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戲曲危機 兩岸四地業界“不信東風喚不回”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2日 07: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的戲曲藝術是有生命的,否則不會傳承幾百年,但戲曲不能越演越老,越演觀眾越少,台下坐的都是白頭人。”香港劇作家何冀平21日在此間説,戲曲應該面向青年面向未來,擁有生機勃勃的青春生命。

  戲曲曾經是傳統中國社會的主要文化娛樂形式,是大多數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樂趣。20、21世紀,隨著話劇出現,電影電視發明,音樂、網絡流行等,戲曲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

  有數據顯示,中國戲曲劇種以每年消亡一至兩個的速度迅速萎縮,過去全國戲曲劇種368個,到2006年降至267個,而且一半沒有音像紀錄,“戲曲危機”出現了。

  “兩岸四地中國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北京論壇”21日在此間舉行,來自港澳臺和內地的百餘位戲曲藝術界人士相聚一堂,應對戲曲發展難題,為這一藝術之青春“喚東風”。

  論壇觀點一:回歸文學創作。

  在戲曲走向繁榮之初,就産生了誰是戲曲關鍵環節的爭論,作家還是演員?文本還是舞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燕瑾認為,如今京劇面臨的問題是遠離了文學,文人與藝人,文本與演出的二元分離。她認為,新的受眾要求新的京劇,有了好的劇本,舞臺上才會演出好戲。所以,新時代的京劇,應當文學與表演並重,二者合則雙美,離則兩傷。文學是一切藝術的靈魂,京劇的振興,期待文學的介入,京劇應當回歸文學家族。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高敬德也認為,戲曲傳承要創新突破與保留傳統並舉。要老戲新唱,也要多創作與時俱進、老百姓愛看的新戲。不能生生世世只演幾齣老戲。原汁原味也要保留,目前許多優秀傳統老戲都已失傳,狀況不容樂觀。

  論壇觀點二:聚焦市場開拓。

  湖北省京劇院院長、因主演《徐九經陞官記》譽滿藝壇的“當代中國第一醜”朱世慧坦陳,眼下戲曲市場不景氣,是不爭事實。他認為,開拓市場,培育觀眾十分重要。我們把培育一個觀眾如同一個演員來對待,每年都不間斷把京劇送進大學校園,學子們也對京劇從陌生、排斥到喜愛。

  高敬德也表示,戲曲出路在於吸引更多青年人走進劇場,吸引更多青年演員投身戲曲行業,這才是傳統戲劇的生命力之源。他以台灣著名作家白先勇將崑曲《牡丹亭》改編為青春版為例,該劇自2004年4月29日首演至今,在全球巡迴公演已超過200場。

  論壇觀點三:重在創新思維。

  香港東欣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東廷説,戲曲有欣賞門檻,觀眾要經歷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的過程,因此要創造機會讓年輕人接觸戲曲。

  如何創造機會?戲曲與動漫結合,是方法之一。江東廷認為,作為現代媒介手段,動漫可以把戲曲變成孩子容易接受和喜愛的形式,或許會有孩子因為喜歡戲曲動漫形象而喜歡上戲曲。在觀看動漫的過程中,他們也可以輕鬆愉悅地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談及創新,台北蘭庭昆劇團團長王志萍説,近年來,台灣從一個積極搶救、保存傳統經典摺子戲的捍衛者與欣賞者的身份,轉變為積極投入企劃、贊助或製作的主動角色。如昆劇,就以保留經典摺子戲表演精髓為前提,著重以現代思維及更切近現代人的生命情調來展現。又如台北版的舞臺劇“遊園驚夢”,就結合了京昆、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各方人才,由盧燕、歸亞蕾、胡錦所主演,創下了台北孫中山紀念館連演十場,場場一票難求的空前景象。(完)

熱詞:

  • 戲曲藝術
  • 文學家族
  • 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