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澤民傳》:江澤民的經歷(中)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1日 1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著 ISBN:7-5327-3655-5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5-01-01 38.0元

  長期以來,中國民眾一直高度警惕外國侵略,他們把北約部隊在中國的象徵性領土上炸死3名中國公民一事視作奇恥大辱。江澤民意識到,共産黨必須&&表達這種民族情感,否則將冒對當前的爆炸性局面失去控制的危險。

  江主席和朱鎔基總理相信,良好的中美關係對於改革中國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是十分必要的,這不是什麼秘密,但並非他們所有的同事都完全同意這一觀點。普通的中國人已變得
越來越反美,這一態度的轉變縮小了江澤民的迴旋餘地。1995年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87%的中國青年人認為美國是對中國“最不友好”的國家,57%説他們最反感的國家就是美國。一名大學生在美國大使館門前守到第三天時表示:“即使政府禁止抗議活動,我們還是要繼續示威,直到美國人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一些人頗有點懷舊地談到了毛澤東,讚揚他在朝鮮戰爭期間所採取的抗美行動。“現在,每個人都在講毛主席真偉大。”一名陸軍上校這樣説道,“全世界無産階級聯合起來,粉碎美帝國主義。”

  面對公眾日益高漲的憤怒情緒,江決定要加以引導,而不是與之唱反調。他採取行動疏導人們心中的怒火,努力使政府的政策與抗議群眾的呼聲相協調。他希望確保兩件事,一是他的國家保持穩定,二是他的政府安然無恙。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表態忠於黨,併發誓“要保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它們不受踐踏”。

  官方媒體讚揚學生們支持政府。由黨支持的學生團體租來了公共汽車,直接把學生們拉到了使館區。

  5月9日,將成為江澤民接班人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出現在電視上。胡譴責炸館事件是一起違反國際法的“罪惡行徑”,他説中國政府“堅決支持、 依法保護一切符合法律規定的抗議活動”。但同時他又補充説,政府將“防止出現過激行為”。這是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胡發表講話,這位下一代主要領導人樹立了一個堅強果斷的形象。

  當學生們在發泄著對美國的怒火時,胡錦濤一邊鼓勵他們,一邊努力讓他們保持冷靜。胡當時是最年輕的國家高級領導人。要想控制這場危機,疏導學生們的憤怒情緒至關重要,共青團(胡仍與之保持著紐帶聯絡)向學生們提供標語並組織車輛把他們送到使館區。

  大約在同一時候,克林頓總統打來一個熱線電話以表達他個人的歉意,但江拒絕接聽電話。“這一錯誤讓我十分震驚並深感不安,我馬上打電話向江澤民道歉。”克林頓回憶道。他將這一悲劇性的誤炸事件稱作“這場戰爭期間最嚴重的一次政治挫折”。但中國領導集體已經作出決定,任何來自美方的道歉都必須以國家的名義正式作出,而不應該在兩國領導人之間私下進行。克林頓放棄了外交禮儀,“公開並反復地”道了歉。

  同一天,克林頓正式致信江,“代表美國人民”對炸館事件表示“道歉和真誠的哀悼”。他強調説,這次襲擊事件“絕對不是蓄意的,也不是故意的,而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我不怪人們為此而不高興,我本人也對此感到不高興,”克林頓説,“但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需要把握分寸。”

  在整個中國,憤怒的群眾越來越多,並且變得更加喧鬧。學生和工人繼續向美國使館投擲石塊和垃圾,砸碎了僅剩的幾塊窗玻璃。在其他城市,人們也組織了針對當地美國使團的抗議遊行。美國國務院警告美國公民不要前往中國旅行,並建議那些已在中國的美國公民避開人群。

  在被堵于使館3天以後,美國大使尚慕傑發回了一份現場報告。“我們現在在使館內,我們被一條警察的隔離線圍在中間,”他説,“使館的建築被扔進來的投擲物損壞了,窗戶破了,昨天扔進來的土制燃燒瓶至少在使館內引起兩起火災。”尚慕傑補充説。儘管克林頓總統作出了正式的道歉,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也前往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表達了美國政府深深的哀悼,但中國媒體當天對這兩個舉動都未作報道。

  就在炸館事件發生數小時後,中宣部部長丁關根召集報紙編輯開會討論報道的口徑問題。從那一刻起,每一份報紙———從時尚的《北京青年報》到黨的喉舌《人民日報》———都用好幾個版面報道炸館事件,表達了一致的觀點並經常使用同樣的語言。以大字標題醒目地刊出《震驚—憤怒—抗議》、《這次轟炸是有預謀的》,中國報刊從嘗試新聞多樣性的道路上退了回來,又開始用同一個響亮的聲音説話了。幾乎每一家報紙都發表了大同小異的專欄文章,而這些文章又幾乎出自同一些軍事專家之手,他們提出“證據”證明這起炸館事件是蓄意的。一直關注腐敗問題的電視節目現在也開始批評美國。

  對於西方來説,這看上去像是一場旨在改變輿論方向的宣傳運動。事實卻恰恰相反。儘管媒體始終不能質疑或反對黨和政府的意見,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會同意它當時還能操縱人們的思想或意見的説法。相反,是公眾決定著媒體的報道。報紙的標題、憤怒的言辭以及專家的觀點恰恰都是讀者和聽眾想讀到和想聽到的,這就像受市場驅動的媒體在西方所做的那樣。説炸館事件是蓄意的,不過證實了大多數中國人所深信的一點,即美國希望遏制和控制中國,並將不遺餘力地這樣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美國人指責中國政府煽動反美仇美情緒。他們天真地將中國媒體的報道解讀為是北京利用局勢的一種方式。他們錯誤地認為,炸館事件將給中國領導人提供一個現成的藉口,去做許多西方人害怕他們做的事———走上民族主義的侵略擴張之路。

  民意調查顯示,有高達90%的受訪中國人不相信北約有關這次炸館事件純屬意外事故的解
釋———這一統計結果來源於與深諳時勢的中國人的交談。他們説,這一解釋並不可信,因為像美國這樣一個技術先進的國家不可能會犯這麼愚蠢的錯誤。

  鮑裏斯葉利欽給江澤民打來電話,表達了他對炸館事件“最強烈的譴責”,並補充説:“俄對這一事件的立場與中方完全一致。”江把這次襲擊稱作“極其野蠻的行為”,並説中俄兩國應加強在包括科索沃在內的國際問題上的合作。雙方同意,對主權國家進行軍事干涉是錯誤而危險的。在前往光明日報社悼念並讚揚死去的記者中的兩位時,江稱這次襲擊“是對十二億中國人民的公然挑釁,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踐踏”。

  儘管克林頓總統已經向江主席道了歉,但人們仍然覺得有待北約和美國作出正式道歉。中國取消了與美國的正常軍事接觸,中斷了有關武器擴散、軍備控制、人權以及國際安全等方面的磋商,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了。

熱詞:

  • 人民日報
  • 證據
  • 北約
  • xinhuanet
  • 這次轟炸是有預謀的
  • 江澤民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