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稱跨省空氣污染控制會牽涉多方利益 並非易事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16: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朱彤認為: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周邊地區對北京空氣污染的貢獻率高達30%-60%。攝影/ 孫曉曦

  京城霧霾探源

  機動車尾氣對北京城區PM2.5濃度的“貢獻率”在25%-30%之間,開車屬個人行為,治理難度更大。周邊地區對北京空氣污染的“貢獻率”高達30%-60%,治污染需要跨區域聯動

  今年入冬以來,頻頻出現的霧霾天氣,驟然提高了人們對北京空氣質量問題的焦慮。

  “按照北京現在的排放水平,如果遇到持續三天的大霧,空氣質量就會不達標,持續五天,就會發生重度污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係教授郝吉明説。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研究北京空氣污染的郝吉明,也是目前環保部正在修訂的《空氣質量標準》新方案的定稿人。

  大霧背後,是大氣的“逆溫現象”在作祟。實際上,不僅僅是霧天,只要是無風的靜穩天氣,北京的空氣質量就會惡化。在正常情況下,大氣層上冷下熱,由於熱脹冷縮,冷的大氣層要比熱的大氣層重。“頭重腳輕”的空氣容易發生垂直對流,靠近地面的污染物就隨著對流的空氣擴散到高處而被稀釋。但有時,大氣層變得下冷上熱,這就稱為“逆溫”。逆溫的空氣“頭輕腳重”,非常穩定,垂直對流無法發生,污染物則難以擴散。

  在逆溫時,靠近地面的大氣中水蒸汽易凝結成霧,因此,逆溫天常有霧發生,而大霧又導致空氣污染加重,形成霧與霾的混合體。因此,霧本身沒有原罪,霧並不代表著臟的空氣。真正可惡的是霾,也就是那些懸浮在大氣中的大大小小的顆粒物。根據大小的不同,這些小粒子被分為PM10和PM2.5——分別代表動力學直徑小于10微米和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從定義可以看出,後者是前者的一部分。

  在人口密集、排放量大的城市,霧與霾往往是親密的一對,難以區分。在中國,霧霾天已成為東部城市空氣污染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

  機動車排放的細顆粒最易吸入體內

  在現有的空氣質量報告中,PM10一直是北京大氣中的首要污染物,而實際上,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其中佔70%的PM2.5,這個比例高過了世界平均50%的水平。隨著霧霾天氣頻繁地襲來,PM2.5也迅速從專業領域進入公眾視野,12月13日它入選了新華社最新出爐的年度熱詞。

  出於對自己生活環境的關心,北京市民馬力拿著移動PM2.5監測設備測過自家車尾氣中PM2.5的含量。當時周圍大氣環境濃度是36微克/立方米,被測的是一輛歐Ⅲ排放標準的馬自達2.0轎車。在汽車處於怠速狀態10分鐘時,排氣管附近PM2.5的平均濃度是214微克/立方米,而在空擋踩油門、發動機轉速達到2500轉時,馬力吃驚地發現,這一數值竟在瞬間達到了1095微克/立方米!

  “如果是在比較通暢的道路上正常行駛,汽車排放的PM2.5不會這麼高。但在怠速、突然加速或減速的時候,汽車的排放量會高很多。這就是説,交通擁堵會帶來更多的PM2.5。”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解釋説,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空氣污染往往以一種類型為主,要麼是煤煙型,要麼是由汽車尾氣所造成,而北京卻很難説哪一種污染佔絕對優勢,屬於機動車與燃煤複合污染。

  通常,PM2.5有三大來源:工業生産、燃煤和機動車。北京從1990年代後期就開始採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其中,工業污染的治理力度空前大,位於CBD附近的北京焦化廠與京西地區的首鋼相繼搬遷,使北京城區已經幾乎不存在大的工業污染源。

  但在燃煤的控制上,效果卻並不如意。近10年以來,北京的燃煤總量一直保持在3000萬噸上下,不增不減。對此,郝吉明解釋説,“雖然五環路以內所有的鍋爐都不燒煤了,但北京城區卻一直在擴張,整個供暖面積在不斷擴大,這是燃煤總量上不去也下不來的原因。‘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打算使年燃煤總量從3000萬噸削減到2000萬噸,但是考慮到經濟仍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實現這個目標的難度非常大。”

  機動車排放控制,則面臨更大壓力:2008年,北京市有350萬輛機動車,到今年,已突破500萬輛。“儘管有限行措施,目前每天北京上路的機動車仍有200多萬輛,再加上擁堵日益嚴重,機動車尾氣成了PM2.5的重要來源。”賀克斌説。

  機動車排放的幾乎全是細顆粒,主要為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這些顆粒物在空氣中和其他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次顆粒物,造成二次污染。據賀克斌估算,機動車尾氣對北京城區PM2.5濃度的“貢獻率”在25%~30%之間。

  “這個比例看起來不是很高,但機動車的排放在離地面半米距離內,也就是在人的呼吸帶範圍內,因此與人體健康有更密切的關係。而且,這個比例還處於上升趨勢。”賀克斌説。

  “北京從1999年開始的空氣污染治理行動,在剛開始時效果顯著,未來治理的難度則越來越大,成效恐怕不會那麼明顯。”賀克斌坦承,原因很簡單,控制大的工業污染源相對容易,而一旦涉及到個人的行為,就難以監管。

  儘管如此,機動車造成的污染也並非不能解決。美國紐約有800萬輛機動車,比北京還多,但是中心城區曼哈頓的車輛密度沒有北京這麼高,空氣質量也比北京好。很多在曼哈頓上班的人們,先是開車到公交地鐵站,把車停在旁邊的停車場,再換乘公共交通去上班。很少有人會把車開到自己辦公室的樓下,這樣的出行習慣跟北京就有很大不同。但北京面臨的問題是,公共交通系統還不夠發達,公交與地鐵的銜接也不是很方便,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已經超出環保部門本身的能力。

  賀克斌的團隊注意到一個奇怪現象:如果給北京一天之內的PM2.5濃度畫一條曲線,那麼在夜裏3點左右,這個按理説污染最低的時候,這條曲線卻出現了一個峰值。通過研究,他們才發現,這是過境車輛,尤其是輕型、重型柴油車對北京空氣污染的“貢獻”。

  北京在全國率先實行了汽油車“國IV”的排放標準,而全國大多數地方的汽油車還是“國III”標準。更要命的是柴油車,賀克斌説,由於符合排放標準的柴油遲遲不能供應,導致柴油車的“國Ⅳ”標準一直不能實施。相比之下,歐洲已經開始實施歐Ⅵ標準。此外,汽油的含硫量也一直沒有降下去,對二氧化硫的減排也帶來困難。賀克斌説,油品問題是控制機動車排放的老大難,但這涉及到石油行業的其他問題,已遠非環保部門所能控制。

熱詞:

  • 複合污染
  • 廣州亞運會
  • 空氣污染控制
  • 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