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澤民在劍橋大學發表重要演講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2日 13: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劍橋(英國)1999年10月22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22日在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發表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在英國劍橋大學的演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江澤民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校長先生,

  同學們,老師們,女士們,先生們:

  我感謝布羅斯校長的邀請,使我有機會來到久負盛名的劍橋大學訪問。能夠與青年朋友們聚集一堂,共同討論人類如何在新世紀裏迎接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我感到十分高興。

  劍橋大學是具有七百多年曆史的世界著名學府,曾培養出牛頓、培根、彌爾頓、拜倫、達爾文等對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偉大科學家、思想家和詩人。今天,劍橋大學作為獲得諾貝爾獎學者最多的大學,在世界高等學府中依然居於顯要的地位。

  五十多年前,在我上大學的那個年代,就有不少的中國年輕學子嚮往到劍橋負笈求學。劍橋大學與中國交往的歷史,早在上個世紀之交就開始了。一百年前,劍橋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貴校已故的李約瑟博士在中國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名。他傾注畢生心血撰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和文明成就的鴻篇巨制。一百年來,許多中國學者不遠萬里到劍橋求學訪問,中國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今天,中國學術界和劍橋大學繼續保持著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這對加強中英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誼,推進科技和思想進步産生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二十世紀,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令人遺憾的是,人類在這一百年中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特別是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但是世界的歷史從來是由世界人民創造和書寫的,因而正義總會戰勝邪惡,光明總會戰勝黑暗,進步總會戰勝落後,人類必然會不斷地克服艱難險阻,向著美好的未來開拓前進。二十一世紀就要到來,世界人民雖然仍面臨著很多嚴峻的挑戰,可以肯定地説,人類也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只要世界人民同心協力,形成戰勝一切挑戰的巨大力量,人類文明進步的航船就必將乘風破浪地前進。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各國人民走過了不同的歷史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延續著不同的生活方式。這種多樣性正是世界充滿競賽、活力和創新的根本原因。各國之間應該加強交流和了解,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礎上共同前進,而不應讓這種多樣性成為阻礙各國人民攜手共進的隔閡,更不應人為地從中挑起對立和衝突。尊重和發展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並在這種多樣性中找到共同利益之所在,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偉大動力。

  這裡,我想就中國的發展這個題目談一些我的看法,希望有助於諸位對中國的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度過了五十歲的生日。對於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而言,五十年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在這五十年中,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貌煥然一新。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國勢衰弱,外強侵入,國土淪喪,生靈涂炭。中國人民為改變這種悲慘命運,進行了頑強的抗爭。從上世紀中葉到本世紀中葉,中國人民在苦鬥中經歷了多次挫折和失敗,但始終不屈不撓,最後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從此,中國歷史的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時代。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中國各族人民,終於可以在一個獨立、統一、和平、穩定的環境中意氣風發地建設自己的國家,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理想。中國人民十分珍惜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而取得的當家作主的權利,十分珍惜經過長期艱辛的探索而開闢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正確的發展道路。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這一切,中國才能持續發展,中國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經過五十年的艱苦創業,中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産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從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九八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七點七,明顯高於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長百分之三左右的水平。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七,外匯儲備世界第二,進出口總額世界第十一。在過去二十年間,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兩億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農民過上了溫飽有餘的生活。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的三十五歲提高到目前的七十一歲,成人文盲率由百分之八十下降到百分之十六點五。中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舊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國際輿論評論説:“中國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取得了其他國家用了幾個世紀才能取得的成就”。中國建設的成就,不僅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也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所以能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成就這樣的大業,是由於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團結,是由於中國人民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從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中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沒有自己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要正確把握中國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需要了解中國人民的基本價值觀念。

  中華民族歷來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還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先人就已提出“民為貴”的思想,認為“天生萬物,唯人為貴”,一切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取決於人的發展和進步,取決於人的尊嚴的維護和價值的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就是要實現全中國人民廣泛的自由、民主和人權。今天中國所煥發出來的巨大活力,是中國人民擁有廣泛自由、民主的生動寫照。中國在公元一世紀人口就已達到過六千萬左右,眾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歷代政府所要解決的首要人權問題。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有十二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然必須首先保障最廣大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不然一切其他權利都無從談起。中國確保十二億多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這是對世界人權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與公民政治權利緊密結合和協調發展,這是適合中國國情因而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必然道路。中國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為了促進中國人民的人權事業。中國積極參加國際人權領域的活動,在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國際社會就人權問題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對話與合作,為推進世界人權進步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華民族歷來堅持獨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和發展道路。中國人民把獨立自主當作立國之本,在五千多年的不懈奮鬥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並在近代反抗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的鬥爭中自立自強,最終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學習外國,吸收世界文明的成果,是相互結合、相輔相成的。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懂得這個道理。中國的漢唐時代,都曾在這方面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當時既是中國自強不息地發展自己的昌盛時期,也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廣泛吸收外來進步文化的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堅持走自己的路,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積極吸收和借鑒世界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這些文明成果對於中國的發展也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當然,這種對外國文明的吸收和借鑒決不能是簡單的模倣。中國既不能照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也不能硬搬其他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模式,而必須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這就是我們通過自己的長期實踐終於找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中華民族歷來珍惜各民族大團結和祖國統一。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從古代開始就在華夏大地上勞動和繁衍,經過長期的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基礎,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的權益受到憲法保障,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團結、互助關係不斷加強。中國各族人民堅決反對任何企圖分裂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圖謀。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孫中山先生早就指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中國政府已經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澳門也將於今年十二月二十日回歸中國。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意志。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正是為了促成和平解決。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自由與和平。中國人民始終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親仁善鄰”,一直為我們的先人們奉為國之寶箴。中國人民在近代飽受戰爭和被侵略的痛苦,更深感自由與和平的珍貴。任何一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都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自由,都是一切個人自由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希望各國人民都生活在沒有戰爭和暴力的世界裏,希望各國人民都能享有不被人壓迫、歧視和欺淩的自由。中國實行以和平為宗旨的外交方針,堅持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中國主張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應該平等相待,和平共處,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形式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別國。中國的發展和強盛不會對任何人構成威脅,而只會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永遠不稱霸,這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莊嚴承諾。

  中國人民選擇和實踐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各項基本的內外政策,源於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源於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民族傳統,因而具有歷史和現實的充分依據和牢固基礎。我們的目標是,到下個世紀中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週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民有信心克服和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實現我們既定的偉大目標。

  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將會為中英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提供良好的機遇。中國願與英國共同努力,將一個充滿活力的中英全面合作夥伴關繫帶入二十一世紀。  女士們,先生們:

  人類又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紀之交和千年之交的重要歷史時刻。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形勢總體趨向緩和。各國人民要和平、求穩定、謀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提供了空前巨大的能力,也為人類自身能力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但天下仍很不太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依然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威脅。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中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地區衝突此起彼伏,南北發展差距繼續拉大,環境惡化、武器擴散、國際犯罪、恐怖主義等跨國問題困擾著人類。如果我們不能抓緊解決這一系列重大問題,世界就難以發展。何去何從,解決這些問題的主動權掌握在世界人民手中。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各國人民和有遠見的政治家必須認真而審慎思考的極其重大的課題。

  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所有的國家都必須遵循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包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作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決。各國人民有權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創造自己的生活。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是每個國家的政府和人民的神聖權利與光榮職責,任何別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都應尊重,都無權進行干預。處理國與國的關係應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努力尋求共同利益的匯合點,擴大互利合作,謀求共同發展。不能用一種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去規範世界。各個國家都應遵循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原則,採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積極態度,以利共同發展。

  開展國際經濟交往,應該堅持平等互利。制定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的新規則,應該充分反映經濟技術還不發達、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要求,注意保障它們的正當權益。第二次大戰以後許多殖民地國家的人民獲得了解放和獨立,這是人類社會在二十世紀取得的最偉大的進步。這些國家經濟基礎薄弱,處在發展的過程之中。離開甚至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整個世界就不可能穩定,更不可能普遍繁榮,就會帶來諸多困難、風險和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最終發達國家也會受到損害。我們希望各國的政治家都能關注逐步解決南北經濟差距不斷拉大這一十分緊迫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必將對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産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人類共同發展繁榮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維護國際安全,必須徹底摒棄冷戰思維,努力把國際社會的持久和平建立在促進各國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的新安全觀的基礎上。應通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確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有利於各國和平發展的安全機制,任何國家都不能把自己的所謂安全建立在損害他國安全利益的基礎上。應通過對話增進信任,通過合作謀求安全,相互尊重主權,和平解決爭端。

  中國兩千五百五十年前誕生的傑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説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光流逝不可逆轉。二十一世紀正在到來。人類美好的未來要靠一代代年輕人去創造。我希望,中英兩國青年順應時代的要求和世界發展的潮流,刻苦學習,知難而進,為建設自己的國家,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熱詞:

  • 江澤民
  • 演講全文
  • 互不干涉內政
  • 聯合國憲章
  • 中國科學技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