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 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戰略選擇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2日 05: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今世界正處於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搶抓新科技革命機遇、佔領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國際競爭已經悄然拉開帷幕。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對於我國全面參與國際競爭並贏得主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綱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我國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面對的形勢和任務是什麼?應當選擇怎樣的策略和路徑?今天刊發的這篇文章對這些問題作了探討和分析。

  ——編者

  創新是國家強盛的源泉,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驅動力。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比之前數千年創造的物質財富總和還要多,主要應歸功於科技進步和創新。進入新世紀,世界範圍內生産力、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一場影響重大的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正在醞釀之中。可以説,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國家創新競爭力更是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是我國迎接新科技革命、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選擇。

  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對於迎接新科技革命具有重大意義

  所謂國家創新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對創新資源的吸引力、從事創新活動的能力和創新空間的擴張力,以及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它是增強一國競爭力的原動力,對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根本性作用。它由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産出競爭力、創新持續競爭力五個部分組成。

  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是迎接新科技革命的必然要求。回顧近200年間發生的幾次科技革命可以發現,無論蒸汽機的出現、鐵路的普及、電力和重工業的發展,還是集成電路技術、信息技術的跨越,都是在世界經濟危機時期醞釀的。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有可能催生新科技和産業革命。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正在成為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催化劑,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初現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顯現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徵兆。當前,發達國家正利用技術優勢力圖維持在科技創新中的領先地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也在搶抓機遇,爭取在全球科技創新中把握主動權。創新的競爭不再是少數國家參與的活動,而是幾乎囊括全世界所有國家;不再限于少數行業和部門,而是廣泛滲透到多個行業和領域。因此,當今時代,創新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手段和工具,而且上升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成為搶抓新一輪創新機遇的重大現實問題。只有把科學技術真正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機遇,才能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才能實現産業從全球價值鏈低端向高端發展,從而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是實現經濟強勁增長的戰略選擇。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壓力較大,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極端氣候和自然災害頻發,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要鞏固世界經濟復蘇成果,實現經濟強勁增長,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的作用。如今,許多國家對科技創新戰略作出新的部署,力圖通過推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解決所面臨的能源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人口健康等問題,並通過科技創新源源不斷地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強勁動力。有鋻於此,我國迫切需要緊緊抓住當前創新和産業轉型孕育期的歷史機遇,加大創新投入,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切實依託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努力實現經濟平穩強勁增長。

  我國國家創新競爭力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從提出向科學進軍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科技發展道路。

  2008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特別注重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把加強科技創新擺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突出位置。2010年,全國投入科技研發和試驗經費7062.6億元,比上年增加1260.5億元,同比增長21.7%,科技經費投入持續保持穩定增長;科技人力資源總量持續增加,2010年全國研發人員達到255萬人,居世界第一位,國際科學論文産出量排世界第二位,發明專利數排世界第三位,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科研基礎體系;在載人航天工程、高速鐵路、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幹細胞培育等一批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大大提升了我國科技創新實力和國際地位。目前,我國整體科技發展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部分科研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1年6月,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聯合發佈了“2011年全球創新指數”,對世界上125個國家的創新能力進行評估和排名,我國的創新指數排在第二十九位,比以往的排名顯著上升(2010年排在第四十三位),是創新指數前30名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

  同時應看到,我國科技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雖然已成為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二是科技成果産業化率同發達國家相比嚴重偏低,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不足;三是科技創新體制同經濟和科技發展還不相適應;四是科技創新人才還比較缺乏。因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強烈的使命意識,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強科技支撐,切實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

  從三個層面提升國家創新競爭力

  在國家層面,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加強對國內外創新資源的整合利用和統籌協調。國際創新競爭主要表現為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先機、提升國家科技地位和國際話語權。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不斷拓展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一是推動創新聯盟建設,促進創新資源自由流動和合作共享。應樹立開放合作、兼容並蓄的科技創新理念,加強與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建立高效的創新聯盟協調機制,共同攻克能源安全、交通、氣候變化、資源利用效率等重要領域的技術難題,共同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的實際應用。二是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加大創新投入。充分發揮國家的政策引導作用,建立與創新政策相匹配的法律及相關産業政策、金融政策等,在法律和政策兩個方面保證創新活動的正常開展。更加重視科研活動,加大投入力度,既要加大對基礎科研單位的研究投入,又要加強對企業創新的扶持和鼓勵,還要加強仲介服務機構等的建設。三是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産學研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重要作用,提高知識創新以及將知識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能力。四是改善創新環境,大力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創新薪酬制度和獎勵制度,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潛力,提高其創新能力。繼續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改善人才培養結構,鼓勵對外交流與合作。

  在産業層面,大力推動産業深化創新,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産業發展是創新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檢驗,是創新競爭力最直接的表現,也是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環節。一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努力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重視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技術、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在核心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提高相關研發、製造、營銷等環節的國際化水平,提升産業鏈整體競爭力。二是在現有産業發展基礎上,以創新為根本手段和動力,進一步推動産業發展高端化,帶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尤其應注重在實體經濟領域通過多次反復創新推動産業升級,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三是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實現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有機結合。健全科技成果産業化的機制,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促進産學研有機結合,形成科技成果産業化的順暢途徑。

  在企業層面,著力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一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經濟科技政策的導向作用,推動企業樹立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二是妥善處理好自主創新與技術利用、技術轉化之間的關係,既要引導企業加大對自主創新活動的投入力度以及對創新人才的培育力度,掌握關鍵技術,培育自主品牌,又要引導企業積極學習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創新能力。三是著力增強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繼續完善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建立相應的專業市場以及生産力轉化平臺,為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創造條件,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發展戰略,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積極創新産品、拓展市場。

  作者簡介

  黃茂興,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分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技術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競爭力問題研究。

熱詞:

  • 新科技革命
  • 幹細胞培育
  • 建設創新型
  • 科技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