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2011影響中國年度致敬:中國農民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6日 1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影響中國年度致敬 中國農民

  對於承襲著農耕文明血脈的人口大國而言,農業仍是中國的立國之本。2011年,7億中國農民創造了歷史上連續八年豐收的奇跡。檢索近代中國歷史,在這片相當程度上靠天吃飯的土地,此前的連續豐産的最高紀錄僅僅是五年。《中國新聞週刊》謹將“2011年影響中國之年度致敬”獻給中國農民。

圖/GETTY

  年度致敬:中國農民

  假如不是依然存在的戶籍制度壁壘,我們還真的很難定義這個群體。他們既肩荷起農業耕耘的辛酸,又背負著中國製造和中國建設的沉重,二者的一致之處僅僅在於,都屬於最底層、最艱苦的、同時也是我們這個國家最需要的勞作方式。

  對於承襲著農耕文明血脈的人口大國而言,農業仍是中國的立國之本。2011年,7億中國農民創造了歷史上連續八年豐收的奇跡。檢索近代中國歷史,在這片相當程度上靠天吃飯的土地,此前的連續豐産的最高紀錄僅僅是五年。《中國新聞週刊》謹將“2011年影響中國之年度致敬”獻給中國農民。

  從人口統計的角度看,中國仍有7億多農民。不過,比耕地減少得更快的,是從事農業勞動的真正農民的數量。如今相當多數的中國農村,都缺失了青壯年這個層級,你能明顯感覺到,體力漸漸從中老年留守農民那佈滿厚繭的掌心流失,活力漸漸從樹影斑駁的寂寥村落消散。一些地方,除了農忙時節會有進城務工者回鄉幫忙,多數時候,中老年才是當地農業勞動的主體。而連續八年的豐收奇跡,就是在這令人感慨的背景下創造的。

  《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有一項調查結果曾引起社會熱議,即中國農民的幸福感強于城鎮居民,許多人質疑中國農民“被幸福”。僅就這個比較關係而言,也許是符合事實的。中國農民歷來以勤勞與隱忍著稱。他們的生活質量低於城鎮,這是不爭的事實,而相對多的滿足不是因為麻木或達觀,而是缺乏足夠的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所以,一種從政府管理角度出發的觀點認為,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堪稱“最好的國民”。

  這樣的現狀很容易掩蓋一個歷史鐵律——任何對農民權益的侵害,最終還是會導致社會根基的病變。“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呼聲于2000年發出後,“三農”問題一直擺放在決策者桌面的顯要位置。

  中國農民的勤勞質樸,世所罕見。他們胼手胝足,辛勤耕耘,用汗水、心血和生命滋養著人口眾多的中華民族。上溯幾代,幾乎所有當下中國人都和農民有著直接的血緣關係。共和國的7億農民之於我們,是前輩,是父母,也是兄弟姐妹。我們向他們表達敬意;他們的美德也應成為我們的美德,他們的疾苦也應牽連我們的疾苦,他們的歡樂,也應該是我們的歡樂。

  創造了連年豐收的中國農民,該是從國家經濟發展中充分分享成果的時候了。政策之變,應該讓願意耕種者在收成裏獲得更多回報,讓願意融入城市者順利成為新移民。當然,最根本的問題,是把更多的公平與尊重交還給這些普通勞動者。

  值得欣喜的是,繼2006年廢除農業稅之後,2011年剛剛完成的全國區縣、鄉鎮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城鄉選民同票同權。5年之內,經濟和政治的兩大變革,必將從根本上改善中國農民的生存環境和政治地位。中共和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正在發揮應有的成效。但是,真正消除半個世紀以上的城鄉二元體製造成的不公,我們面前的道路,還很漫長。 ★

熱詞:

  • 惠農政策
  • 農民權益
  • 致敬
  • 中國新聞週刊
  • 三農
  • 2005年社會藍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