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業科技“播火者” 最高緯度棉區實現高産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8日 04: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將10余項實用技術集成運用到生産中,7年間使棉花種植面積從萬餘畝擴大到10萬餘畝,籽棉平均單産從200公斤增加到315公斤,職工人均收入從3000元提高到2.6萬元。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十師184團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新疆農墾科學院農機所副研究員閻洪山及他帶領的科技服務團隊密不可分。

  閻洪山是兵團農機科研、推廣領域的知名專家,為促進團場經濟持續發展及職工群眾致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09年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榮譽稱號。

  最高緯度棉區實現高産

  2004年初春,閻洪山受新疆農墾科學院委派,到我國最高緯度棉區——兵團農十師184團負責科技扶貧及服務工作。

  184團地處北緯46以北。由於地處高緯度、高寒地區,常常出現“雪海拾棉”、“霜口搶摘辣椒”的現象。同時還受水源和土質等自然條件的制約,棉花生産方式落後、種植規模小、單産水平低,團場經濟發展緩慢。

  閻洪山帶領他的科技服務組,通過深入細緻的調研和分析,確定了以推廣膜上點播技術為突破口,全面提升植棉技術水平的路線圖。他不分晝夜奔波于基層連隊,認真察看每一塊田地,了解全團棉田的整體情況,制定了整地技術方案,親自指導整地作業,檢查整地質量,提出播種機適應性技改方案。在播種期間帶領團技術人員調試播種機具,手把手將技術傳授給職工。

  僅用7年時間,一個新棉區在我國最高緯度地域崛起。尤其是今年該團棉花總産達到31897噸,産值高達2.34億元,創高緯度棉區棉花大面積高産新紀錄。

  隨著棉花産業的發展壯大,團場棉花種植業關聯産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棉花加工業、油脂加工業、棉種加工業等工業,團場經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

  打瓜收穫實現機械化

  位於阿勒泰地區的農十師雖是我國打瓜(西瓜的一個品種)主産區之一,但當地打瓜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低,打瓜收穫長期處於半機械化狀態,費工、費時、費力。

  2008年,閻洪山主動申請立項並受兵團科技局委派,承擔位於阿勒泰地區的農十師183團工業科特派員工作,主持開展“打瓜聯合收穫機的研製與開發”項目。

  當時,已臨近打瓜的收穫季節。閻洪山跑遍了阿勒泰地區及農十師的打瓜種植區,實地考察、深入調研,制定技術方案,加班加點進行圖紙設計,如期完成了打瓜聯合收穫機的樣機試製。

  在過度疲勞和重感冒的情況下,閻洪山仍堅持進行了樣機的田間性能試驗及改進,測試專家評定“機具總體設計合理,工作原理及關鍵工作部件具有創新性”,並獲國家專利。

  經過閻洪山3年的努力,研製出的“4ZBL—背負式籽瓜聯合收穫機”現已投入小批量試生産,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推進棉花機械化采收

  今年,184團共種植棉花、辣椒、制種玉米等秋季作物17.4萬畝。過去這些作物主要靠人工采收,既緩慢又增加了勞動強度。

  閻洪山認為,當前棉花成本控制壓力不斷加大,加快推進棉花機械化采收,實現棉花生産全程機械化勢在必行。

  為加快農業機械化、現代化建設進程,減輕農工秋收勞動強度,確保所有農作物都能在下霜落雪前收盡曬乾,在閻洪山的指導下,184團去年投入2000多萬元購進12台採棉機,今年又再次投入3000萬元,增購了10台採棉機、3台辣椒采收機、4台打藥機、4台採棉消防服務車和31挂運棉拖挂。

  該團還採取鼓勵職工入股購買農機具等方式,集民間力量購進了一批大中型農用機械,做好了采收、調運準備。

  “全團已購置採棉機共22台,全面推廣了機採棉種植栽培模式,機採面積達到6萬畝,佔棉花總面積的50%。”該團副團長余建軍説,“閻洪山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發展思路,團黨委因此把發展機採棉作為了團場長遠産業結構調整、加快棉花産業化發展的重頭戲。”

熱詞:

  • 閻洪山
  • 打瓜
  • 聯合收穫機
  • 科技特派員
  • 打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