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上海交大發佈2011環境食品安全醫療輿情3項報告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2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上海12月29日消息  上海交通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輿情研究實驗室在“2011中國公共衛生傳播論壇”上發佈了關於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環境、醫療業輿情三項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就此展開熱烈研討。

  《2011中國環境輿情報告》對2009至2011三年以來影響較大的100起環境輿情熱點事件進行統計分析,並重點研究了2011年環境輿情事件的特點及環境輿情高發原因,並結合國外經驗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報告指出,2011年環境污染事件驟增,工業污染類輿情居首,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群體性事件頻繁發生,2011年達到高點。

  報告首先指出,縱觀2009年至2011年環境污染輿情,2011年環境污染事件驟增,其中,不乏一些影響較大的事件,諸如大連PX項目、康菲石油漏油事件、南京梧桐樹、台州血鉛事件等都曾一度引發社會輿論熱議,甚至局部地區的社會不穩定。從時間上來看,過三成環境輿情事件積聚于2011年第四季度。從地域上看,近三年的主要環境輿情事件所涉地區包括江蘇、河南、浙江等24個省級行政區和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其中,江浙兩省為環境污染輿情事件高發地,中部地區以河南為集中爆發區。針對涉事主體的應對不足,報告首先指出企業在應對方面的幾點不足:不少企業應對不積極,或任其發展,或推脫責任,企業對抗行為時有發生。部分“大”企業態度強勢傲慢,反應遲緩,排污屢禁不止。具體表現為:反應遲緩,拖延應對;治污整頓流於表面,污染問題屢治不止;態度強勢,無視地方環保管理部門。在相關政府部門應對方面,報告提出如下不足之處:事前疏于監管,研判不足;事件經媒體曝光後,政府常常“被作為”。當地政府部門推諉塞責、為問題企業“背書”的行為大量存在。政府溝通能力、信息公開仍待提高。

  《2011中國醫療輿情報告》。對2009至2011三年以來影響較大的90起醫療業輿情熱點事件進行了統計分析,以研究醫療衛生行業的輿情事件呈現的特點及高發原因、並結合國外經驗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報告指出,醫療業輿情連續三年持續走高,2011年第三季度醫療輿情事件最為集聚。輿情應對方面,政府機構對近半醫療輿情有明顯干預,而醫療機構的干預則明顯不足。針對持續高漲的醫療輿情,報告針對2011年醫療衛生業的熱點輿情事件,結合國外醫療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要建立健全醫療法律機制,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明確相關的考核標準和懲罰規定,才能切實維護好醫患雙方的合法利益。其次,完善獨立的第三方調查機制,力求公正。第三,加強多方溝通,注重溝通策略。報告還指出增強醫患間的信任,使之趨於和諧至關重要。縱觀所有醫療事件,之所以會頻發醫療糾紛,其根本原因在於醫患間的信任度缺失。醫患關係是醫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也是最為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是保證醫療工作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

  《2011中國食品安全輿情報告》表明今年我國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食品安全輿情繼去年後再次成為年度輿論關注熱點。其中非法添加劑問題成為年度食品安全事件的重災區,而國家對非法添加劑監管工作也成為年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頭戲。報告在2011年500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庫的基礎上,選取53起影響較大的食品安全輿情熱點事件進行分析。,外國在華快餐行業問題頻發,相對集中,且回應態度強硬,引發行業危機。從味千拉麵的“骨湯門”、肯德基的“黃金蟹鬥臭魚肉”、“全家桶增白劑超標事件”、“豆漿門”、“後廚風波”到麥當勞的“蛆蟲門”,麵包“暴曬門”,以及之後的DQ奶漿門等等,洋快餐行業輿情較為突出。2011年度國內各種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遭到曝光,其顯著特點是以依靠群眾的舉報、主動爆料行動為主,佔比40%,政府在執法過程中主動披露的案例也較多,佔34%,由媒體披露的佔24%,其他佔2%。群眾舉報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其一,群眾向當地政府機構工商局等部門進行舉報,借助政府的力量來處理社會上存在的不合格食品以及相關生産銷售者。如“水銀刀魚”事件、廣東生産“墨汁粉條”事件、沃爾瑪因出售虛假的“綠色豬肉”受到工商部門重罰、河北石家莊查獲省內最大的臭豆腐黑作坊等。其二,群眾直接向媒體曝光,再借助媒體平臺擴大該食品安全事件的地區和全國影響力。比較有代表性是 “北京香精包子”事件即是由“知情群眾”向《新京報》舉報的。其三,不少群眾選擇直接與公司交涉,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這種效果極為有限,最終效果往往依靠政府部門的監管。此外,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新媒體日新月異,網絡論壇等成為眾多群眾直接曝光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平臺和途徑。

熱詞:

  • 醫療糾紛
  • 康菲石油
  • DQ
  • PX
  • 食品安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