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高校新開專業碩士培養被指與學術碩士相差無幾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4: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2010年新增的19種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中,頻頻出現的一個字眼是“加強實踐教學”。方案還專門強調,如果對像是應屆本科生,實踐教學時間要不少於半年。這樣的安排被一些媒體詬病為“增設專碩之意不在學位教育而在緩解就業”。

  在浙江大學教授盧慶國(化名)看來,這種表述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當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窘境:絕大多數人畢業後要走向實際工作崗位,而非傳統的學術研究道路。盧慶國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全日制專業碩士的擴招,把那些最終走向實際工作崗位的“學術碩士”的“偽學術”面具戳破,還原其更為確切的命名專業碩士;更為重要的是,新名字帶給高校的挑戰是通過專業碩士的教育來縮小畢業生從校門到企業門的距離。

  學術導師換個名字就成了專業碩士導師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所長操太聖正在進行有關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課題研究。他發現,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的增加,導師隊伍建設問題更加緊迫,“師資配置不到位成了高校難以建立有效培養模式的重要原因。”

  由於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對導師的實戰能力要求較高,“單憑原有傳統學術型研究生導師顯然不夠。”操太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當下一些高校只能聘請實踐部門人員擔任兼職導師,或是要求現有導師轉型;但前者畢竟是兼職身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而後者的轉型則需要時間和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為看不慣兼職教師只是和學生吹吹牛、侃大山,雲南財經大學副校長伏潤民剛剛解聘了一個來自業界的老總。在他看來,專業碩士應該有大量業內導師或兼職教師,但並不是每一位老總都能做導師,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功底也難以勝任這一崗位。

  其實,不少高校的研究生院曾下發過有關文件,要求各院係調整專業學位培養方式,各院係的領導和導師儘管知道兩者的差別,但在實際中很難操作。操太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不少教師還是根據過去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的經驗和方式來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

  “一些教師對研究生教育的認識太刻板。”操太聖説,一些教師還是習慣性地將研究生教育與學術訓練聯絡起來,“目前脫産研究生中也以學術型研究生為主體,這也使得高校在研究生培養模式上以此為重。”

  專業碩士沒有自己的招生渠道

  “全日制專業碩士的招生對象、考試方式應明顯區別於學術碩士。”伏潤民認為,“不能一巴掌讓所有的學科都適用同一個招生和考試的方式,”一些學科可以允許應屆本科生進入並進行深造,但有一些學科最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比如金融專業。在他看來,只有學生熟悉銀行和資本運作程序,老師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教學。

  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按照傳統學術碩士的考試方式錄取的專業碩士,也不受高校老師“待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馮孟利(化名)向中國青年報記者透露,專業碩士在一些高校教授眼中是“生源質量較差”的那部分學生,能夠進入面試的學生已不能用“脫穎而出”來形容,更多的是在矮子裏選將軍。

  馮孟利所説的專業碩士是2008年設置的藝術碩士,它“挂靠”在學術碩士統考隊伍裏,成了一些學生的第二選擇。不少學生看到招生簡章涉及專業碩士的部分大多選擇直接“繞行”,“留下的生源可想而知”。

  另外,通過傳統的學術碩士考試方式,能否選拔出適合專業碩士的生源也是一個問題。馮孟利説,即便面試佔總分的權重有所加大,但一旦涉及如藝術碩士的創意能力、學習悟性等,教師還是一時難以判斷。

  其實,早在2002年我國專業學位教育制度過10歲生日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就曾針對當時的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發表意見,其中提到:考試方式逐步實行全國聯考與學校考核相結合,增加面試在考試中的比重。具備條件時,逐步實行在國家宏觀指導下,由招生單位自行確定招生規模和錄取分數線。

  專業學位制度即將迎來自己的20歲生日,這個意見仍未得到有效落實。伏潤民説,如果不放開招生,錄取分數仍舊參照學術碩士,一些好的專業碩士苗子還是很難招進來,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也很難改變。即便是改了,也只是將錯就錯。

  當下,有一些院校在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的過程中已不再接受調劑生源,以此來保證一部分學生的“興趣”和“忠心”,“但能否有屬於自己的招生渠道仍要打個問號,而這一點更為關鍵。”馮孟利説。

  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培養方案差別不大

  從目前來看,專業碩士點的增設速度遠遠超過其招生規模的擴大速度。

  以雲南財經大學為例,去年新增會計、金融、稅務3個專業碩士點,每個碩士點僅有11個招生指標。在伏潤民看來,專業碩士的招生規模和招生點不匹配,這個招生規模很難開展適合其自身特點的教學。他認為,專業碩士不像學術碩士,應具有一定的規模,學生多了,在一起探討案例、分享實際經驗才更有效果。

  針對“招的學生多了,其質量就會縮水貶值”的質疑,伏潤民不以為然。他認為,一方面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有足夠的需求,另一方面,“縮水”與否關鍵在於質量標準如何確立。他説,如果按照傳統學術碩士的英語、政治成績甚至學術能力來評判專業碩士,“一定是縮水的”,但如果按照社會所需人才的要求來看,或許正相反。

  當下,有不少高校仍是照搬學術碩士的方案來培養專業碩士。一位地方高校的領導對中國青年報記者直言,自己高校的專業碩士點“在培養方案上基本上沒有太大改變,有幾個在逐步改變,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伏潤民説,此前的學術碩士培養模式更多是“老師能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很少考慮學生希望學什麼或需要什麼,而這些則是專業碩士更為注重的。了解學生所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了解社會對應用人才的需求,這對在校老師而言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把握,“畢竟,這是思路的轉變。”

  更為重要的是,伏潤民認為,專業碩士的教學應該按照項目來進行設計,不同學科的專業碩士都應該打包項目,自己設計招生對象、考試方式以及相應的教學模式等等。

  儘管各個學科的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有一定的指導性義務,但具體的教學培養模式最終還是要落實到高校。盧慶國對記者説,對大部分新增的專業碩士點,教指委都沒有像對MBA、 MPA那樣有課程設置方面的明確要求,更多是處在觀望之中,這也讓一些院校在設計方案時摸不著北,“多數是在自己探索。”

  當然,這給高校的空間也更大。“但是,如今一些高校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學術碩士上,畢竟眼下的專業碩士規模還遠遠小于學術碩士。”盧慶國説。

熱詞:

  • 專業碩士
  • 學術導師
  • 專業學位
  • 培養模式
  • 培養方案
  • 碩士研究生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