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文化強國需軟硬實力 專家論策談今古道理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16: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本報理論部會同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人民日報理論部、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于2011年11月30日聯合舉辦“文化強國高層論壇暨《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要論選》新聞發佈會”。論壇由社科文獻出版社、湖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承辦。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張國祚主持了論壇。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學界知名專家與會發表演講。現精選部分演講內容刊出,以饗讀者。

  關於本次論壇和未來研究的一些思考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

  本次“文化強國論壇”主要有以下六個特點:1.“層次高”。與會的專家有來自中央有關部委對文化問題研究頗有造詣的負責同志,有來自高校關心、重視、支持並能深入思考文化問題的書記、校長和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2.“議題廣”。涉及文化的內涵、外延,文化發展的政策、戰略,文化産業、文化事業、文化安全,文化發展的國內視野和國際視野、文化強國的戰略和策略等眾多方面。3.“探討深”。對文化的內涵、外延、對文化的工具理性、價值理性、社會屬性、商品屬性,對文化強國所要處理好的古今、中西、文理、雅俗、魂體、傳統與現代、形式與內容等關係進行了深入探討。4.“觀點新”。演講中有很多新提法,例如,關於“文化強國重在強民”、“文化強國重在強心”,關於“用思想提升文化品位”等。5.“文風好”。與會學者沒有照本宣科,沒有機械註釋,沒有空話套話,而是聯絡實際,言之有物,用語鮮活。6.“價值大”。演講者都有鮮明的問題意識,針對性強,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多視角地回答了為什麼和怎麼樣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提出許多富有啟迪的理論觀點和對策建議。

  未來文化強國研究應重點關注以下八個方面:一是在現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集思廣益,凝練、昇華、概括出易懂、易記、易傳的核心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要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貫通歷史和未來、熔鑄精神與智慧、有利於全民族凝神聚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奮鬥。二是進一步下大力氣抓好黨的思想建設,黨員幹部要率先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好群眾和青年中對指導思想的“信仰危機”、對發展前景的“信心不足”、對領導幹部“信任不夠”的問題,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三是加強人文社科智囊團建設,真正以質量為導向改革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和激勵機制,引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密切聯絡實際,關心國家、關注民生、提升研究層次,提高創新能力,多出遠見卓識、務實管用的對策建議和研究成果。四是通過加強和改進歷史教育,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通過實事求是的辯證取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挖掘其軟實力要素,賦予其時代內涵,堅持古為今用,不斷推動文化創新,不斷增強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五是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多創作、生産和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為觀眾讀者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作品和影視戲劇作品,引領社會正風正氣。六是改革體制機制,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借鑒別國優長,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文化産業的發展,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確理論和輿論的傳播提供更寬的平臺、更好的載體、更多的渠道、更大的市場。七是重視和加強國家形象和國民形象的設計和塑造,全方位提升全民族的文化文明素質,樹立愛國、正直、善良、負責、團結、誠信、熱愛和平而勤勞勇敢的中國國家形象和國民形象。八是在全社會進一步培育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氛圍,改革體制機制,為優秀的文化創作、生産、傳播人才,特別是為那些導向正確、視野開闊、心胸博大、善於創新、敢於負責、甘於奉獻、組織管理能力強的領軍人物脫穎而出、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更有力的支持。

  理工科大學的文化強國責任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寧 濱

  北京交通大學是理工科大學,但一直也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積極探索。第一,為拔尖創新人才培植深厚的文化根基。近年來,學校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從知識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向創造型、發明型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創造優越條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使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努力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築起文化高地。第二,倡導科學與人文互補。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先進科學技術,為人文學科發展搭建信息平臺;先進的人文社科,則為科學技術提供理論指導和精神動力。我校自主研發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CBTC,就是得益於求真務實的精神。第三,重視人文社科教學與研究。為激發理工科學生的創造活力,提高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培養德才兼具的高素質人才,我校在全校範圍內面向本科生開設了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通過設立文學、哲學、歷史、倫理、美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掌握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優良品德和思想情操,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第四,擴大國際交流,傳播中國文化。我校與多個國家的近百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來自87個國家的700多名留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我們還在比利時魯汶辦有孔子學院,每年主辦和承辦多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文化節”,在積極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提升其品位。

  文化與能力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副主任 韓慶祥

  當前,我們黨的一些領導幹部還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其文化上的原因,就是我們一些人在權力和能力的選擇中相對重權力輕能力,在能力和關係的選擇中相對重關係輕能力。其實,一個個體是骨肉和氣血的統一,一個國家是形與神、體與魂的統一。未來我們中國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成為強國,就必須依靠人的自主創新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文化上確立能力本位的價值觀。我們應借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東風,以高度的學術敏感性,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改造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性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黨的建設和政治層面,應大力樹立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國家層面,應確立先進的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注重文化産業和文化價值觀建設,提煉核心價值;在民眾層面,應不斷提高國民素質,培育國民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在外交層面,應實行和而不同的外交策略。

熱詞:

  • 文化産業規劃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 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