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我不是貪官”,謝亞龍的底氣從何而來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6日 12: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檢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24日央視《新聞調查》節目中,中國足協原副主席謝亞龍承認自己有犯罪行為,“但我確實不是一個貪官”(12月25日中新社)。

  對於收受多傢俱樂部錢財,謝亞龍並不否認,但卻不認自己是貪官。我們來看看他的説法:

  對於2007年收下某球隊20萬,他説:“他們集團上上下下都做了獎勵,同時也給我獎勵了一份,20萬。”

  “我並不是所有人的錢都收,只有關係比較好一些的,才看做人情來處理……你有了這份權力,人家就想和你搞好關係。有送幾萬、一二十萬的。”

  “基本上俱樂部都是以感謝的名義,實際上都沒有具體辦過什麼事,就是打著感謝的名目來拉關係。包括亞泰奪冠,也是轉年給了我三萬塊錢的卡。”

  ……

  在謝亞龍看來,這些錢是“獎勵”,是“人情往來”,是在“拉關係”,不涉及權錢交易。或許有人覺得他“矯情”,但他這麼想並非沒有現實基礎。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如果行為人不是索賄,只是收受他人財物,那麼,構成犯罪需要“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而對這一要件如何理解和適用,司法實踐中認識並不統一。“只要未給他人謀取利益,收多少錢也不是犯罪”,在一些人“享受”此“待遇”的現實下,謝亞龍心存僥倖,不奇怪。

  以筆者個人判斷,他的僥倖很可能落空。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第一批四個指導性案例。在潘玉梅、陳寧受賄一案中,對於被告方“未給他人謀取利益”的辯解,判決做了這樣的説理:“明知他人有請托事項而收受其財物,應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至於是否已實際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謀取到利益,只是受賄的情節問題,不影響受賄的認定。”如果以送錢方式謀求得到照顧被法院認定為俱樂部的“請托事項”,那麼,即使“沒有具體辦過什麼事”,收錢也將被認為是受賄。

  法院將如何判決,我們耐心等待。但兩個問題,需要現在就明確:

  第一,即使不被定罪,也不説明他不是貪官。在修改法律之前,對不滿足“為他人謀取利益”要件的人不予治罪,是法治的要求。但不治罪,只説明他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貪官,而“貪官”可以從黨紀政紀、社會倫理等多角度評價。如果謝亞龍沒有足協副主席的身份,俱樂部會送錢給他嗎?答案不言而喻。靠權力收錢,正是最本源意義上的貪官。

  第二,法律不應放縱貪官。對為官者來説,收錢本身即侵害了職務的廉潔性。他為行賄人做了什麼,影響犯罪危害大小,但以它的有無決定受賄是否成立,卻背離了賄賂犯罪的本質。事實上,少有國家將“為他人謀取利益”規定為賄賂犯罪成立要件。不為貪官提供“庇護”,讓每一名貪官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貪官,法律需要做些改變。

熱詞:

  • 貪官
  • 謝亞龍
  • 謀取利益
  • 獎勵
  • 足協
  • 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