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築牢社會和諧的基石 現實制約不容回避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0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5月,海南省海口市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

  

2011年11月,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法院調解一起勞動爭議糾紛。

  王俊榮攝

  2011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金鬥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為市民提供就業人員資格認定服務。

  張國俊攝

2011年4月,江蘇省鎮江市一泉村的外來務工人員展示“流動人口服務卡”。

  資料圖片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一項宏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既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也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當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進展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和現實制約因素,亟須解決哪些問題?本期為您解讀。

  實踐創新有聲有色

  “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會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如何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被提升到更高位置、賦予了更重的分量。今年以來,各地主動出擊、積極作為,著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既有鮮活的實踐,也有寶貴的經驗。

  老百姓遇到矛盾糾紛時的第一選擇是對簿公堂還是找人調解?在法治日益健全的今天,中國大地土生土長的“調解”經驗並沒有過時,正重新煥發強大生命力,深度廣度不斷拓展,調解網絡體系不斷擴大。

  社會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區管理體系,做到“人在哪,管理和服務就跟進到哪”。

  如何做實社會管理?項目化推進是個重要抓手。隨著“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實施,一些地方的項目清單中多了一項內容——“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僅有大項目,而且還有子項目。“以項目化的方式來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不僅使社會管理工作在經費上得到了有力保障,也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有了具體抓手。”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郝貴説。

  既算“經濟賬”,也算“穩定賬”。既看要不要幹,也看能不能幹。在重大決策中,各地都多了一道工序——“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李定達説:“正是由於堅持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搞上去,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基礎才更穩固。”

  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是社會管理的重點。一些地方積極探索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市民化、信息化、規範化、精細化,並堅持把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治安管理精準化、就業社保制度化、義務教育公平化、醫療衛生均等化、住房保障同質化。

  現實制約不容回避

  儘管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在各地開展得“有聲有色”,但是,就全國整體情況而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還面臨著諸多現實因素的制約。

  “對社會管理工作的認識還存在一些誤區。”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張堅説,一些政府部門認為社會管理工作是政法委、綜治辦或者政法各部門的業務,與自身職能無關,主動融入、主動服務的積極性不夠;有的思路和措施還僅僅停留在一般號召上,工作中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從源頭上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但是,風險評估工作還存在發展不平衡、評估工作不規範、評估能力不夠強、督促力度不夠大等問題。”李定達説。

  “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是大調解格局的基本構成,但是,在構建‘大調解’體系中,行政調解的‘短板’現象較為突出。”張堅説。

  “在考核評價幹部方面,經濟發展指標偏硬,社會管理指標偏軟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海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農説,“‘指揮棒’不科學、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幹部抓社會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社會管理根基、重點和難點都在基層,但是,由於基層工作生活待遇、發展前景等缺乏吸引力,優秀人才紮根基層社會管理一線面臨諸多挑戰。”李定達説。

  “社會管理能力不適應問題也應該引起注意。”郝貴説,“尤其是一些基層幹部還缺乏群眾意識及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不能正確處理好做群眾工作和履行職責之間的關係。”

  “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淡漠、社會誠信缺失等問題依然存在,‘信訪不信法’現象較為普遍。”張堅説,“一些群眾在表達利益訴求時把‘鬧’作為首選手段,讓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疲於應付。”

  頂層設計刻不容緩

  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及其創新,需要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全面分析制約因素,下大力氣搞好頂層設計,逐步解決認識、體制、機制、保障等問題。

  “國家應該加大關於社會管理的立法力度,把經過實踐檢驗有效、符合中央要求和社會管理實際的經驗上升為法律法規。”李定達建議,應當通過立法對社區的地位和功能以及社區矯正的法律地位和實施程序在法律上進一步明確,並建立健全行政調解法律法規。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亟需加大部門協調和資源整合力度。”張堅建議,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黨委和政府建立社會管理部門協調機制或者聯席會議制度,整合各方面資源,與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形成合力,整體有序推進社會管理工作。

  除了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外,郝貴建議從國家層面予以立項,加大對社會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使社會管理既要有人管事,更要有錢辦事。

  “基層社會矛盾不斷增多與基層社會管理力量薄弱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制約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突出矛盾。”丁農説,“當務之急是要不斷地夯實基層管理力量,切實提高基層政法幹警等基層社會管理人員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參與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當中。”

  科學設定“指揮棒”是社會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動力。張堅建議建立健全基層組織的考核評價體系,加快推進基層組織由主要抓經濟發展向抓社會管理轉變。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已經得到推廣,但還需進一步做實。”李定達建議拓展評估範圍、規範評估方法、提高評估能力、加強考核力度,促使這項工作走向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應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信息化建設,促使社會管理網格化、立體化,並由此推進傳統的經驗管理向現代的科學管理轉變。”丁農説。

熱詞:

  • 社會管理
  • 和諧穩定
  • 社會活力
  • 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