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黃奇帆: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是城市化進程關鍵環節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6日 0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重慶日報消息 昨日,“《財經》2012:預測與戰略年會”在京舉行。國內外政商學界精英匯聚一堂,共話改革與突破、發展與創新。美國前總統卡特,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重慶市長黃奇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教授、斯賓塞教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等在會上作演講。黃奇帆就重慶在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問題進行了闡釋。

  中國農民工長期處於兩棲狀態,會帶來三方面問題

  黃奇帆説,我國的改革,主要是針對計劃經濟中不適應市場法則、不適應生産力發展、不適應國際經濟慣例的一些體制機制、一些制度安排進行的改革。同時,改革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凡是長週期影響社會發展,大面積、反復存在的突出問題,一般都是體制機制上出了問題,必須用改革的思維,在制度安排上、在體制機制上進行調整。當今中國農民工的問題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過去二三十年,我國形成2億多農民工。農民工既是城市居民,也不完全是城市居民,既是農村居民,也不完全是農村居民,他們處於兩棲狀態中,這種狀態長期存在會帶來三方面問題:

  首先是農民工這個群體實際上處在社會底層,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比如養老險,城市居民單位幫他交的養老保險是基礎工資的20%,而農民工只有12%;醫療保險,城市居民每年繳的保費是1000多元,而農民工只有幾百元;另外,小孩讀書也是個問題,農民工的孩子要付擇校費,或者讀條件較差的農民工子弟學校。

  其次,對用工企業來説,好像使用農民工的成本低,但實際上有三種情況會造成用工成本高。一是企業招工往往招不齊人;二是人雖然招到位了,但每年有平均30%的流失率,這樣就會額外增加培訓費用,也使得生産質量不穩定;三是農民工一年只能幹10個月的活,春節前後兩個月會回鄉探親,像鐘擺一樣往返流動,這也不利於經濟發展。

  第三,農民工的長期存在也會形成社會問題,比如農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以及年輕夫妻兩地分離,造成社會不和諧。

  重慶已實現300多萬人的農民戶籍轉移,總體風平浪靜

  黃奇帆説,去年,重慶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精神,在進行充分調研、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做出決策:要讓重慶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能夠成為城市居民。

  重慶現在有800多萬農民工,其中400多萬在沿海打工,400多萬在重慶城裏打工。對那些在城裏工作三五年以上的農民工,只要他們願意,我們就可以把他們轉為城市居民。去年8月,重慶啟動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到今年11月底,共轉了305萬農村居民,預計年底會達到320萬。這是我們共和國60多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集中的農民戶籍轉移。

  重慶農民工的整個轉戶過程風平浪靜,非常和諧。農民工轉戶進城,不僅促進了農民工的待遇改善,也促進了重慶城市化的進程,促進了城鄉和諧的一體化。

  重慶農民工轉戶制度注重抓好頂層設計,涉及五個關鍵環節

  黃奇帆説,重慶對農民工轉戶的頂層設計有五個關鍵環節。第一,凡是轉戶的農民實行“5件衣服”一步到位,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小孩讀書、就業、住房,跟城市居民完全一樣的待遇。只有這樣,農民工轉戶的這個戶口本才會真正有意義。

  第二,轉戶進城的農民一定要有工作。重慶正處在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之中,發展了一大批新興企業,可吸納大量的就業。一二十年裏,伴隨經濟增長,重慶就業人群每年需要增長四五十萬人。

  第三,要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如果我們把轉戶進城的300多萬人只集聚在主城區,這個城市的承載力就會有問題。

  重慶是一個城市群,除了主城要建成一個1000多萬人口的國家中心城市之外,周邊還有30來個中等城市,以及幾百個中心鎮,共同構成一個城市群。我們現在轉戶進城的300多萬人,有60%分佈在主城和區縣的縣城,還有40%分佈在中心鎮,形成一個合理分佈,將城市承載的問題平衡好。農民轉戶進城後,城市配套要搞好基礎設施、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等,這其中就包括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問題。

  重慶啟動建設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明確服務於農民工,服務於新生代大學生,服務於城市原住民中的住房困難戶。其中50%公租房給農民工,15%給新生代大學畢業生,35%給城市原住民中的住房困難戶。

  第四,解決好成本問題。重慶轉300多萬農村居民,大概要4000億元,其中養老、醫療等由企業承擔,約1000多億;社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費用由政府承擔,約1000多億;另外還有一塊社會成本,包括農民工自己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要攤銷一塊,約1000多億。這4000億,並不是一年來支付,而是有個15—20年的過程。比如養老保險,繳納的過程是15年以上,這是一個分攤過程。當這個成本分攤到15—20年,又分成三個方面承擔的時候,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五,保護好中國農民的既得利益,就是承包地、林地、宅基地這三塊地的問題。讓農民工轉戶進城,並不是要剝奪農民工的三塊地。農民工落戶是用他的青春、用他的有效勞動、用他的就業崗位換來的,農民工自願在城里落戶,要熱情歡迎,不能有任何先決條件。

  我們明確宅基地使用權佔85%,所有權佔15%;承包地、林地的使用權佔80%,所有權佔20%。通過這樣確權以後,農民即使到了城裏,這地還是他的,他願意給兄弟姐妹用,願意自己繼續使用,或者願意租賃給別人用,都是他自己的權利。當明確了農村三塊地的使用權也是財産權,農民家庭可以用來進行質押,這時農村貸款也就會大規模發生,農業經濟和農村面貌就會顯著改善,農民的財産性收入也會大大增加起來。

  比如重慶,沒解決這個問題前,1000多萬農民只有30多億元的銀行貸款,現在到了180億元,估計明年會達到300多億元,幾年後可能會有1000多億元的貸款規模。現在重慶農民一年的糧食收入是600多億元,養豬養羊等畜牧業有300多億元,總的1000多億元。如果有1000億元融資往裏面注入,各種各樣的農業生産和産業化都會發展起來,至少會産生1000億元的産出,農民的收入就會翻番。

  正是有了上述五個方面的頂層設計,重慶以農民工為主體的300多萬農村居民轉戶進城風平浪靜,非常平穩,得到廣大農民發自心底的支持。

  把解決好農民工問題,作為經濟轉型、走出危機的一個“撒手锏”,一個啟動內需的重要動力源泉

  黃奇帆説,城市化的進程不是城市原有人群自我拔高、自我改善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農民進城的過程,是農民轉為城市居民的過程。城市化進程不應該是這樣一個跳躍,而應該是幾十年、自然而然持續不斷的轉化過程。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把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做好,是當今中國繞不過去的問題,重慶在這方面率先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我國正在啟動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更要把解決好農民工問題,作為我們促進經濟轉型、走出危機的一個“撒手锏”,一個啟動內需的重要動力源泉。有時候大家説,中國城市化率才到50%,怎麼劉易斯拐點好像就已隱隱出現,出現了“招工難”的現象呢?很大原因就在於農民工的制度安排上出了問題。其實,中國要出現劉易斯拐點至少還有20年,因為中國農民工城市化進程至少還有20年。

  中國正處在人均GDP4000多美元向人均GDP1萬美元的發展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農民工問題不解決,過去30年形成2億多農民工,今後30年會再增加2億多,四五億農民工仍然像候鳥一樣遷徙、流動,中國的市場機制就會不健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就會受到阻礙。在這個意義上,解決好農民工問題,將有助於推進我們的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進程,有助於突破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們的束縛,有助於科學發展觀的真正落實。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戶籍制度改革
  • 城市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