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偏低缺乏吸引力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7日 1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施後,我國實現了養老保險在制度上的全覆蓋。先行試點的浙江省,目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已達90%以上——

  邁向“全民養老”(民生視線)

  江南 陳小燕

  每到月末,年過七旬的浙江省淳安縣文昌村農民何金根老人的心情就會格外好。因為,過了25日,他就可以去村裏的社保服務站領取一份“養老金”,買些生活用品回家。如今,在浙江省,像何金根一樣享受養老金待遇的城鄉老人達599萬人。這是浙江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帶給老百姓的實惠。

  早在2009年,中央在全國10%的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時,浙江省率先把農村居民和城鎮無養老保障的居民一併納入制度覆蓋範圍,並在所有縣(市、區)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走城鄉養老保險一體化道路,逐步邁向“全民養老”。

  “養兒防老不如參加‘城鄉居保’”,正逐漸成為浙江城鄉居民的共識。

  在全國其他省份,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也在迅速擴大,到今年8月底,參保人數已達2.12億。

  ■農民有了“養老金”

  ——45歲以上農民基本做到100%參保,45歲以下農民對新農保積極性不高

  目前,浙江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改革已全面鋪開:無須繳費,60周歲以上老人直接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礎養老金,支付終身;地方政府根據經濟發展實際適時調整基礎養老金標準。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農村格外受歡迎。

  “現在錢有的,袋子裏都放著呢!” 程永瑞老人一説起每月能領到70元的基礎養老金,臉上就樂開了花。儘管身子骨還硬朗,但到底歲月不饒人,已經93歲的程永瑞在生活上越來越感到壓力。在城鄉居保開展前,老兩口主要靠賣菜維持生活;而現在,兩人每月領到的140元養老金給他們減輕了一些壓力。

  程永瑞是金華市金東區洪村人,這個僅1230人的小村莊裏,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200位。在洪村村委書記鮑國富的眼裏,城鄉居保還能促進鄉村關係和諧。“以前村裏兄弟分家,因為贍養問題,村幹部都要去協調,大家要簽協議的。現在有了養老金,雖然不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後顧之憂,大家也不用簽協議了。”他説,自從有了城鄉居保,以往農村裏最棘手的分家工作好做了很多。

  雖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目前不算高,一個月不到百元,但仍然吸引了大量農民積極參保。

  “繳得越多,政府補貼得越多。當時選擇最高檔次繳費還是划算的。”看到賬戶裏政府補貼部分的錢比一般人要多出不少,嘉興平湖市新埭鎮星光村村民毛華良喜滋滋地説。毛華良表示,現在村裏好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如果沒有養老保險,將來讓一對小夫妻贍養4位甚至更多老人,負擔太重!

  城鄉居保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在浙江,個人繳費標準沿用國家指導意見的每年100元到500元五個檔次,同時為了增加靈活度作出規定:“各地可增設和調整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比如杭州市城鄉居保繳費標準共分100元、300元、600元、900元、1200元、1500元六個繳費檔次。

  “剛開始有部分45歲—60歲居民對繳費政策不了解,對是否參保有困惑!富的,不在乎;窮的,心疼,生怕錢交出去了回不來。”義烏市義亭鎮分管勞動保障工作的黨委委員龔永良説,“給群眾算實惠賬,幫他們研判適合的繳費檔次,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是讓老百姓放心參保的最好方法。”

  賬算明白了,知道是“得實惠”還是“可有可無”,義亭鎮上 45歲—60歲的居民參保率達100%。

  不過,45歲以下的農村居民,則對新農保不是特別積極。據了解,如何引導這部分人參保,在全國都是一個難題。雖然國家規定,60歲以上老人領取新農保養老金,其子女必須同時參保,但這一“捆綁性規定”一直受到質疑,許多地方在實際操作中也不那麼“較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青年農民到城鎮務工,穩定就業的多數已參加職工養老,未參保的權衡得失後也多數傾向於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這就造成了新農保參保者中45歲以下比例較低的狀況。

  ■城市參保戶多為困難群眾

  ——職工養老和居民養老待遇差出5倍以上,有能力就業的人選擇職工養老

  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地區,大部分居民都有正式的工作,擁有一份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保的作用,主要是為非就業居民也提供一份保障。

  “我也可以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家住杭州上城區紫陽街道的淩碧雲自小患有小兒麻痹,喪失勞動能力。以前即使是買個牙膏牙刷都要問家人要錢,一直以來不敢提基本生活以外的要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後,杭州主城區的基本養老金標準定為每月90元,60歲以上的老人可直接領取。90元雖然不多,但淩碧雲依然感到經濟上自主了不少。

  目前,浙江省城鎮居民累計參保人數為140萬人,他們中大多為家庭經濟條件差、就業技能較弱的困難群體。

  “雖説不多,將來也夠我們兩口子的油鹽錢呢!”今年53歲的德清縣武康鎮五龍小區居民管明芳去銀行繳完保費後,又算了一次賬:每年繳費300元,到60歲之後每個月可領122.6元的養老金。五龍小區是一個城中村,雖然大家都住上了統一規劃的小洋房,但是沒有養老保險的擔憂一直困擾著這些大部分已經失去土地的農民。相對於每年4000元的職工養老保險繳納費用,繳費較低的城鄉居保養老保險,對他們來説更合適。

  説起為何參加城鄉居保,杭州北落馬營社區居民徐開蘭給出的理由是:只有夫妻雙方參加保險,才能申請廉租房。該社區3000多戶居民中僅有49名居民從前沒有養老保險,其中30人年滿60周歲,可直接享受基本養老金。徐開蘭今年30歲,由於患有心臟病一直未就業,沒有職工養老保險,也買不起商業養老保險。她説,多虧了繳費檔次較低的城鄉居保,使未來有了一點保障,也可以申請廉租房了。

  對居民養老在城鎮地區參保人數不多的現狀,杭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村養老保險處主任姜山坦言,“目前杭州市職工養老保險的平均待遇水平是每月1775元,而參加城鄉居保的養老金能拿的最高待遇是290元。兩種保險,同樣都要求繳滿15年,這種情況下,45周歲以下的居民更願意通過找工作來參加職工養老保險。”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村社會保險處副處長周堅説,“如果居民有工作,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那是好事。城鄉居保是一項‘兜底’政策,旨在為未就業的城鎮居民提供一份基本保障。居民可自由選擇參保與否,而且以後就業了,城鄉居保賬戶和職工保險之間可以相互轉移。”

  周堅表示,養老保險城鄉統籌是大趨勢,有利於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最終實現社會保障大整合,讓所有人享受同等的養老保障。

  ■“一個月六七十元,去一次菜場就沒了”

  ——逐步提高待遇才能增強居民養老保險吸引力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不少人認為,就目前的物價水平,城鄉居保的待遇水平太低,“一個月六七十元,去一次菜場就沒了。”

  為了加大保障力度,杭州市決定再次提高標準:從2012年1月1日起,主城區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90元調整為每月110元,各縣(市)按每月不低於100元的標準進行調整。這樣的居民養老金水平,在全國已屬較高,但還是有人坦言,100元左右的養老金對城鎮居民實在沒有太大吸引力,有當然比沒有好,但還遠遠談不上因此就感覺到“老有所養”了。一些人甚至覺得這麼低的水平,犯不著費時間費精力去申辦。

  城鄉居民養老的待遇是不是太低了?財政富裕省份能否率先大幅提高待遇水平?

  “提高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也要量力而行。”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村社會保險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7月1日起,浙江城鄉居保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60元調整為66元,全省各地也相應調整了基礎養老金水平。再要整體提高,部分縣市的財政將“有心無力”,因此建議各地市可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逐步提高城鄉居保待遇水平。

  他同時談到,往往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需要保障的人數越多,相對應的財政支付額度也就越大。針對這個問題,省級財政也在逐步加大轉移支付給予補助,例如對文成、泰順、開化等地區的基礎養老金轉移支付幅度達到80%。

  針對一些城鄉居民不願參保的問題,有學者提出,提高待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適度降低繳費比例,優化籌資結構。浙江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副院長何文炯表示,“農民繳費能力弱,不要讓養老保險成為他們新的負擔。在此基礎上,還要出臺相關措施來保障保費的有效保值,不能讓農民交的錢貶值。”

  此外,養老待遇水平也不僅局限于養老保險。浙江省已建立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從2011年4月1日起,對年滿80周歲的高齡老人,在養老金之外,再每月給予不低於30元的高齡補貼。據了解,高齡補貼制度目前正在全國各地逐步推開。

  社保,百姓為何難滿意(民生民聲)

  白天亮

  待遇水平偏低、制度本身不夠公平、高通脹背景下對未來的擔憂,交織在一起,加劇了人們對社會保障的不滿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施,標誌著我國實現了養老保險在制度上的全覆蓋。這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卻引來不少質疑。“‘全覆蓋’是説大話吧,身邊‘老無所依’的人太多了!”“那麼一點養老金,全覆蓋了又有什麼用?”

  不僅是養老,醫保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到“十一五”末,我國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保的參保人數超過12億,説“覆蓋全民”當不為過。但是,倘若有人講我國已實現全民醫保,照樣要被罵得鋪天蓋地。

  社保建設不斷向前推進——法律出臺、制度建立、覆蓋面擴大、待遇水平提高,為什麼老百姓卻是滿意的少、抱怨的多?

  是人們不知足、對社會保障的要求過高?是不懂中國國情,一味和高福利國家比?是把生活的其他壓力都轉嫁到社保了?不排除這些成分或多或少存在,但當前社會保障本身的不足更需要反省。

  其一,待遇在提高,但提高後還是太低了。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每月55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也是55元。這部分城鄉居民,過去一分錢養老金也沒有,現在每月領至少55元,“從0到55”,有當然比沒有好。可一年660元,尚不及目前國家1196元的扶貧標準線,肯定不能指望從此“養老不犯愁”。中國現階段的國情要求社會保障必然是低水平的,只是,低水平也應有個底線,水平太低還怎麼配得上“保障”二字?

  其二,社保制度本身的不公平加劇了人們的不滿。養老保險,城市一個樣、農村一個樣;城市內部,職工一個樣、居民一個樣;職工內部,企業職工一個樣,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員工又一個樣;隨著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的推進,將來可能還會出現公務員一個樣、事業單位員工一個樣。人們並非不能接受不同的制度,而是不同制度間的待遇差別實在太大。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七連調”,為什麼收穫的掌聲有限,反倒引發對“雙軌制”更多抱怨?因為相似的個人條件,從不同渠道退休後養老金常常能差出一倍。

  其三,高通脹背景下人們對未來普遍感到沒把握,此時如果社保制度安排不能對百姓的期望有所回應,不滿情緒就會成倍放大。今年以來,我國物價快速上漲,豬肉每公斤漲到20多元,雞蛋每公斤漲到8元左右,中低收入家庭普遍感到“錢不禁花”,更擔心生活中出現“萬一”——萬一家人得大病、萬一失業、萬一齣工傷……國務院提出,到年底各省都要建立起“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不過,從目前已啟動這一機制的地方看,主要針對的是低保家庭和低保標準,其他保障基本沒有動靜。

  建立並完善社保制度是件為民謀利的好事。好事怎麼收到好效果?途徑之一當是正視百姓的不滿並使之成為制度完善的動力,讓社保真正擔當起“安全網”、“穩定器”的作用。

  養老保險改革進入“深水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胡曉義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一是不怕,堅信只要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任何時候都能養活自己的老年人;二是認真對待,從現在起,一分鐘都不能耽誤,抓緊進行制度、政策、資金安排的準備

  養老保險是實現全體中國人民老有所養的最重要制度安排。此前,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已經有了制度安排,今年下半年開始試點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標誌著我國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的制度體系最終形成,全體國民都納入了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改革已漸進“深水區”,原有的矛盾還沒有徹底解決,新的矛盾又在凸顯,真正實現全體中國人民老有所養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從規律上看,社會保障屬於上升無止境的剛性需求。當制度安排嚴重缺失時,有一份基本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當制度逐步健全後,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會強烈起來,群體之間相互攀比將成為慣常現象;而對於有了相當保障的群體來説,更加便捷的服務需求將凸顯出來。必須充分認識這種規律,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

  目前,較為突出的矛盾可以概括為4方面:

  一是制度建設仍有缺失。譬如“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金省級統籌乃至全國統籌等。

  二是城鄉分割格局亟須改變。每年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轉到城鎮就業和定居,同時有上億農民工在城鄉間頻繁流動,新農保制度也在迅速覆蓋全國農村。這3個變化的因素,要求做好城鄉間政策銜接,統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建設。

  三是利益關係調整難度不小。“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加快完善社保體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這是第一重利益分配關係——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第二重,各群體之間的利益關係,具體到養老保險待遇上,存在著機關與事業單位、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同類退休人員、集體企業與國有企業、靈活就業人員與單位就業人員等種種利益差別和攀比關係。平衡這些利益關係,不可能、也不應當簡單地把各類群體的待遇標準拉平,而要按照中央關於“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努力實現規則公平,並在多次調節中逐步縮小相關群體之間不合理的差距。第三重,在同一群體中也存在著利益差別,如參保長短、繳費多少,還有改制中的老人與中人、中人與新人。處理這類關係,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基本原則,即使在普惠式的制度安排中,也應適當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引導和激勵機制。

  四是制度持續發展挑戰嚴峻。201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1.77億人,佔總人口的13.26%,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將達到15%左右。有學者測算,我國總人口撫養比在2015年前後突破50%,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機會窗口”將逐步關閉;即使嚴格控制養老金增長水平,2030年前後養老金支出總額也將以10萬億計。各種研究的成果還需深入論證,但總的判斷方向是一致的,即人口老齡化來勢迅猛,將在今後5—10年內對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帶來深刻影響!面對這一嚴峻挑戰:一是不怕,堅信只要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任何時候都能養活自己的老年人,而且會讓他們生活得越來越好;二是認真對待,從現在起,一分鐘都不能耽誤,抓緊進行制度、政策、資金安排的準備。

  “十二五”時期,是養老保險制度實現穩定、定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目前,養老保險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制度基本完備,體系比較健全,範圍大幅擴展,待遇穩步提高,向著“人人享有、共享增長”的目標邁進。

熱詞:

  • 城鄉居民
  • 養老金
  • 保障
  •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 養老保障
  • 城鄉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