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把統籌城鄉發展貫穿於災後重建(幹部説幹事)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2日 05: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統籌城鄉發展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以後,四川省綿陽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統籌城鄉發展貫穿於災後重建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堅持科學規劃。科學規劃是科學重建的前提。綿陽市自覺變單純的城市規劃為城鄉統籌規劃,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為科學重建奠定堅實基礎。在農村建設中,把災後重建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緊密結合起來,徹底改變“規劃不下鄉”的狀況;堅持開門規劃,集中全國500多家規劃設計單位、1萬多名城鄉規劃和建築設計工作者以及許多全國乃至世界頂尖人才的智慧,確保規劃、設計、建設的科學性。通過科學統籌規劃,災後重建工作形成了城鄉交融、産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協調的良好局面。

  推動産業集聚。災後重建為縮小城鄉産業差距提供了機遇。綿陽市堅持推動産業集聚發展,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實行土地復墾、土地整理、土地開發相結合,集中有序推進災毀耕地復墾,推動農業特色産品規模化生産,集中連片發展,努力形成規模效益;圍繞“一核四帶”産業佈局,堅持“一縣一園區、一園區一主業、一園區一特色”的發展模式,在明確園區定位的基礎上,引導産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實現工業關聯、成鏈、集聚、集約、合作“五向發展”;按照“拓展新區、優化交通、提升中心、控制生態”的空間發展戰略,着力打造城市核心商業區,努力構建完善的市場網絡體系。

  強調基礎先行。基礎設施是城鄉居民生産生活的基本條件。綿陽市堅持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將農房重建與城市發展、耕地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採用“房子進院子”、“小院並大院”等形式,合理設計原址建築風格,按照城市社區標準搞好農村水、電、路、通訊、光纖等設施配套,統籌推進農民集中安置點建設;着眼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合理配套新的商業街區,彰顯山、水、園、林的城市特色;按照“打開通道、構建樞紐、完善網絡、提升功能、支撐發展”的思路,構建鐵路、公路、機場立體化的西部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積極推進市域高速公路網、多通道路網、縣道公路網、加密鄉村公路網等建設,初步建成了連接城區、覆蓋鄉村、城鄉一體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

  注重市場運作。注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災後重建的各項政策,降低投資門檻,釋放投資潛能;加強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完善“借、管、用、還”四位一體的投融資機制,做大做強信用擔保平臺,建立健全信息對接平臺;在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資金“乘數效應”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設立住房重建擔保基金,由援建單位、市、縣財政分別出資,為城鄉住房重建戶提供建房專貸;針對市場調節容易産生自發性、滯後性等弊端,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市場行為。

  始終依靠群眾。災後重建工作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綿陽市注重完善基層治理機制,推動形成嚴格按照制度辦事的良好氛圍,有效避免了領導幹部大包大攬、代民作主的情況,從多個方面激發廣大村民參政議政的熱情。無論在重建方式、重建選址、戶型設計問題上,還是在工程監理、土地流轉、北川新縣城分房問題上,都堅持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讓群眾參與政策、規劃等制定和實施的全過程,保證了重建工作健康有序推進。

  (作者為四川省綿陽市市長)

熱詞:

  • 統籌城鄉發展
  • 科學發展觀
  • 城鄉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