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教育部回應“漢語四六級”:不挂鉤就業不強制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漢語能力測試日前“神秘”試考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獨家回應

  “漢語四六級”,在爭議中起步

  核心閱讀

  自推出伊始,漢語能力測試一直被各種質疑環繞:中國人需不需要考母語,有沒有必要採取考試的形式,會不會形成新的考試經濟……7月28日和8月10日,本報文化版曾分別刊發報道《測試,能否讓漢語更純粹》和《國外有沒有母語考級?》,對此進行討論。

  如今首次測試試點已經結束,效果究竟如何,下一步測試將會如何展開,會不會與求職就業挂鉤,會不會要求強制參加,測試能否真正提高國人的漢語水平?針對這些仍有爭議的問題,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相關負責人進行了獨家回應。

  俗稱“漢語四六級”考試的漢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測試,日前在北京、內蒙古、上海、江蘇、雲南和南開大學等地(校)進行了首次試點。共有包括學生、教師、公務員、自由職業者、公司職員、退休職工等在內的2442人參加了測試。

  由於屬於初次試水,本次測試未進行公開報名,也未收取考試費用,被外界戲稱為“神秘考試”。而伴隨著測試出現的各種爭議,並未因為試點的結束而終結。

  試考

  大學生是“嘗鮮”主力,沒有規定教材,考試內容“有點難”

  據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試點,各地有針對性地組織人員參測,北京組織了市區縣語委辦的工作人員參加測試,上海政法系統工作人員和高校學生600多人“嘗鮮”,江蘇600余參測人員以高校學生和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為主,雲南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的479名大學生、南開大學包括港澳臺和少數民族學生在內的240人分別被招募參測。

  漢語能力測試共分六個等級,分別針對從小學四年級學生到大學畢業生等各年齡段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員。測試委員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巢宗琦介紹,本次試點的四、五級,相當於高中畢業和大學畢業的難度。四級比較講究實際應用,五級測試還包括比較通俗的各領域專業性文章。本次測試四級滿分120分,五級滿分150分,但不進行及格與不及格的劃分。

  “《功夫熊貓2》與文化交往”、“銀行超長舉報郵箱地址”、“驢友被困”等內容入題,讓考生很意外。由於話題貼近社會現實、閱讀題體量過大,多數考生並未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表示遇到困難。教育部語用司負責人介紹,此次試點,沒有劃定測試範圍,內容上強調“不規定統一教程,不考死記硬背的內容,堅持綜合能力導向、堅持實際運用導向”。

  雲南省教育廳語言文字管理處副處長金程也表示,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為考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提供評價參考,因此更注重考察將知識積累轉化為臨場應用。他笑稱:“考題還是有難度的,如果讓我作答,可能會不及格。”

  “考試時間很緊,考題邏輯性很強,例如‘用水龍頭噴猴子不讓其拿香蕉’的話題就要求我們根據材料反思生活中的禁忌、傳統或者潛規則,談談自己的認識,沒有強大的思維邏輯和語言組織能力就可能答不好。”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對外漢語專業大四學生李玲走出考場後説。

  多數考生表示,“沒有什麼目的性,就是來試試”。雲南大學新聞專業學生馬超報考的理由是,既然考試免費,可以測試一下自己的語言水平,“有個證書在手,雖然目前不知道有什麼用處,反正沒壞處”。

  據悉,相關部門將儘快組織閱卷,對分數、試題難度、區分度、效度和信度進行統計分析,形成本次試點的綜合測試報告。與傳統計分方法不同,考生在得到測試結果的同時,還會獲得一份詳細的診斷性評價報告,指出考生在聽説讀寫各方面的長處和不足,提出提高建議和努力方向。

  教育部語用司負責人介紹,測試下一步將擴大範圍,明年擬增加測試級別,為參測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回應

  測試不與就業挂鉤,不要求強制參加,考試費用堅持公益性原則

  圍繞這次試點,爭議的聲音仍然不少。

  有人認為,測試多此一舉:國人以漢語為母語,且一直學習語文科目,而且,從事播音主持相關工作,有專門的普通話考試,外國人學漢語有HSK(漢語水平考試),沒有必要再設立一個考試來測試中國人的漢語能力。

  作為一名今後可能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準專業”人士,李玲分析了普通話測試、HSK以及“漢語四六級”測試的區別。她説,普通話測試相對容易,主要是考察語音規範;HSK針對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考核其基本語音語法;漢語能力測試難度更大,試題涉及較多中國文化。

  對此,教育部語用司負責人表示,由於測試目的、標準、對象、內容等方面的不同,漢語能力測試與現有的普通話測試和漢字應用水平測試項目將互為補充,構成完整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評體系。

  有人擔心,測試一旦正式推廣,將逐漸成為一種專業準入門檻,甚至成為部分企事業單位用人的標準,從而加重學生考試負擔。另外,測試會不會變成真正的“漢語四六級”、成為強制性考試,也是不少在校學生的擔憂。

  對此,語用司負責人表示,漢語能力測試立足於提高使用者的漢語應用能力,是公益類社會性考試,採取考生自願參加的方式,在政策上不與升學、就業挂鉤。是否成為求職就業標準,並不是研發本項測試的目的,也不會因為市場的功利化需求而改變研發本項測試的初衷和原則。另外,漢語能力測試明確規定由非營利性教育機構承擔組織工作,考試費用將堅持公益性原則,按規定向國家有關部門申報後執行。

  在南京一家媒體工作的小于説,以後參加與文化、傳媒相關單位的招聘,漢語能力測試的證明或許會是優勢,但是“語言文化更重積累,有空多讀書肯定比一紙證明強”。南京師範大學人事處一位負責招聘的老師則認為,漢語能力測試剛剛起步,其含金量不好評判,對於高校來説,招聘中只有教師資格證是必備的,更看重的是學科建設方面的綜合素質,如發表論文情況和科研情況等。“但是考生通過這個考試,也能體現語言文字方面的能力”。

  期待

  除了考試,還要改進面向青少年的語文教學

  根據國家語委發佈的《2010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目前我國學生人群中存在漢字書寫能力退化、母語教育弱化、語言應用能力下降等問題。“英語過度強勢、網絡語言氾濫、漢語受到冷落”,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

  面對這些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和用人單位都呼籲儘快建立針對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綜合性測評體系,旨在通過加強政府推動,促進漢語在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有多名代表聯名提出議案,要加強對母語的教育和對漢語的培養考核,建立國家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測試評價體系。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要提高國民的漢語應用水平,不能光靠考試,關鍵在於改進面向全體青少年的語文教學。巢宗琦認為,我國很多大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實際上都停留在高中畢業階段,只有一部分有繼續提高。而當前社會發展中用人單位對於員工的交流表達、溝通能力已提出了更高要求,招聘時很注重了解他們在語言應用上面是不是達到要求。

  對此,語用司負責人表示,漢語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傳承載體,漢語聽説讀寫綜合應用能力是國民綜合素質的重要構成部分。母語的測試與評估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難題,各國都非常重視母語的教學和評價,一些國家已提出了具體的標準。這位負責人表示,漢語使用環境和國民的應用能力並不容樂觀,我們也希望通過此項測試的研發,為提升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高漢語國際競爭力做出努力。

  有過高校語文課教師和教育部語文出版社編輯的職業經歷,杜永道將漢語能力測試看作幫助更大範圍群眾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他曾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著作《缺失的語文課》。在他看來,教學改革、能力測試,包括報刊的問答和相關書籍的出版等工作形成合力,才能切實提高人們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對於還處於試驗階段的測試,或許可以容其在摸索中前進。

熱詞:

  • 漢語水平考試
  • 教育部
  •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