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糧食八連增 什麼在支撐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江蘇農墾大型收割機搶收小麥。程 軍攝(人民圖片)

  從連續5年下滑,到連續8年增産;從2003年的8614億斤,到今年的11424億斤;從低谷時期的産不足需,到13億人的人均糧食佔有量超國際公認安全線……8年來,中國的糧食生産屢創佳績,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化、全球糧食市場急劇波動、世界部分地區動蕩加劇的情況下,我國糧食生産不僅打破了“兩豐一欠”的傳統週期波動,更是先後收復了10000億斤“失地”,邁上11000億斤的新臺階,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

  “今年糧食生産實現‘四個首次’:即首次邁上11000億斤的新臺階,首次連續5年穩定在10000億斤以上,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實現連續8年增産,糧食人均佔有量首次達到852斤的新水平。”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表示。

  政 策

  8個一號文件,一系列惠農政策,支持糧食和農業生産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亮麗的成績單背後,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是各部門、各地區的共同努力,是億萬農民的辛勤耕耘。

  8年前,我國糧食生産在1998年達到10246億斤後,出現了連續5年下滑。2003年,我國糧食産量僅有8614億斤,糧食再次出現産不足需,13億人吃飯問題令人憂心。

  從2004年起,中央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強“三農”工作,每年都發佈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要把發展糧食生産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

  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從2004年的2626億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萬億元左右,年均遞增21%。不僅取消了農業稅,為農民減輕負擔1300多億元,還給予種糧農民良種補貼、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實行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基本形成了支持糧食和農業生産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框架。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補貼1406億元,是2004年的9.7倍。在中央政策的帶動下,各地也紛紛出臺支農惠農政策。

  在糧食連續多年增産後,中央領導同志反復強調,要倍加珍惜農業發展來之不易的好局面。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産行動的意見》,首次以國務院名義組織開展全國糧食穩定增産行動,對糧食生産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營造了全社會重視糧食生産的良好氛圍。

  這些重大舉措,使我國糧食實現連續8年增産,連續5年總産穩定在10000億斤以上。

  陳萌山表示,從2004年糧食恢復增産以來,8年累計增産2810億斤,年均增産350億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産幅度最大的時期。8年單産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單産提高最快的時期之一。

  科 技

  全國因單産提高增産糧食425.4億斤,科技對增産的貢獻率達八成

  8年來,我國糧食産量的每一次提高,都與主要作物産量的提升和關鍵技術推廣有關。

  數據顯示,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為實現糧食“八連增”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年全國糧食11424億斤總産量中,三大糧食作物總産量超過1萬億斤,三大糧食作物共增産445億斤,約佔全年糧食增量的90.1%。

  在以三大作物為主的糧食生産中,科技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幾年國家構建了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啟動了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我國糧食“八連增”的過程就是適用增産技術不斷推廣的過程。據測算,在生産條件相同、投入不增加的情況下,僅通過提高農業技術到戶率、到位率,糧食單産提高幅度可在10%以上。2011年,全國因單産提高增産糧食425.4億斤,科技對增産的貢獻率達到85.8%。

  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我國主要農作物的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2.5%提高到2011年的54.5%,特別是糧食生産中勞動強度較大的環節機械化取得重大突破。各級農機部門大力推廣節水灌溉、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技術,提高水、種、肥、藥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質量。

  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頻發的國家,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加強災情監測和預報,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提早做好物資、資金和技術準備,大力推廣播後鎮壓、澆越冬水、一噴三防等防災穩産技術。2005年黃淮麥區幹熱風、2006年北方冬麥區冬前旺長、2008年低溫雨雪冰凍、2009年北方冬麥區特大乾旱、2010年北方地區持續低溫,都做到了有力有效的科學防災,贏得了抗災奪豐收的主動權。

  機 制

  中央統籌、部門聯動、上下協同抓糧食生産,長效機制開始形成

  縱觀這幾年的糧食生産,已經形成了中央統籌、部門聯動、上下協同抓糧食生産的合力,農業生産條件不斷改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生産的長效機制開始形成。

  抓住主産區,就抓住了糧食穩定發展的大頭。今年,河南省糧食總産已連續6年超過千億斤,黑龍江省連續兩年糧食總産超千億斤,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南、雲南、甘肅、寧夏、新疆等15個省份糧食産量創歷史新高。這8年,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對糧食貢獻率均超過90%,佔全國糧食總産量的比重升至76%。今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4省區糧食增産量佔到全國增産總量的56%。

  根據農業部最近公佈的數據,今年全國31個省份中有29個省份不同程度增産,其中山西、雲南、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糧食産量也創歷史新高,這表明在糧食“八連增”的過程中,不僅主産區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非主産區的幹勁也被激勵起來了。

  通過集約資源、集成技術、集中力量,集成展示推廣優良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糧食高産創建這一機制創新成為推動糧食“八連增”的重要力量。今年全國950個小麥萬畝示範片平均畝産535.5公斤,比所在縣平均畝産高142.5公斤;270個早稻萬畝示範片畝産比所在縣高122.1公斤。2011年首次在全國開展高産創建整縣整鄉整建制推進試點,整合項目資金,集成推廣技術,示範帶動作用更為突出。

  農業生産條件不斷改善。2004年以來,國家先後啟動實施了優質糧食産業工程、新增千億斤糧食能力建設、旱作農業、保護性耕作等一批新的改善糧食生産基礎設施的重點項目,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為加速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夯實了重要物質基礎。

  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近年來,合作社日漸成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有效途徑。黑龍江肇東市五里明現代農業示範區經營耕地7萬畝,涉及農戶2300戶,建立了2個農機合作社、5個玉米種植合作社和1個米業合作社。通過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實現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配套,示範區糧食單産由67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以上,農民收入由4500元增加到9200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看到糧食生産基礎仍比較薄弱,糧食安全仍需警鐘長鳴。只有切實加強農業基礎,改善脆弱的農業生産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才能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從容應對國際國內各種複雜的矛盾。

熱詞:

  • 糧食直補
  • 糧食生産
  • 惠農政策
  • 糧食綜合生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