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業科技大家談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

  科學家對農業科技有三盼

  一盼進一步明確農業科技的公益性地位,繼續加大支持力度。近年來,我國農業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科技貢獻率較低,對農業持續增産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支撐還比較脆弱。希望各級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研投入,完善公益性的體制機制,解決科學家的後顧之憂,確保科學家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事業中。

  二盼農業科研單位做好重大技術攻關和儲備,為糧食增産提供持續支撐。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産,著力增加主要農産品供給,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農業科技人員應加快創新,解決農業産業發展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做好重大技術儲備,為提升我國農産品市場競爭力提供充足的技術支撐。

  三盼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核心隊伍建設,在國際農業科技舞臺上展現實力。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步伐相對滯後,核心創新團隊不夠突出。希望農業科研單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科學家核心隊伍,夯實農業科技創新的人才基礎。

  (本報記者 馮 華整理)

  湖北省京山縣委書記胡小國——

  科技惠農“快車道”亟待建立

  京山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已連續五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稱號。今年京山遭遇三季連旱,但糧食生産再獲豐收。大旱之年糧食總産不減反增,除了抗災得力,一個重要推手就是,我們構建科技惠農的“快車道”,大力推廣農業科技,提升農民科技素質,以科學種田來穩糧、增産、增收。

  農業科技讓農民嘗到了甜頭。但與此同時,我們的農業科技也面臨很多難題,有的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如今在家務農的多是老人和婦女,科技文化素質整體偏低,他們也知道農業科技的好處,可一些人就是學不會、用不好;基層農技推廣服務的經費相當短缺,農業科技人員待遇較低,工作積極性很難調動。

  因此,我們希望國家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的投入,做到專款專用;增加基層農技推廣服務經費的投入,做到“既養兵又打仗”;改善農業科技人員的服務待遇,吸引更多的農業科技人才特別是年輕人,紮根基層、紮根農村;加強農業科技推廣的體制創新,走政府投入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路子。

  (本報記者 張志峰整理)

  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王一航——

  農技推廣要了解農民需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了,國家的經濟形勢好了,在農業科研上投資力度很大。從我們來講,能感到搞研究的項目論證和審批比過去容易了,人均科研經費也逐年增加。但農業科技的自主創新絕非易事,要求科研人員的選題首先要了解農民真正的需求,跟農業生産實際對接,科研過程要憑真功夫,來不得半點浮躁,科研項目完成須遵循科學規律,要提高效率,但不能急於求成。

  這幾年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科研人員研究出新成果、出新技術,農民必須能夠用得起。如果再好的技術,農民用不起,也會阻礙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對於新技術的推廣,還應該講究方式方法,讓農民親眼見到好的效果,他們心裏才會踏實。

  甘肅是西北貧困省份,農業科技人才引進難,人才青黃不接。而那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理論知識多,實踐少,不了解農村和農民,建議國家設立一些鼓勵青年農業科研人員成長的基金,讓他們儘快成長,儘快實現“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送進千萬家”。

  (本報記者 曹樹林 銀 燕採訪整理)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種菜大戶黃守蘭——

  希望得到一對一的技術幫扶

  我從1987年開始種植蔬菜,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從我的種植經驗來看,標準化、現代化種植才能産生高的效益,但這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指導。

  從起步到現在,我感覺遇到了“瓶頸期”。目前田多人手少,人工工資也大幅上漲,要在這塊土地上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就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我希望最好能對種糧、種菜大戶採取一對一的技術幫扶。

  目前技術推廣的手段和方式相對單一,內容也還是一般普遍性的知識,我們這些種菜大戶多年來已經積累了不少種植經驗,對於這些基礎性農技知識的需求不是很大,更希望能了解最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經驗,盼望政府能對我們提供一些更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尤其在新蔬菜品種的選種、育苗和新型農業機械的採購使用方面提供幫助。另外,也希望政府加強農業加工企業的發展力度,讓農産品深加工能進一步深入到農村,形成加工、儲藏的産業鏈,解決蔬菜、瓜果等農産品“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問題。

  (本報記者 錢 偉採訪整理)

熱詞:

  • 農業科技人員
  • 農民
  • 農業科技創新
  • 農業科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