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妥善處理文化改革發展中的重要關係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提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增強文化建設本領的時代課題。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必須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妥善處理事關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的一系列重要關係,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各個民族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和文化成果。人類文化發展史表明,民族文化的發展不能脫離該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與民族特性、民族精神,注重突出文化的個性或民族性是推進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中華文化是世界上獨具特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創性文化,植根于中華沃土,凝結著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深刻影響著我國文化的未來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確立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文化不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世界性。各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要不斷繁榮發展、發揚光大,離不開對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吸收與借鑒。中華文化之所以能綿延五千年,取得光輝燦爛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得益於對外來先進文化的包容與創造性轉化。當今時代,世界文化多樣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在這一新形勢下,只有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以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胸懷和視野,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在博採眾長中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強大生機和無限活力,才能更好地書寫中華文化新篇章,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繼承與創新的關係

  文化是人類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等的總和,文化發展是長期孕育、不斷積澱、循序漸進、代代相傳的過程。任何時代的文化都只能在以前時代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而不可能割斷文化發展的歷史,憑空創造出一種文化來。一點一滴地培育、一代一代地傳承,是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不絕、繁榮昌盛,靠的就是一代代中華兒女薪火相傳、接續培育、不斷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同樣需要我們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用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民族生命力、激發民族創造力、鑄造民族凝聚力,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

  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徵,是文化繁榮發展之道。一部人類文化發展史,既是一部文化繼承史,也是一部文化創新史。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和發展者,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同樣需要我們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大力倡導和推進文化創新。應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大力增強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營造鼓勵創新、激勵超越、包容多樣、寬容失敗的社會環境,激勵文化工作者在文化産品生産創作中大膽推陳出新,不斷創造質量上有超越、內容上有獨創、形式上有新意,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大力推動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發揮科技創新對文化發展的支撐作用,提升文化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文化與經濟、科技的關係

  文化的發展不是孤立的。當今時代,文化與經濟、科技等相互滲透與融合日益深入。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文化與科技互相融合、相互促進、互為支撐、協力前行的發展特點更加凸顯,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科技結合所産生的創新創造成果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與經濟、科技的關係。一方面,充分認識文化在當今時代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高度重視文化産業發展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推動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另一方面,充分認識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科技創新與文化的融合發展,就能給文化插上振興的翅膀,促進文化傳播方式、表現形式、發展樣式發生革命性變化,改變文化的生産、傳播和消費方式,催生新的文化載體、文化樣式和文化業態。根據我國文化和科技發展的現狀,推動文化發展與科技創新融合,應著力提升文化産品的創造力、表現力、傳播力,提升文化安全和文化管理能力,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

  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有兩個主要抓手:一是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二是推動文化産業健康發展。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發展文化産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性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我們堅持“兩手抓”,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共同發展壯大。為此,需要著重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文化産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在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中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需要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關係,一手抓高雅文化藝術繁榮,一手抓通俗文化藝術發展,在彰顯文化多樣性中強化主導、壯大主流;找準文化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點,一手抓人文價值的弘揚,一手抓市場價值的拓展,努力實現“兩個效益”共同加強、同頻共振;統籌文化管理體制改革與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改革,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積極探索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組織形式、活動方式;統籌兼顧重大文化工程建設與基層基礎文化發展,一手抓重大文化工程建設,一手抓群眾日常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推動文化建設均衡發展;統籌兼顧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一手抓珍愛保護,一手抓開發利用,在保護的前提下利用,通過有效的開發利用促進保護;等等。

  服務人民與依靠人民的關係

  文化源於人民、屬於人民,文化發展必須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在共享中共建、以共建促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原則。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處理好服務人民與依靠人民的關係,把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貫穿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過程。

  在推進文化改革發展中處理好服務人民與依靠人民的關係,需要我們堅持正確的立場,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首創精神,充分挖掘蘊藏於人民之中的文化創造潛能,精心培育植根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化載體和文化樣式,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讓蘊藏於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大力培養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的作家、藝術家和高素質文化工作者隊伍,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和生産導向,向人民學習、拜人民為師,在人民偉大創造中汲取營養、挖掘素材,創作生産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和産品;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完善城鄉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提高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多生産質優價廉的文化産品,多為低收入群眾和生活困難群眾提供文化服務,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努力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執筆:蔣 斌 余世才)

熱詞:

  • 科學發展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 改革發展
  • 推進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