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州流浪漢滯站回家難 救助站呼籲搭建救助平臺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1日 0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呂哲明在整理自己的床舖。 記者喬軍偉 攝

  救助站呼籲搭建全社會參與救助網絡平臺

  救助站

  滯留問題調查

  本報訊 (記者周祚)昨天廣州最低溫度降至4攝氏度,廣州市區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抱著棉衣、棉被和開水泡麵,晚上給流浪者送去“溫暖”。天冷了,到救助站裏避寒的流浪者也多了,以往只有四五十人前來求助過夜,昨晚有七十多名流浪漢走進了救助站的大門。本報連續數日報道的流浪漢呂哲明早早地就穿上了棉衣,吃著工作人員給他泡的面,等待日本親人消息的他,4年來第一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呂哲明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在廣州受到民政救助部門的幫助,免於風餐露宿。

  在追蹤呂哲明事件的同時,有一組數字令記者震驚了,每年廣州市救助收容的各地在廣州流浪的精神病患者就達900多人,不僅如此,記者昨天在廣州市救助站市區分站獲悉,目前仍有近900名各類流浪精神病患者長期滯留在廣州。

  現狀 廣州床位不足

  據記者了解,廣州市救助部門分為市區分站和蘿崗站,市區分站主要承擔著救助成年流浪人員和精神患者的責任,而蘿崗站則主要承擔著救助流浪未成年人的責任。而在市區分站,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廣州市就有900多名精神病患者的流浪人員無法找到其“家鄉”而只能長期滯留在廣州,“300多名放在我們民政局精神病院裏救治,因為床位不足,我們還將300多人通過購買服務,委託梅州收治。”每年廣州市花在市區分站的救助經費就需要800多萬元。

  “我們目前的救助成本太大了”,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像呂哲明這樣的主動找到救助站要求救助的,現在已經不是救助站救助人群中的常客了,他們日常的工作其實是救助大量的精神病患型的流浪人員。

  “每天有近80名流浪的精神病患者接受我們的救助。”有關負責人説。

  流浪救助的成本為什麼會增加?這是由救助站的工作方式決定的,救助流浪人員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等人找上門來需要幫助,二是主動出擊“掃街”,三是接收市民舉報再過去救助。其中,“第二種是主要採取的方法,但是現在的救助方式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我們希望能形成社會共同救助的機制,而不是我們救助部門一家幹這個活的局面。”

  廣州市救助站市區分站的負責人表示,如果能搭建一個全社會參與的救助網絡平臺,如有發現流浪人員,所轄的社區先給予救助收留,再通知救助站前來接收,這樣的目標性就更強了。

  流浪漢類型在變化

  1 年輕的少了 滯站的多了

  長年跟蹤廣州市救助情況的記者調查發現,通過救助站近年來的情況統計顯示,救助對象正在發生變化:日常的救助量減少了,但是救助的困難戶增多了。根據近幾年的信息匯總,發現流浪救助的人群有了明顯的改變。首先是年輕的流浪者減少了,尤其是未成年人大幅降低。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新的救助條列出臺後,關於未成年人的流浪,有了明確的規定,只要發現流浪未成年人,市民就可以向公安機關和民政部門舉報。“這樣一來,那些拐賣孩子乞討、賣花等的行為已經明顯減少了。市民只要留意,就會發現市區內現在基本上都沒有出現未成年人流浪乞討的現象了。”

  以往前來救助的都經常會有一些投親訪友不著,流落街頭,或者前來廣州找工作找不到,沒錢了只能來求助幾天的情況。但是現在出現了很多滯站的人群。

  記者在市區救助站就發現了幾位長期滯站的妙齡女孩,她們中時間最長的啞妹已經在站裏呆了二年,她是個啞巴,剛滿20歲,但是由於是個文盲,她説不出也寫不出自己家庭信息。工作人員根本無法從她口中了解到半點有價值的東西,不能送她回家,而又不能把這個年輕的女孩子趕出救助站。“像啞妹一樣的女孩子還有好多個,有的是智障,有的是精神有問題,我們也很頭痛,也不能趕她們出門,如果淪落街頭,遇上壞人,真是不敢想象。”照顧她們的一位女工作人員説。

  2 “跑站騙站”少了 精神病多了

  流浪人員出來流浪的原因也發生變化,有人形容是:“跑站、騙站的少了,丟爹棄子的多了。”為什麼這樣説呢?長期從事救助工作的一位人士給記者解釋,根據民政部和有關法規的規定,全國的救助系統在有人上門求助時,都會給予免費的吃住,一般是兩三次,每次不超過10天。最後還會送他一張火車票或送他回家。這是全國的通行做法。於是以往有的人為了省下旅途費用,就以求助為名,到各地“免費走了一圈”,吃住都在救助站裏解決。這就是所謂的騙站、跑站。前年,全國救助系統聯網後,這種現象已經基本見不到了。

  但是,現在出現了更讓撓頭的現象:那就是更加困難的救助對象增多了。比如上述的精神病流浪者,這些人如果是輕度的精神病患者,還可以根據他的描述和相關信息,協助他返鄉。而對於大量的重度精神病患者,他們的意識都不正常,只能長期接受救助滯留在廣州。

  3 迷失者少了 “丟爹棄子”的多了

  更為聳人聽聞的是,近幾年,有一種新的情況,那就是各種患上絕症和重症的病患者受到他們的家人遺棄留在廣州,這是最讓人心酸和無奈的現象。“每年都有幾十例這樣的個案。有些人被拋棄後,倒臥在街頭,或者醫治了一半,被遺棄在醫院,現在在某醫院還有二名患者就是被家人丟棄在廣州的老人家。”

  “這種丟爹棄子的行為在道德上是應該被社會所譴責的。”救助站的負責人説,“這不僅是人性倫理的問題,我們也很同情這些人,這些基本上都是外地農村的人,因為重症,家裏實在負擔不起了,想著大城市的人也許不會見死不救,還不如帶到廣州醫院,他們就把親人往廣州的醫院門口或裏面一丟。”

  “也許將來隨著我國保障政策和農村新農合等的完善,這種情況會減少,但是現在卻是一大社會管理難題。”

  每年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都會目睹這種因貧而要拋棄親人的慘劇。“許多被拋棄的人都傷心欲絕,産生了絕望心理。”出於人道主義,廣州對於這些患者都給予無私的愛心救助。政府有關救助規定,像這種情況,醫院必須給予先收治,費用由醫院和政府各出50%。

  但是由於這些人患的都是絕症或重症病,對於自負盈虧的醫院來説,負擔也非常大。“以前我們是規定了幾家定點醫院來收治,後來就規定所有的120醫院都參與進來,但是許多醫院都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對於救助人員中出現急性疾病的,廣州救助部門都按照規定,給予其免費治療。保證其基本康復或病情好轉,再轉回其原籍救助部門繼續救治。

  像呂哲明這樣找到家的人是幸運的。像啞妹這樣無法回家的人的出路何在?有關人士表示,我國在這方面的政策法規還是滯後於救助事業的發展,也給廣州市的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她們總不能在救助站裏呆一輩子吧!”

熱詞:

  • 呂哲明
  • 救助站
  • 跑站
  • 滯站
  • 流浪漢
  • 精神病患者
  • 掃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