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駁西方媒體所謂中國在非洲搞殖民主義説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0日 11: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李曉軍

  與西方企業在蘇丹“只採油,不煉油”不同,中國企業不但通過雇傭當地勞工,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幫助蘇丹建起了國內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煉油廠,解決了一直以來需要斥鉅資購買成品油的難題。“一直以來,中非之間的合作都是秉持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秘書長劉海方副教授強調説。也正是在這種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中國的援非政策讓雙方真正實現了“雙贏”

  “中國的關稅政策幫助我們很多,因為我們生産的都是出口産品。它不僅幫我們打入國際市場,提高我們的競爭力,還吸引到其他投資商來埃塞俄比亞投資,因為這個政策帶給他們更多利潤。”日前,埃塞俄比亞當地一家皮革廠的行政總監泰德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表示。

  11月3日在戛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上,胡錦濤主席表示,中方堅持通過減免關稅等多種途徑,為發展中國家對華出口各類産品創造條件。為進一步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中方願在南南合作框架內,對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的産品給予零關稅待遇。

  據英國權威雜誌《經濟學人》報道,在過去10年裏,世界上發展最快的10個國家中,有6個是非洲國家。在過去10年中的8年裏,非洲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東亞,其中包括日本。另有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與此同時,非洲也躍居成為中國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

  那麼,伴隨著中非關係近年來的飛速發展,中國的關稅政策究竟給非洲國家帶來了哪些實惠?如今經濟獲得蓬勃發展的非洲人民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援非政策和中國企業的?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秘書長劉海方副教授。

  免稅政策吸引中企落戶非洲,促進當地就業

  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政治互信基礎上,中非雙方不斷加強經貿領域合作。特別是非洲近幾年來發展迅速,中國的免關稅、免債務等政策確實給非洲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劉教授告訴本報記者,“中國企業到非洲參與投資建設,不論從技術水平還是工業水平,都大大提高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006年11月,胡錦濤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表示,為推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發展,促進中非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的合作,中國政府推出8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擴大對非援助規模,提供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設立中非發展基金,減免債務,減免關稅,建設經貿合作區以及加強人力資源、教育和醫療領域的合作等,受惠商品由190個稅目擴大到440多個。這其中就包括對烏干達出口中國的皮革製品免稅。

  2006年在烏干達參加中非學術交流期間,劉海方教授曾參觀當地最大的一家皮革廠,後來得知原來這家皮革廠竟是從溫州遷到烏干達的。原來,在得知中國政府將向非洲國家減免關稅的消息後,皮革廠經理看到了商機,決定將工廠從溫州遷到烏干達落戶。他知道烏干達當地畜牧業發達,於是便就近解決原料問題。而工廠的産品在出口中國的同時也向歐洲出口,當時非洲同歐洲部分國家也有簽訂貿易優惠政策,這就大大提高了工廠的收益。

  除幾位技術人員外,工廠雇傭的都是當地勞工,這不僅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技術工業水平的發展。

  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額已逾100億美元,是2003年末的20倍,涉及農業、製造業、建築業、採礦業、金融業、商業等各個領域,在非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超過1600家,雇傭當地員工逾8萬人。

熱詞:

  • 中非關係
  • 西方企業
  • 非洲經濟
  • 教育部統計
  • 中方願
  • 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