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澤民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2日 1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北京1999年7月20日電

  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動員起來 奪取八七扶貧攻堅決戰階段的勝利━━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1999年6月9日)

  江澤民

  這次會議,是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會議。目的是進一步認清當前扶貧攻堅的形勢,動員全黨全社會的力量,切實做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決戰階段的工作,確保實現2000年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戰略目標。溫家寶同志在會議開始時的講話,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按照中央的要求,堅定不移、扎紮實實地把工作做好。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偉大意義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始終把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展之快,成效之大,為世界矚目。這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貧困人口減少最多的歷史時期。1978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有25億人,1993年底減少到8000萬人,1998年減少到4200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重,由百分之三十點七下降到百分之四點六。貧困地區的生産條件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明顯進步。現在,我國農村絕大多數人口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12億中國人民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具備了更為堅實的基礎。這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跡,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這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這件事在中國的發展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第一,在我們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按照統一的部署,籌集鉅額資金,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地長期開展扶貧開發工作,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辦得到。在舊中國,由於幾千年封建制度的桎梏,由於近代一百多年三座大山的壓迫,廣大勞動人民長期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苦生活,遇到大的自然災害,更是生靈涂炭、餓殍遍野。吃飽穿暖,成為他們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歷朝歷代,多少仁人志士提出的美好理想,都無法實現。廣大勞動人民始終處於極度貧困之中,沒有掌握自己的命運。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新中國終於誕生了,人民當家做了主人,這就為他們擺脫貧困、逐步過上富裕生活提供了根本條件。我國絕大多數貧困地區解決了幾千年沒有解決的溫飽問題這個事實,無可辯駁地説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是徹底消除貧困的根本制度保障。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和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近20年來,我國貧困人口每年平均減少1000萬人,這同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貧困狀況日趨嚴重,還有大量人口處於赤貧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我國扶貧開發取得的偉大成就,更加堅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為推進跨世紀偉大事業增強了思想政治基礎,凝聚了巨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第二,組織扶貧開發,解決幾億人的溫飽問題,是一項偉大的社會工程。這一壯舉向世界表明,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推進和發展中國人民的人權事業,為保障中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進行了鍥而不捨、艱苦卓絕的努力。實踐證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是中國人民基本權利最堅決、最忠誠的維護者。我們根據自己國情確定的發展人權事業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這就決定了,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我們維護人權最基礎、最首要的工作。不首先解決溫飽問題,其他一切權利都難以實現。人權是歷史的産物,它的充分實現,是同每個國家的經濟文化水平相聯絡的逐漸發展的過程;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與公民、政治權利,是不可分割的。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幾億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使他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保障,為他們享受其他各項權利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我們黨和政府在發展人權事業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最偉大的成果,也是對世界人權事業的重大貢獻。這一事實,有力地回擊了西方敵對勢力在人權問題上對我國製造的種種謬論和謠言。

  第三,我們進行的規模空前的扶貧開發,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歷史的經驗證明,貧困往往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政治動蕩和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根源。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貧困,一個國家就難以長期保持社會穩定;沒有穩定,根本談不上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國的貧困縣,多數分佈在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穩定發展,對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防、維護國家統一十分緊要。如果這些地區經濟文化長期落後,部分群眾生活困難的局面長期不能得到改變,就會積累起不穩定因素。這裡還要考慮國際環境的影響。我國不少邊疆地區,存在著跨國界的民族成份。這就有個比較。如果我們這邊經濟發展得好,生活水平高,就會産生很強的向心力、凝聚力,邊疆就可以更加穩定,邊防也可以更加鞏固。經過多年來的扶貧開發,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經濟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社會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是我們加強全國各民族的大團結、維護邊疆安定的重要基礎。

  扶貧開發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廣大幹部群眾表現出來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為我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增添了極為豐富生動的教材。各地區、各部門都應認真總結,廣泛宣傳,以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更加堅定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繼續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奮鬥。

  二、確保實現八七扶貧攻堅的戰略目標

  到2000年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我們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並向世界作了宣告。這個戰略目標必須實現,也完全有條件實現。實現這個戰略目標,標誌著中國人民將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進入新世紀。

  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目前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村貧困人口還有4200萬,除去不適合參加生産勞動的殘疾人和社會保障對象,以及一部分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極度貧困人口,還有2000多萬人。現有的貧困人口大多數分佈在地域偏遠、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惡劣的地方。解決這部分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是扶貧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今後兩年,每年要力爭解決1000萬左右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難度是很大的。扶貧開發已進入最艱難的攻堅階段。不論今後兩年的扶貧攻堅任務有多麼艱巨,全黨全國都要同心協力啃下這塊硬骨頭。

  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始終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當前,農村貧困群眾最盼望、最著急的就是吃飽穿暖,進而過上比較富裕的日子。幫助貧困群眾實現這個願望,是黨的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實際的體現。關心群眾生活,切實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1996年,我沿京九鐵路考察貧困地區時,曾引用過毛主席1934年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的話,這段話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毛主席説:“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毛主席把關心群眾生活,提到了團結群眾、組織群眾,保障革命勝利的政治高度。這個重要指導思想,不僅戰爭年代要執行,今天仍要執行。就是將來我們發展得更好了,也還要堅持執行。目前,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幾千萬人,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其中不少是老區人民,他們在革命戰爭年代,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時至今日,老區人民中還有不少人過著缺吃少穿的日子,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為此而寢食不安。新中國成立50年了,如果不能儘快讓那裏的群眾吃飽穿暖,我們就無法向為建立新中國英勇犧牲的千百萬烈士交代,無法向人民、向歷史交代。全黨同志都要從堅持黨的宗旨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都要把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義不容辭地完成好。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擴大國內需求,開拓國內市場,必須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能關起門來搞。必須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要大膽吸收和利用國外的資金、先進技術和一切進步的東西,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否則我們就難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取得更大的發展。但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們具有需求潛力十分巨大的國內市場,這是在當今世界經濟形勢急劇變化和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推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優勢。我們必須十分珍惜並充分發揮好這個優勢。實現扶貧開發的戰略目標,並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必將有力地促進開拓國內市場,把潛在的市場需求變為現實的市場需求,大大增加經濟增長的空間和活力。我國過去那種商品供應短缺的狀況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目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生産能力過剩、供大於求的情況。但這決不是説我們的産品已真正多餘、絕對過剩了。拿農村市場來説,現在還遠未開拓,關鍵是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不高,他們潛在的消費需求還沒有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有兩億多人口的西部地區,農民剛剛實現低水平的溫飽。如果他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會成為擴大內需很大的拉動力量。廣大西部地區交通、通訊、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很大的需求。加大中西部地區扶貧開發的力度,不僅可以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而且對於擴大內需,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也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毛主席講,手裏有糧,心裏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鄧小平同志講,不管天下發生什麼事,只要人民吃飽肚子,一切就好辦了。越是貧困的地方,越容易積累矛盾。因為群眾生活過得不好,心中有怨氣,心情不舒暢。如果幹部作風再有問題,一些矛盾處理不妥當,幹群關繫緊張,就可能引發事端。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還有那麼多貧困人口,如果溫飽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勢必影響民族團結和邊防鞏固,以至影響全國的安定。中央反復強調,加快貧困地區的發展,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就是因為它直接關係國家的安定團結和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意義。

  關於今後兩年如何開展工作,這次會議已經作了部署。我這裡概括地再強調一下。(一)貧困地區要把打好扶貧攻堅戰作為中心任務,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中心,服務這個中心。(二)解決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是扶貧攻堅階段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務,必須擺在第一位來完成。(三)堅持開髮式扶貧的方針,首先幫助貧困農民發展種養業,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基本生産和生活條件,推廣適用科技,發展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落實科教扶貧的各項措施。(四)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扶貧投入的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擠佔、挪用扶貧資金的行為,要從嚴懲處。(五)各項扶貧工作都要狠抓落實,逐一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幫助每個貧困戶制定切合實際的解決溫飽的措施。(六)發揚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幫困濟貧的美德,動員全社會力量繼續支持貧困地區。各級黨政機關要&&搞好定點扶貧,發達地區要加強對貧困地區的對口幫扶,社會各界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扶貧濟困活動。(七)堅持實行以省為主的扶貧工作責任制,做到任務到省、責任到省、權力到省、資金到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貧困地區、貧困縣也要層層實行責任制。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親自部署、親自督促、親自檢查,切實做到領導、措施、資金三到位。(八)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選好&&人,真正形成能夠帶領群眾艱苦創業、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三、牢固樹立扶貧開發長期作戰的思想

  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項任務完成以後,扶貧開發仍然不能放鬆,要繼續抓下去。當然,這是在更進一個層次上的扶貧開發。下個世紀繼續開展扶貧開發,要首先解決剩餘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鞏固扶貧成果,使已經解決溫飽的人口向小康邁進,同時在穩定解決溫飽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項工作,必須同我們對下個世紀整個經濟發展戰略的考慮結合起來,同加快中西部地區建設、縮小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大戰略,要早作籌劃。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扶貧開發長期作戰的思想。現在,我國的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但生産力不發達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經濟科技實力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國內各地區的發展也很不平衡。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脫胎于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不是像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那樣,産生於生産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全國生産力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我國人口多,底子薄,資源相對不足。現在人口已接近12.5億,到2030年可能達到16億;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資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們要以不到世界百分之十的耕地和不到百分之七的水資源,養活佔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在這樣一種歷史的和現實的、社會的和自然的條件基礎上,要擺脫不發達狀態,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然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就是到建國100年、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也還遠未完成。鄧小平同志説,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要胸懷遠大的目標,腳踏實地做好當前的工作。

  我們定計劃,做工作,時刻都不能脫離我國生産力還不發達、農村尤其不發達這個客觀實際。目前,我國多數農村主要靠手工勞動,自給半自給經濟佔相當比重,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比較低。到本世紀末,農村雖然可以基本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但標準還很低,而且很不穩定。許多地方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落後的生産條件,一遇自然災害,一部分人仍可能飽而復饑,溫而復寒。改變這些地方長期形成的生産力不發達狀況,還要進行長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從這個意義上講,扶貧開發是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下個世紀,扶貧開發還要繼續深化,並不斷向更高的水平推進。

  逐步縮小全國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實現全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最終達到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要求。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能設想採用平均主義的辦法可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我們過去實踐的經驗教訓已經證明了的。要求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也是不現實的。為了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兩個大局”的重要戰略構想。他指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鄧小平同志還指出:“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沿海發達地區運用自身較好的經濟基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經濟和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積累了相當的實力。現在,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如果我們看不到這些條件,不抓住這個時機,不把該做的事情努力做好,就會犯歷史性的錯誤。在繼續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的同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從現在起,這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我國的能源和礦産資源主要分佈在中西部地區,主要農産品生産基地也多在中西部地區。加快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對於合理配置資源,促進全國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中央將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扶持的力度,優先安排水利、電力、交通、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項目。近幾年來,我們已開始這樣做了。去年增加的財政投資用於中西部地區的佔百分之六十二,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幅度已經超過東部地區,這是多年來從未有過的。今後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東部發達地區要繼續幫扶西部貧困地區,以改變貧困地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為重點,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把東西扶貧協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實現八七扶貧攻堅的戰略目標,並持之以恒地把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下去,逐步實現各地區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是歷史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全黨同志和各級領導幹部,都要進一步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我們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奮鬥。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是對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能不能堅持黨的宗旨,實踐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的重大考驗,也是對全體黨員和幹部進行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教育的大課堂。黨員、幹部要勇於到貧困地區去接受考驗,在帶領群眾克服困難、發展生産的艱苦實踐中經受鍛鍊。貧困地區的黨政領導幹部更要以身作則,&&深入貧困村、貧困戶,了解群眾的疾苦,傾聽群眾的呼聲,千方百計地同群眾一道開創脫貧的路子。這樣,我們就能繼續贏得廣大群眾的真心擁護。派幹部參加和組織扶貧攻堅,是考察和識別幹部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艱苦的環境中,在艱巨的任務面前,更能識別一個幹部是否真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否真正堅持走群眾路線,是否真正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是否真正具有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的勇氣,是否真正具有苦幹實幹、百折不撓地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毅力。能夠經受住艱苦環境的考驗,並作出了成績、得到群眾擁護的幹部,就是好幹部,應該提拔重用。經不住艱苦環境的考驗,打不開工作局面,群眾不擁護的幹部,就是一個不勝任的幹部。很多地方的經驗證明,只要幹部下決心,全力以赴,做艱苦細緻的工作,把群眾充分發動起來,就可以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貧困地區縣以上黨政機關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要密切聯絡扶貧開發的實際來進行,以利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央號召,全黨全社會進一步動員起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黨的十五大確定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堅定信心,再接再厲,堅決奪取八七扶貧攻堅決戰階段的勝利!(完)

熱詞:

  • 扶貧攻堅
  • 扶貧開發工作
  • 扶貧工作
  • 江澤民
  • 溫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