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衝破圍城--中國電影走出去難點剖析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4日 22: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唐山大地震》預告海報(相關圖片)

  新華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周寧、白瀛)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關於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論述,引發電影界人士關於“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熱議。他們認為,當前中國電影的對外輸出呈現“三少現象”,存在“表達內容狹隘”“語言譯製障礙”和“版權發行不暢”三大瓶頸。

  中國電影走出去果真那麼難?新華社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窘境:中國電影外銷票房少、增長少、影片少

  作為文化産業的龍頭,電影輸出的産量與質量被公認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的重要體現。然而,日前由北師大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公佈的“中國電影國際生存狀態”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外國觀眾鮮有接觸中國電影;他們中不少人對中國電影仍停留在“動作片”“功夫片”的印象中;所熟知的中國演員除李小龍、成龍外,其餘基本“沒聽説”;最喜歡的中國導演除李安、張藝謀等幾位外,其餘都不認識。

  來自國家廣電總局等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電影的外銷呈“三少現象”:一是海外票房少。2010年中國電影的海外票房僅為30多億元,不到美國的1/40;二是連續增長少。近5年中國電影的海外收入雖增長113%,但明顯低於國內票房410%的增幅;三是進入海外主流院線的中國影片少,2010年達成出口交易的純國産影片僅1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國內獲得巨大成功的電影,在海外市場卻遭遇“寒流”。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的數據顯示,影片《唐山大地震》雖創國內單片票房紀錄,但在美國上映的票房僅6萬美元;而導演吳宇森號稱要讓西方觀眾看懂的《赤壁》,在美票房僅62萬美元,最後竟遭發行方“退貨”,被嘲諷為“中國電影海外發行的災難”。

  據記者了解,一些國內影視企業正通過合拍方式在海外推廣影片,並取得一定成績。但是,中影集團譯製中心主任楊和平等專家分析説:“目前合拍片主要以技術合作為主,而電影的內容被外方壟斷,合拍電影就像‘穿著唐裝的洋人’,沒體現中國文化的輸出。”

  “為讓電影走出國門,還有部分中國導演用西方價值標準拍攝‘偽中國故事片’,反映亂倫、偷情等社會陰暗面內容,頗受西方選片人青睞,從而形成‘中國電影的世界影響力與日俱增’的幻象。”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認為,這非但不是“電影輸出”的成功,反而是中國電影陷入西方化的“魔窟”。

  令人蹊蹺的是,一邊是中國電影的外銷窘境,另一邊卻是一些國家對引進國外電影的巨大需求。日本、韓國、巴西、意大利等數十國電影工業協會公開的數據顯示,它們每年引入海外電影的數量巨大。2010年,巴西、日本兩國年引進海外電影數量分別約為300部和500部,兩國放映的國産和海外影片比例分別為23︰77和51︰49。在引進的海外影片中,美國電影佔據大半,其次是歐洲電影,亞洲電影墊底。

熱詞:

  • 中國傳媒
  • 電影製作
  • 電影工業
  • 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