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年 全民揮毫鋪展綠色畫卷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5: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0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由12%增至20.36%,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雙增長;

  30年來,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38.62%,人均綠地面積實現了從“一張床”到“一間房”的大跨越;

  伴隨著綠化祖國的嘹亮號角和改革開放的鏗鏘步伐,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顯著的植樹運動,我國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走過了輝煌的30年。

  127億人次參加,累計植樹589億株,30年來,廣大公民用綠色裝扮祖國山河,蒼莽荒山變青翠,廣袤國土披綠裝。

  推進生態建設的全民行動

  森林覆蓋率由30年前的12%增長到20.36%

  森林和生態問題始終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為徹底扭轉我國森林資源不斷縮減、生態狀況不斷惡化的局面,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生態建設,持續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

  在鄧小平同志的倡導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出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推動我國林業生態建設進入到全民時代。198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來到北京玉泉山,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並寫下了“綠化祖國,造福萬代”的題詞。

  上世紀90年代和世紀之交,江澤民同志發出了“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和“再造秀美山川”的號召。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立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今年4月2日,胡錦濤同志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推進植樹造林工作,堅持依靠群眾、依靠科技、依靠改革,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每年春天,黨和國家領導人身體力行,&&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每逢植樹季節,廣大適齡公民揮鍬鏟土,挖坑栽樹,將綠色播撒在萬里疆域。各行業、各部門、各系統積極組織職工參加義務植樹,同時不斷提高綠化種植、養護和管理水平。

  “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調動了全民搞綠化、全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有力地推進我國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步入了快車道。”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介紹説,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30年前的12%增長到目前的20.36%,在世界森林面積持續減少的情況下,我國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持續雙增長,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積6169萬公頃,居世界首位。

  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

  綠化環境、保護生態、綠色消費等生活理念漸成時尚

  “我們植下的是樹,生長的是精神,積澱的是文化。”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鹿鳴小學的楊逸歌在參加義務植樹時動情地説。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中華民族有著愛林護林的優良傳統。當前,開展義務植樹成為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大力傳播了生態文明理念。人們改善生態的責任意識、關注生態的憂患意識、保護生態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綠化環境、保護生態、綠色消費等生活理念漸成時尚,造林綠化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造林就是造福,植樹就是積德”、“生態也是GDP”,這些綠色行政理念逐漸得到認可。越來越多的人銘志於樹,寄情于林,常常選擇在生日、結婚、升學、參軍等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種植紀念樹,營造紀念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30年來,我國涌現出了以“林業英雄”馬永順、“治沙英雄”石光銀、王有德、“大山之子”楊善洲等為代表的造林綠化先進人物,以內蒙古赤峰、甘肅莊浪、河北塞罕壩、山西右玉等為代表的造林綠化先進集體,這些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和鼓舞著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造林綠化事業。

  實現興林富民的重要途徑

  我國已成為世界林産品生産和貿易大國

  不斷滿足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成為當前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也賦予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更加光榮的歷史使命。

  義務植樹運動開展30年來,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38.62%,人均綠地面積實現了從“一張床”到“一間房”的大跨越。在農村,果樹等經濟林也成為義務植樹的栽植樹種,栽後由農戶經營管理,義務植樹不僅美化了環境,還為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

  2010年,我國林業總産值達到2.28萬億元,成為世界林産品生産和貿易大國。在許多地方,通過發展速生豐産林、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等,涌現出了一大批綠色小康鎮(村、戶),廣大林農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30年來,林業生態建設成績喜人,但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的國家,森林覆蓋率僅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生態問題依然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生態産品已成為當今社會最短缺的産品之一,生態差距已構成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差距明顯,造林綠化任重道遠。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的“雙增”目標,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到205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26%以上,基本實現山川秀美,生態狀況步入良性循環。

  任重道遠,鬥志不能減。林業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要堅持20年,堅持100年,堅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幹下去。

熱詞:

  • 1000年
  • 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 森林覆蓋率
  • 畫卷
  • 造林綠化
  • 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