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從錢學森圖書館看錢學森精神 “竭盡努力建設自己的國家”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2日 04: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11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00週年紀念日。新落成的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從當天下午1時30分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天氣寒冷,卻有不少市民趕來領票參觀,館方原本限額1000名,不得不放寬到了1200多人。

  15000余件展品,或宏大、或細微,生動地勾勒出錢學森這位偉大科學家既質樸又傳奇的一生和他崇高、豐盈的精神世界。

  從一份手稿起步的航天偉業

  在“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展區,錢學森回國後起草的第一份報告的手稿,靜靜地陳列在人們眼前,回顧著那難忘的歷史: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回到祖國不到半年,就向國務院提交了第一份絕密報告《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周恩來總理親筆作了批示。這是中國導彈事業的奠基之作,就在這份手稿上,錢學森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發展我國航天技術的建議,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制定了重要的實施方案。

  隨後的日子裏,錢學森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和參與制定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1964年6月,我國成功發射第一枚自行研製的導彈。4個月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進行。1970年4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

  《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早已泛黃,然而從這份手稿起步的中國航天事業卻正如日中天。從“兩彈一星”起步的中國航天事業,如今已經實現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對接,實現了嫦娥工程探月,開啟了螢火一號的火星探測……站在錢學森和老一輩科學家的肩膀上,中國人得以仰望頭頂那片更加遼闊的星空。

  “我當然忠於中國人民”

  這是一份令人難忘的審訊記錄:

  美國檢察官訊問錢學森:“你忠於什麼國家的政府?”

  錢學森回答:“我是中國人,當然忠於中國人民。所以,我忠於對中國人民有好處的政府,也就敵視對中國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

  錢學森回國的故事早已為大家熟知了,但其中依然有不為人詳知的細節……

  新中國剛剛成立,正在美國從事火箭和航空研究的錢學森就在積極準備回國,他們一家預訂了1950年8月28日回國的機票。但美國移民局突然拘留了錢學森。

  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儘快回國,中國政府一直與美國有關方面協調,可是美國代表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回國的真實依據為理由不肯放行。這時,被軟禁了5年的錢學森擺脫特務監視,在寄給比利時親戚(蔣英妹妹)的家書中,夾帶了一封給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信中,錢學森請求祖國政府幫助他回國,表示自己“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這封信當天就被送達周總理,又由外交部火速轉交給正在日內瓦舉行中美大使級會談的王炳南。在事實面前美國政府啞口無言,不得不批准錢學森回國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錢學森終於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錢學森圖書館還原了錢學森回國的歷程:從與檢察官的對話到寫給祖國的求援信,再到克利夫蘭總統號的合影,在香港過境時的船票……讓觀眾再一次感受錢學森歸來引起的震撼,體會把個人命運和祖國、民族、人民結合起來的感動。

  “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起建設自己的國家”

  回國不久,錢學森就提出了入黨申請,4年後的1959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此由一位愛國的科學家成長為信仰堅定、一生忠實追隨黨的馬列主義戰士。“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錢學森常常這樣説。

  錢學森圖書館收藏的大量照片顯示,回國後的幾十年裏,無論工作或是休閒,錢學森通常都是穿著一身簡樸的藍色卡其上衣和軍便褲,一隻從美國帶回來的公文包錢學森用了近40年,包兩側已經磨損,還有縫補過的痕跡。

  與樸素到極致的生活用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錢學森數量巨大、鋪天蓋地的書籍和資料。在“戰略科學家的成功之道”展區,所有參觀者都會被直達天花板的無數材料震撼:在館藏的手稿文獻中,有629袋、24500多份錢學森自己做的剪報,很多是首次與外界見面。這些剪報與其説是手稿,不如説是藝術品——整整齊齊地粘貼在A4紙上,無論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計算、圖表,都工工整整,一絲不茍,連一個小小的等號,也長短有度,中規中矩。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堪比百科全書,很多簡報上還有錢學森的註解。

  在錢學森當年的一本《工作手冊》中可以看到,錢老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對具體問題過問得也很詳細,包括在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還缺多少螺釘、螺帽都有統計。在學術風氣日益浮躁的當下,錢學森的剪報仿佛在無聲地作證:科學是容不得半點敷衍和馬虎的,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懈怠。

  錢學森一直反對自己被稱為“導彈之父”和“航天之父”,在1992年10月19日的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導彈、衛星工作是‘大科學’,是千百萬人大力協同才搞得出來”,堅決反對把功勞放在自己頭上……

  “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起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展覽結束部分,一支穿越時空的筆臨空揮毫寫下這樣一段錢學森的話。平實又高遠的一段話,揭示的是一位科學大師偉大成就的源泉,對今天、對未來的人們啟示無窮。

熱詞:

  • 錢學森圖書館
  • 1970年
  • 1950年
  • 火星探測
  • 嫦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