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保險三巨頭浮虧600億元 資金償付能力分外吃緊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01: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保險三巨頭浮虧600億之後

  股市被套,保險資金償付能力已分外吃緊,壓力下發行的巨量次級債,成為又一個風險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妍|北京報道

  總算有了好消息。

  12月5日,存款準備金率實現了三年來的首次下調,降低0.5個百分點,市場預計釋放資金約4000億元。

  12月1日,消息剛剛傳出就得到了股市的積極回應,一路高漲的領頭羊就是代表權益類投資的保險公司。

  存準下降能讓保險資金的運用分得幾杯羹?儘管很多人都對此懷疑,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三座大山”——投資浮虧、次級債壓力巨大、股東增資乏力的重壓之下,保險公司太需要好消息的鼓勵了。

  償付能力吃緊

  “寒冬,寒冬。”負責保險公司投資賬戶資産管理的分析師張華(化名)感嘆道,“這是保險行業近7年來最慘澹的局面,簡直是壞消息不斷,四面楚歌。”

  張華認為,他對保險行業投資環境的惡化早有心理準備,但現實還是超過了他的最差預期。“今年三季度,投資市場呈現出自2004 年以來首次股債雙殺的局面,保險投資遭遇持續性‘雙面擠壓’。上證A 股指數下跌了14.1%,上證企債指數也下跌了1.27%,在這種環境之下,保險投資只有虧損。”

  據安信證券估算,僅“三大保險巨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截至第三季度末的投資浮虧合計已超過600億元,其中第三季度産生的浮虧達到400億元。

  盤子大、倉位重的中國人壽,投資浮虧最多。據估算,投資損失造成中國人壽前三季度累計浮虧超330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度投資浮虧為250億元。

  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緊隨其後。據估算,中國平安累計浮虧超170億元,第三季度投資浮虧超140億元。中國太保累計浮虧超100億元,第三季度投資浮虧超60億元。

  “投資浮虧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保險行業償付能力不足,現在很多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逼近監管紅線。”張華介紹説,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定》,正常類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應在150%以上,對於償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險公司,保監會就會將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

  根據各上市保險公司半年報可以看出,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由2010年年底的211.99%直降至164.21%,中國平安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雖仍維持在200%,但平安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卻降至158.1%,逼近警戒線。

  “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壓力非常大,償付能力充足率太低,投資保險的客戶就會大量減少,所以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是所有保險公司都亟待解決的問題。”張華説。

  滿城儘是次級債

  2011年,不足一年,保監會共批准了10家保險公司發行合計不超過490.5億元的次級債計劃,接近過去7年累計獲批額度的一半,用“滿城儘是次級債”來形容保險行業絕不過分。

  “次級債就是保險公司的救命稻草。”張華介紹説,次級債是保險公司為了彌補臨時性或者階段性資本不足,經批准募集、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的保險公司債務。“次級債作為國際通行的資本補充渠道可以快速拉高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增加對投保人的吸引力,還可以快速緩解償付壓力。所以發行次級債是保險公司的最佳選擇”。

  但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則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發行次級債券不過是很多保險公司的無奈之選。“現在保險公司解決償付能力的途徑主要有次級債、股東注資、市場資本融資這三種。目前保險公司上市融資渠道不暢,加之股東的資金也不寬裕的情況下,就只有發行次級債了。”

  無論是最佳選擇還是無奈之選,次級債都不可避免地成為保險行業的焦點。10月25日,中國人壽發佈公告稱,獲准發行10年期和15年期兩個期限品種的次級定期債務,發行總規模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創下了史上最高次級債的紀錄。中國人壽副總裁劉家德表示,次級債發行完成後,預計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將提高40個百分點,即由6月末的164.21%提升至204.21%。

  “300億!簡直是將‘次級債效應’發揮到極致。”張華認為,中國人壽發行鉅資次級債對整個保險行業,尤其是壽險行業都起到了刺激性的作用。

  當然,發行次級債也不能揮霍無度。今年10月19日,中國保監會發佈實施《保險公司次級定期債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2004年發佈實施的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其中最重要的變動是,保險公司募集次級債規模的上限由不超過上年末凈資産的100%降低到50%,計入附屬資本的次級債金額不超過凈資産的50%。

  “監管機構提高險企發行次級債門檻的目的是逼迫保險公司轉型。”郝演蘇認為。不過,保監會的良苦用心實在抵不上現實殘酷的壓力。根據年度中報顯示,人保財險、太平人壽和泰康人壽存量次級債與凈資産之比分別為77.35%、73.92%和55.27%,早已“超標”。

  為了使更多的保險公司在“超標線”前剎車,11月14日,中國保監會發佈《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問題解答第13號:次級債和股東增資》,要求按照《辦法》分段劃分,《辦法》頒布之前就已經超標的放其一馬,《辦法》頒布之後超標的禁止發行。

  無奈下的股東增資

  叫停次級債,人保財險陷入僵局,因為自2007年底以來,人保財險償付能力充足率一直在150%以下,處於同業較低水平。2010年末,人保財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一度僅為115%,已經接近保監會的監管紅線。

  為了滿足償付能力要求,人保財險已從2009年起連續三年發行次級債,累計發行規模達190億元。即使如此,在今年6月,人保財險第四次啟動次級債融資,其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僅為159%。

  “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保險業集體大蕭條的情況下,人保財險的資金實力更加受挫。”張華估算,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人保財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30%左右。

  既然不能發行次級債,人保財險就只能動員股東的力量,進行集體注資。11月29日,人保財險發佈公告稱,人保財險將分別發行約34559.8萬股H股和76858.2萬股人民幣股,合計集資額為61.31億港元(50.02億元人民幣)。

  “股東增資可以補充公司的資本金,改善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張華介紹説,“人保財險必須增強自身實力,扭轉在行業競爭中的不利地位。”

  12月底,第四季度收盤,保險公司必須交上今年的答卷,受制于第三季度一片慘澹的不利影響,如何在年終報表上鼓舞投資者的信心,將是一個令保險大佬們頭疼的難題。

熱詞:

  • 人保財險
  • 發行次級債
  • 保險行業
  • 保險資金
  • 保險投資
  • 償付能力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