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光明使者江小金:用畢生點亮萬家燈火的高級工程師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1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9月18日,重病中的江小金登上370米高的舟山大貓山世界第一輸電線路高塔,留下他生前最後一張工作照。

2008年3月支援台州搶修,江小金在被損的鐵塔旁簡單吃午飯。

  浙江日報寧波9月12日電 (記者 周咏南 方力 童穎駿) 2011年9月12日,中秋節,在奉化市長汀松鳴山,天色陰沉,一棵棵青翠的松柏在微風中憂傷地搖擺,簌簌作響,仿佛是低回的嗚咽,如泣如訴。兩座高聳的鐵塔直沖天際,堅定而深情地凝視著這裡的公墓。

  “沒有登不上的高峰,沒有過不去的海洋;插上堅強的翅膀,我要飛向遠方……”山谷裏回蕩著《我心飛翔》的旋律,每一個音符都動人心弦,這是寧波市電業局原副總工程師江小金生前最喜歡的歌曲。

  每逢佳節倍思親。江小金去世已經222天,小山坡上站滿了上百前來與他團聚的人們。這些與他相識或不相識的人,從四面八方紛紛趕來,手捧鮮花,靜默地肅立在他的墓前,心中都有太多的話要訴説。江小金,此刻是他們含在嘴裏一個溫暖的名字,是閃爍在眼中的晶瑩淚花,是迴旋在腦海中不會褪色的記憶,是沉澱在心底一份恒久的感動。

  40年的風雨征程,江小金從一名普通線路工逐漸成長為寧波電力設計院院長、寧波電業局副總工程師。踏遍青山萬千重,執著電力寫華章,他用心靈點亮了萬家燈火,綻放璀璨光芒。2011年2月2日,年僅58歲的江小金,因患皮膚NK/T細胞淋巴瘤,永遠離開了他一生摯愛的工作崗位和親朋好友。這一天,正是大年三十萬家團圓時。

  奔波在江小金為之付出畢生心血和生命的這片土地,整整一個多星期的採訪,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總是一心想著別人,卻很少為自己考慮”;翻開他的遺囑,上面赫然寫道:“我會懷著感恩的心情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字字句句間,這位優秀黨員、基層工作者的高風亮節,令人感動。

  “看到鐵塔導線就覺得親切,看見燈

  火通明就感到自豪”

  ——江小金工作時常説的話

  巨人般聳立的鐵塔,是你神采飛揚的詩句;無限延伸的銀絲上,有你高昂的奉獻之歌。

  鐵塔是江小金一生的摯愛。與鐵塔結下不解之緣,是在1970年他剛進入寧波高壓供電公司當線路工的時候。那時,寧波的鐵塔少之又少,大多是水泥電線桿。

  一次,江小金在雜誌上看到一張照片,照片中,國外的鐵塔整齊排列,銀色的電線向遠處無限延伸,十分壯觀。江小金的心裏泛起了漣漪,“如果我們都用鐵塔代替水泥桿,就能給千家萬戶帶去更多光明。”

  從那以後,他翻閱了許多書,查找資料,研究鐵塔。在江小金的人生中,書是必不可少的。不管在他的辦公室還是家裏,都擺放著大量專業書;他每次出差,書是必帶之物,即使在生病時,依然離不開書。

  正是這樣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的精神,為他打開豐富的知識大門。他知道了,電力鐵塔按形狀分為上字型、叉股型、羊角型等16種;按用途分為直線鐵塔、轉角鐵塔等8種……當時,美國、日本及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鐵塔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而中國自行設計鐵塔才剛剛起步。

  上世紀90年代,處在市場經濟最前沿的浙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起步較慢的電網成了制約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從省委書記、省長到市、縣領導都出去“跑電”,仍然難以緩解用電壓力。東部沿海地區逐漸建起大型電廠,可如何快速將電輸送到千家萬戶,仍然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電力系統面前一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江小金也一直在思考,沒有鐵塔架線,就不能更好地將電輸送出去,怎樣在短時間內多立一些鐵塔?“作為黨和政府培養起來的新一代工人大學生,破解這些難題是我的使命。”

  建鐵塔可沒那麼容易,碰上深山、灘塗、沼澤等複雜地形,便難以操作。而在寧波,要麼是深山,大型樁機很難運進去;要麼是軟土地基,必須用大型樁機直徑1米的鑽頭往地下打約30米深的洞,才能保證鐵塔屹立不倒。因此,豎一座鐵塔所花費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不言而喻。

  一次,在測量選取鐵塔位置時,需要挖掉一棵松樹。看似不大的樹,卻花了施工人員不少時間,才將其連根拔起。看著樹底下密密麻麻的樹根,江小金忽然想到,鐵塔的塔基如果像樹根一樣,不是既省力又穩固?

  用小型樁機配上20至30厘米鑽頭,在每個塔基上打下7至9根樁,就像樹根一樣,牢牢穩定住鐵塔。一名工人就可以將樁機背進深山的施工現場,既方便又節省時間。於是,1995年,江小金&&設計創新的“樹根樁”問世了,這也是鐵塔史上的一次重要創新。

  如今,在我國東南沿海“樹根樁”技術廣泛應用,不僅比傳統的方法節省成本10%至30%,而且比原來的塔基穩固一倍。

  一座座鐵塔密集地建造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土地徵用和空中走廊的美觀問題。

  1998年,從當時的寧波鄞縣到海曙要新建兩條110千伏雙回路高壓線,規劃部門給了一條30米寬的高壓線“走廊”。一座鐵塔只能支撐一條110千伏雙回路高壓線,可依靠30米寬度,只夠建一座鐵塔。怎麼辦?

  要輸送電就要建鐵塔,但建鐵塔,必須徵用土地。一天傍晚,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江小金上門給幾家農戶做工作。有些人一看是身穿米黃色電力工作服的人,“呯”的一聲就關上家門,江小金碰了一鼻子灰。終於又敲開一戶農家的門,老農説:“你們不用講了,阿拉沒有地,給錢也不要。”這位老農有些激動,“對阿拉農民來講,土地就是命根子,可不能斷了子孫飯。你們拿國家工資的是不曉得的。”

  聽了老人的話,江小金並沒有埋怨。那晚,久久不能入睡。“經濟越來越發達,以後可徵用的土地肯定越來越少,這種矛盾也會越來越尖銳。”手指間夾著的香煙就快燃盡,他渾然不覺,直到被煙頭燙到,才猛地回過神。這一燙,似乎也把他燙“醒”了,為何不能將兩條雙回路高壓線並在同一座鐵塔上?

  江小金立即召集設計人員開始設計模型,並定制鐵塔。抱著必勝的信念,江小金等人到北京有關科研部門做了承載力測驗。經過反復論證,終於研究成功窄基同塔多回路輸電設計線路。

  2002年4月,寧波高壓“走廊”上架起了全省第一條110千伏水平排列同塔四回路輸電線路。要知道,一條水平四回路高壓線比兩條雙回路高壓線減少“走廊”20%以上,減少塔基佔地面積50%,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可估量。

  江小金一生探尋真理,20年來,他創造了20個浙江省乃至全國電力創新的第一:

  ——他設計的浙江首條220千伏雙回路ACCC導線,充分利用鐵塔和通道,使輸電量翻了一番;

  ——他提出的新型接地方式使每公里電纜能節省60平方米的佔地面積;

  ——他引進GPS定位測量設備,提高了測量精確率,節省了人力物力……

  “江師傅,你已經做了很多貢獻,現在是副總工程師了,不要這麼拼命啦。”同事經常這樣勸江小金。而他總説:“我只要看到鐵塔導線就覺得親切,看見燈火通明就感到自豪。”

  認識江小金的人都知道,剛到電力系統時,他只是一名初中畢業生,後來成為業內知名的高級工程師,他一直對社會、對組織心存感激。

  1977年,公司推薦江小金走進了浙江大學的校門,他也因此成為寧波電業局第一個從線路工崗位上成長起來的大學生。

  工作40年,江小金獲得的榮譽並不多。在他家的書房,我們能看到的幾本證書大多是關於科技創新的。“老江就是這樣一個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的人。”和江小金共事40年的寧波電力設計院送電室副主任盛加昌説。

  每當有榮譽評比時,江小金總是自己退到一邊,把年輕人推到前面。“年輕人需要鼓勵,榮譽該留給他們。我的任務就是多做點工作,回報社會。要不是國家對我的培養,我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省委追授他為浙江省優秀共産黨員。

  40年來,江小金參與設計了寧波11750座鐵塔;他帶領設計人員完成了4700多公里輸電線路的設計任務;他爬過的山加起來高達230萬米,相當於259座珠穆朗瑪峰。浙江各地電力設計院的同行們都尊稱他為“江老大”。

熱詞:

  • 江小金
  • 光明使者
  • 電力
  • 搜索更多江小金 光明使者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