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緊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8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的糧食安全如何保證?近日記者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

  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緊

  主糧産品國內自給必須確保

  記者:今年我國糧食總産量邁上57121萬噸的新臺階,實現連續八年增産。居安思危,未來我國農業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程國強:我國農業發展始終要關注的是糧食安全問題,確保糧食穩定發展始終是首要目標。雖然近年來我國糧食安全基礎得到強化,但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不利因素逐漸增加、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我國農業基礎設施依然十分薄弱,科技支撐能力不強,農業物質投入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長,保持合理糧價水平的壓力較大,農民種糧效益難以持續提高,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難度加大,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仍然沒有形成。與此同時,今後糧食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

  記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這應該是我們不能動搖的底線。

  程國強:的確,解決我國糧食問題,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不動搖。但應重視的是,繼續保持95%的糧食自給率,並不意味著在總量上要求所有糧食産品都有較高的自給率。過分強調過高的糧食總量自給率,既不現實,也會使我國付出極大的資源、環境和經濟代價。要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實行結構性保障措施,重點保障稻穀和小麥兩個主糧産品的基本自給。對水稻等關係國家糧食安全根本利益的主糧産品,確保其100%的自給率,始終應是我國農業必須堅守的底線。

  保障糧食安全也需要有全球視野

  記者:入世後,我國農産品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農業與世界市場的關聯程度日益增強。我們該如何看待保障糧食安全與農産品進口增加的關係?

  程國強:農業對外開放十年的歷程表明,適度進口國外資源性農産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農業資源短缺的壓力,對我國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經濟增長的經驗表明,農業資源相對緊缺的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農産品進口將快速增長、農業對外貿易依存度逐步上升,這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客觀規律。

  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緊張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要實現主糧産品的基本自給,今後繼續適度進口國外農産品、利用國外農業資源將不可避免。因此,解決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要有戰略思維、全球視野。

  記者:保證糧食安全雖離不開農産品進口,但近年來,人們對農業開放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息。您如何看?

  程國強:我認為,應客觀、理性認識農産品進口的影響。如2010年,我國進口植物油與油籽折油共2035萬噸,按目前國內大豆畝産236斤的生産技術水平測算,相當於利用了國外9.6億畝的種植面積,這與國內水稻與玉米種植面積之和相當。若全部由國內生産來替代,意味著要以減少68%的糧食總産為代價。

  儘管如此,目前我國農産品貿易格局確實令人擔憂。雖然我國農産品進口規模逐年擴大,但仍然沒有建立有效利用國際農業資源和市場的戰略機制;雖然我國已經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産品貿易大國,但仍然沒有掌握必要的國際農産品市場與價格話語權。

  農業開放戰略須為保障糧食安全服務

  記者:在全球化背景下討論國內糧食安全,未來還有哪些需要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程國強:今後隨著我國國際化、市場化程度的明顯提高,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日益增強,農業發展的國內外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將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和嚴峻的挑戰。在我國農業對外開放中,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對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戰略的認識還有待深化;對農業國際化戰略的總體規劃和統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農産品國際市場風險管理機制亟待加強。

  記者:今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應實施怎樣的農業開放戰略?

  程國強:穩步推進農業對外開放,是國家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認為,今後農業對外開放,要以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大局為核心,要以加入世貿組織10年為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的新起點,從全球視野、戰略高度,進一步提高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的戰略認識。要抓緊制定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的總體規劃,建立基於全球視野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機制,構建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農業國際化戰略框架。

  種糧積極性千萬不能傷(話説新農村)

  在整個農業生産的推進當中,增糧和增收要統籌考慮。既要將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也要做好市場調控,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近期部分地區的糧食收購市場似乎正被一種觀望情緒所籠罩。據媒體報道,目前黑龍江等糧食主産區由於糧食價格出現下跌,農民惜售,企業惜收,購銷雙方的觀望令收購進度明顯偏慢。糧價的波動,讓原本指望增産之後再迎增收的農民有些失望。業內人士擔憂糧價不穩會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進而影響到明年的糧食生産。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因為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對於保證糧食産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著重要作用。一旦農民失去了種糧的熱情,即便是農業投入增加、科技到位、基礎設施改善,我們面對的仍可能會是土地撂荒、糧食減産。

  近年來,為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國家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全面取消農業稅、建立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制度、逐年提高最低收購價格、啟動臨時收儲……政策與市場等因素相互疊加,不僅使我國的糧食生産走出了“兩豐一平一減”的週期循環,實現連續8年增産,也使糧食價格穩中有升,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糧食生産可以高枕無憂了,“三農”發展依然有“軟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還有可能被削弱,糧食生産出現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

  應當看到,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農産品供需仍將處於一種緊平衡狀態,農業資源的約束以及環境保護的壓力比以前更大,糧食産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仍然面臨巨大壓力。而且,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率的提高、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這些都迫切要求糧食産量和質量實現穩中有升。

  儘管近年來農民種糧積極性比前幾年有所提高,但農資價格的不斷上漲“侵蝕”著種糧效益,務農增收比不上外出打工,而且農産品內部比價不合理,種糧比不上種植經濟作物等差距,又在嚴重削弱著農民種糧的熱情。如果糧價出現波動下滑,在種糧收益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肯定會影響到農民對土地的投入。

  保證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首要的是保證他們的收入。只有種地有效益,收入能增加,農民才能夠更有積極性。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説,我們在整個農業生産的推進當中,增糧和增收要統籌考慮。在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的同時,要堅持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不變,並保證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還要調控好市場,保證農産品能賣上合理的價格,讓農民實現增産增收。(記者 朱 雋)

熱詞:

  • 糧食生産
  • 糧食産量
  • 惠農政策
  • 國家糧食安全
  • 糧食價格
  • 糧食減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