伸縮縫還在挖掘過程中;路面上有的地方還在塗抹混凝土,用木板、鋼管圍著以防踩踏……

  就這樣一個場景,很難想象兩天后要通車。而據記者後來了解,這段匝道正是31日擬通車的3個匝道之一。

  主橋上的工程相對要少一些,路面鋪裝已經全部完成,且已經畫好了交通標誌線,但欄杆上的油漆明顯才刷過不久,有些地方還流淌成滴水狀;部分欄杆仍在焊接,但卻已經刷上了油漆;高達209米的橋塔上,鋼索仍在上上下下運送東西,進行安裝工程;一家公司在橋上安裝儀器,以進行工程質量檢測。

  記者採訪的多名工人告訴記者,他們不清楚是否在31日通車。好幾名工人説,如果實在要通車,確實是能夠通的,“但有點趕,一些項目不一定能做完。”

  12月28日,記者採訪了易江鴻。他表示,他的身份並非武漢城投公司二七長江大橋總工,而是大橋的“業主代表”。

  他證實了廣播電臺報道中的錄音確實是他的原話,但他認為不夠全面,有斷章取義之嫌。

  易江鴻稱,該報道讓聽眾誤以為大橋主體質量有問題,但二七長江大橋的主體工程早在2011年9月就已經完工,“大橋的主體質量是非常健康的,人們擔心的主要是橋梁的主體安全問題,我敢保證這肯定沒問題。”

  他説,他所説的24小時加班搶著幹,搶的不是主體結構,而是在主體結構完工情況下做的橋梁附屬設施,“這就相當於給橋梁的‘穿衣服’”。

  他承認,工程確實很緊,橋面鋪裝、欄杆安裝等局部工程只要天氣合適,仍然在24小時施工。

  他説,因為“穿衣服”階段參加單位太多,工序也比較複雜,需要上的工人很多,所以存在互相打攪等狀況。比如欄杆做好了,下一個施工單位安裝路燈時,可能又會把欄杆撞歪了。

  易江鴻説,橋上大面是好的,細看有很多地方有點小問題,“如果哪個人到橋上糾點小問題肯定是有的。” 他説,這就跟房子裝修一樣,要做出精品工程跟時間多少有一點關係,“多一點時間肯定要做出來好看一些,時間緊我能做到大面上看沒有問題,如果看局部看細部,多少肯定是有問題的。”

  但他堅稱,這些問題不會影響到大橋的質量與安全。

  “既然挖了就別趕工期,把工程扎紮實實做好”

  多篇報道顯示,投資11億元的白沙洲長江大橋,從2000年建成通車到2010年9月,一共維修了24次,相當於一年修兩次多。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大橋卻陷入了“壞了就修、修了就壞”的怪圈兒。

  在武漢,多位出租車司機向記者證實,在他們的印象中,白沙洲長江大橋總是在修,“修個沒完沒了”。

  據了解,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腐敗,一方面因為“趕工期”。

  2011年7月,武漢市人民檢察院出具的一份文件稱,武漢市路橋收費管理中心原主任趙近秋因受賄90萬元被依法提起公訴。據介紹,2007年以來,趙近秋幾次幫助工程公司承接白沙洲長江大橋部分維修工程,受賄錢、物總價值60余萬元。

  2009年7月和9月間,白沙洲大橋全封閉維修,然而,僅僅3個月後,部分橋面即發生破損。據《湖北日報》2010年7月報道,負責大橋維修的武漢城誠公司負責人解釋説,橋面坑洼是趕工期所致。“白沙洲大橋維修工期應為6個月,但因市內交通壓力,為趕在去年國慶節前試通車,工期被壓縮為3個月,打折一半。因此施工中,在沒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幹透的情況下,施工方使用了‘土辦法’:採取高溫油爐烘乾,這使得瀝青黏合強度、硬度都大打折扣。此外,在施工過程中,因送料車碾壓和瀝青漏灑,大橋的防水層遭到破壞。”

  據一位武漢市民介紹,武漢還有橋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搶工期的問題,如水泥尚未幹透就通車,造成了橋面質量問題。

  二七長江大橋趕著通車的情況被報道後,一些關心工程質量的網友在論壇、微博上質疑為什麼要提前工期,他們大都以白沙洲大橋為例,擔心二七長江大橋也會出現類似狀況。網友“東方澄政”在微博上説“白沙洲大橋之痛未了,怎可又添新恨?”

  二七長江大橋設計單位為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第一設計院,該院副院長石建華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二七長江大橋不會步白沙洲大橋的後塵,因為兩者在設計上有很大區別。

  石建華稱,白沙洲長江大橋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橋面是鋼板結構,“鋼板橋面對鋪裝的要求很高,對施工來説也是技術難題。”原因就在於瀝青混合料的鋪裝層與鋼板橋面膨脹系數不一樣,武漢冬夏溫差大,兩種材料熱脹冷縮時,瀝青混合料鋪裝層容易出現裂縫,産生滑移等問題,從而造成橋面坑坑洼洼。

  石建華説,二七長江大橋橋面採用的是混凝土結構,瀝青混合料在混凝土上鋪裝,“施工難度要小得多,也比較好做”,而且,也不會出現白沙洲大橋類似的問題。

  不過他也表示:“這個橋的工期説起來確實比較短”。他説,工期短,要採取一些特殊措施,加大投入設備和資源,“成本會高一些”。

  但對於工期與質量的關係,石建華表示:“如果控制得好,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然而,國內頻發的大橋質量問題以及白沙洲長江大橋的前車之鑒,卻讓武漢市民非常關注二七長江大橋的質量。

  2011年9月,武漢市某雜誌的總經理在微博上發言稱:“國慶前,二七長江大橋趕著合龍,武漢大道趕著通車,高架橋上鋪滿鮮花,橋下坑坑洼洼,真不知道這樣的獻禮有什麼意義?禮要獻給誰?既然挖了就別趕工期,把工程扎紮實實做好,把禮獻給城市的居民,才是正經。”

  12月26日,網友“冽冽瀧”在當地“漢網論壇”上發言稱:“我今天路過二七橋,發現相關工程還在收尾,作為一個搞工程的,個人認為不可以一個時間節點就強制通車,搶著通車的後果大家已經體會到了(二橋和三橋都因搶著通車出現很多問題),所以我覺得晚一點沒關係,等萬事俱備方可通車。”

  記者聯絡上了這位做給排水工程的網友,他説:“我的意見是按科學的來,不能按行政指令來。”本報武漢12月29日電

熱詞:

  • 七橋
  • 長江大堤
  • 質量與安全
  • 武漢長江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