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加快建設文化之都 2020年建成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6日 02: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外國友人參加在鐘鼓樓廣場舉行的社區和諧杯乒乓球比賽。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攝

  首都北京,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文運盛。

  剛剛結束的市委十屆十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發揮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意見》,確立了“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範作用,推動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宏偉目標,為未來首都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市民的文化生活,勾勒出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藍圖。

  《意見》特別提出,到2020年,首都將建設成為在國內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千年古都,正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態度、高度的智慧,上演文化的盛宴。

  物

  鐘鼓樓再響晨鐘暮鼓

  《意見》開列的九大惠及百姓的文化工程,涉及文物保護、場館建設、文化開發、産業發展、人才激勵等諸多方面。

  為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本市著手恢複業已消失的京城舊景。比如恢復永定門甕城和外城東、西角樓及內城西南角樓等名城建築,整治鐘鼓樓周邊環境、再現晨鐘暮鼓的歷史景觀。京城將出現一批“首都標誌性文化設施”。比如中國美術館新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國學中心將共同撐起博物館中心區;天橋、天壇地區要建成“首都核心演藝區”,成為亞洲演藝中心;奧運博物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首都圖書館二期、北京歌舞劇院劇場、北京美術館、首都交響音樂廳等一批市級和區縣級文化設施也將相繼建成。

  演

  商演和影片低價惠民

  《意見》提出,在保護“物”的同時,強化對“文”的保護和利用,充分展示古都文化價值和內涵。大到歷史名鎮、名村,小到老北京的傳統地名,都納入其中。

  本市將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舊城保護和老字號、名人故居、衚同、四合院、會館、歷史宗教建築等的修繕保護與合理利用。推進皇城文化、宣南文化、運河文化等的挖掘利用。前門、大柵欄、琉璃廠一帶將打造為“國家級老字號聚集區”。

  京城還會舉辦一系列品牌文化節,比如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戲劇舞蹈演出季、北京國際攝影節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市鼓勵在商業演出和電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數量的低價場次或門票。

  業

  每年100億支持文化發展

  在産業發展方面,《意見》提出要建立“北京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每年統籌100億元用於支持首都文化發展;還計劃啟動文化創意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文化創意産業投資基金和擔保基金等,支持內容生産、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和渠道拓展。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國家許可的文化領域,參與重大文化項目實施和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建設。此外,本市還計劃設立北京文化創意産業交易平臺、北京文化産權交易所、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建立藝術品評估機構。

  《意見》勾勒出“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首都文化航母”雛形:培育500家骨幹文化企業、100家文化上市公司、50家百億級文化企業集團、3至5家千億級文化企業集團。

  人

  名家可獲“一條龍”支持

  《意見》不僅鼓勵名家領辦文藝院團,還允諾名家大師可以享受梅蘭芳先生般的待遇:在編劇、策劃、評論、宣傳、投融資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專業服務支撐體系。

  在人才激勵引導方面,本市將多渠道吸引海內外人才來京創業;採取股權、期權、年薪制等多種方式,激勵文化創新人才;支持藝術院校畢業生服務社區文化;對服務期滿高校畢業生報考文化部門公務員、相關專業研究生實行定向招錄。

  晨報首席記者 姜葳

  ■相關鏈結

  九大文化工程

  (一)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

  (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城鄉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利用工程,彰顯古都文化魅力。

  (四)實施文化創新工程,激發體制機制活力。

  (五)實施文化創意産業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現代文化産業體系。

  (六)實施文化科技融合工程,讓科技助力文化的大發展。

  (七)實施網絡文明引導工程,科學建設和利用互聯網。

  (八)實施文化名家領軍工程,建設首都文化人才高地。

  (九)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意見解讀

  北京將成為文化宜居城市

  “從1953年提出‘文化中心’,到現在‘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範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提法,意味著北京作為國家首都,由文化凝聚的內向作用上升到價值導向和引領垂范作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建盛昨天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文化之都建設,將為京城百姓打造更舒適的文化硬體設施,提供更豐富的文化産品,營造更具魅力的文化氛圍,北京將成為“文化宜居城市”。

  從獨善其身到引領垂范

  李建盛認為,建設文化之都的《意見》出臺,是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範作用”的重大舉措,為首都城市未來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對北京市來説,《意見》不單純是對文化領域的發展戰略,而且與首都城市的科學發展和轉型的需求相契合。

  李建盛特別指出,早在1953年北京就被確定為“國家首都”、“全國文化中心”,而今又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建設目標,“這意味著北京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能‘獨善其身’,而是強調其‘國家首都’的地位和作用,強調首都在全國文化發展繁榮中的價值導向作用和引領垂范作用”,首都的文化發展“要立足北京,服務首都,引領全國”。

  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李建盛認為,《意見》提出的一系列具體舉措和鼓勵政策,有助於發揮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影響力,推動首都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範作用,在國際多元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進一步發揮中華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九大工程”提升文化品位

  李建盛認為,對於普通的京城百姓來説,“九大文化工程”讓未來的文化生活可感可觸,不僅有“社區文化中心”、“老字號演出場所”等硬體,也有“低價場次或門票的電影和演出”、“在全國率先建成無線城市”等實惠。文化場所的不斷完善、文化産品的多樣性豐富、文化消費的大眾化和百姓化,是實實在在的文化舉措。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意見
  •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北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