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世界十年共贏 未來經濟格局複雜中國至關重要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1日 04: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熱點專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格局將更加複雜 中國的角色至關重要

  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今天,如果離開中國,世貿組織就不能稱為“世界”貿易組織了。

  今天是中國加入WTO十週年的日子,記者就“入世怎樣影響中國、改變世界”等話題,採訪了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中國首任駐世貿組織代表孫振宇。雖然視角不同,風景各異,但十年入世中國世界十年共贏這一點卻是共識。據新華社電

  新聞背景:自擔任世貿組織總幹事以來,拉米每年至少訪問中國一次,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持續的觀察和思考。曾任我國首任常駐世貿組織代表的孫振宇,多次率領中國駐世貿代表團參與多雙邊談判和磋商。

  記者:入世究竟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拉米:中國成功的經歷,始於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的英明決策,也取決於幾代中國人的拼搏和創新。除了這些因素,如果要我説的話,加入世貿組織,也為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中國奇跡作出了貢獻——WTO為中國提供了穩定、透明、可預期的貿易環境。

  十年前中國的加入,也改變了世貿組織本身。很多人關注中國的出口,而沒有意識到過去十年,中國進口大約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總體而言,在世貿組織框架內,中國切實履行了相關承諾。當然在某些領域,例如知識産權的保護方面,中國可以進一步改進。

  孫振宇:多邊貿易體制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農業、汽車、金融等當初擔心的領域發展都不錯。更具體地看,比如入世談判中大豆關稅降到3%,我國從每年出口100萬噸至200萬噸大豆變為每年進口5000多萬噸,大豆生産受到了一定衝擊。但大豆進口節省下將近五億畝土地和相應的水資源,仍屬於有利有弊。

  有一種説法稱“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最大的受益者”,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不能否認中國從多邊貿易體制中受益,但整個關貿總協定和WTO規則,基本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主導制定的。儘管中國現在是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的生産仍處在産業鏈的低端。

  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件卻佔了全球1/3

  新聞背景:越有危機,貿易保護主義陰霾越發厚重。對於中國,隨著外貿規模的擴大,面臨的貿易摩擦和糾紛也日益增多。

  記者:在遏制貿易保護主義方面,中國如何面對成長的煩惱?

  拉米:過去十年,中國在涉及的20多起世貿受理的爭端中,有勝有負。中國有權利、有能力來利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孫振宇:目前我國出口占全球10%左右,而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件卻佔了全球1/3,反補貼案件佔了1/2,摩擦産品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但是應該看到,目前貿易摩擦涉案金額每年大體在100億美元以內,佔當年出口不到0.5%,屬於可控範圍。同時我們的企業也在應對貿易摩擦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驗。

  記者:未來中國在國際博弈中如何自我定位?

  拉米: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格局將更複雜,經濟挑戰需要新的全球性解決方案,中國在整個進程中的角色至關重要。

  孫振宇:(我們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自身要求和時間表推進改革開放事業。一些發達國家漫天要價,硬要中國按發達國家水平承擔義務,這是無法接受的。對於中國今後十年的定位,我個人認為應當繼續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同時保持與發達國家的接觸與溝通,要充分關注最不發達國家的關切與訴求,在貿易談判中爭取互利共贏的結果。

  汽車業

  10年過去了,中國汽車業不但沒有被衝垮,還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産銷國。去年,我國進口汽車81萬輛或305.8億美元,進口數量比2001年時增加超過11倍。

  記者劉俊

  成全球最大汽車産銷國

  “10年前一台進口的美國吉普車大概要65萬元,最近去銷售店看只要不到24萬元,配置還更先進。”市民麥小姐告訴記者,在她眼中加入WTO後就意味著進口車減稅、掉價。

  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一直被稱為“幼稚産業”的中國汽車業不得不和世界同行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10年過去了,中國汽車業不但沒有被衝垮,還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産銷國。

  進口比十年前增加11倍

  去年,我國進口汽車81萬輛或305.8億美元,進口數量比2001年時增加超過11倍。在加入WTO前,我國對轎車的進口關稅定在80%~100%,遠高於今天25%的水平。現在,任何一個大中型城市的市民都可以在身邊找到歐盟、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進口車銷售店。

  福田汽車黨委副書記兼新聞發言人趙景光告訴記者:“加入WTO給我們帶來了發展機遇。之前大家都説中國汽車業是一個幼稚的産業,認為會經受不住考驗。當時談判最艱苦的就是保護政策的問題。現在回頭看,降低關稅的承諾後來甚至是提前兌現了。”加入WTO讓中國的汽車業進入了快速增長週期,市場以年均100萬輛的速度快速擴張。

  整車廠數目不減反增

  “在我看來,加入WTO最大的好處就是提升了汽車業整體競爭水平。”趙景光説。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則表示“不加入WTO就沒有今天的吉利”。

  一家大型合資車企負責人説,在和外方談合資時就有專門的條款提出要“最大限度”增加起步國産化率,更約定日後要逐年提高,這是很自覺的行為。

  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整車廠數目不減反增,一部分車企更因為滿負荷生産而需要擴建生産線。

  家電業

  2010年,我國家電業總産值達到9642億元,比10年前翻了近4番。2001年,中國家電業的出口産值約70億美元,到2010年,這一數據已攀升到1500億美元,增長超 20倍。

  記者劉新宇

  家電出口增長超20多倍

  吳先生對家電業10年變化感觸頗深,“10多年前,彩電賣場最時興的産品是背投電視,我當時也買了一台原裝進口的索尼電視,花了3.3萬元。”當時以等離子為代表的平板電視也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一台40多英寸的等離子電視要價近10萬元。”去年換新屋的時候,吳先生再次看彩電價格,“一台厚度只有硬幣般大小的三星液晶電視,價格也不過1萬多元。”

  總産值十年翻四番

  入世之初,中國家電市場不到2000億元的規模曾經引發不少擔憂。相對落後的技術、過於粗放的管理、較為滯後的營銷是否會讓中國家電行業遭受衝擊呢?然而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家電工業總産值達到9642億元,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番。出口方面,2001年,中國家電行業的出口産值僅為70億美元左右,到2010年,這一數據已經攀升到了1500億美元,增長超過 20倍。

  外貿環境更加複雜

  值得注意的是,入世在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給成就産業成長的同時,也把企業暴露在了更加複雜的外貿環境中。

  志高空調海外市場管理部部長廖世興表示,加入WTO之後,包括東盟、中歐等地區的關稅確實有所下降,但南美國家近期卻上調了分體式空調關稅,“這主要是由於中國企業海外市場的成長威脅到了當地企業的發展”,廖世興認為,中國製造現在受到的各種牽制在明顯增加。

  另一方面,不少家電企業加大了國際化的力度,但步履蹣跚。TCL並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讓其此後幾年都在為實現盈利而打拼,而聯想收購IBM後利潤也遭到了不小的侵蝕。

  家電業

  中國銀行:至2010年末其海外網點已覆蓋34個國家和地區,境外機構達984家。

  工商銀行:至2011年6月末工行在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20家境外分支機構……

  記者王亮

  四大銀行實現海外擴張

  市民黃先生在淘金路的星展銀行外資銀行購買了一款挂鉤澳大利亞元與新加坡元匯率表現的理財産品。“十年前我對外資銀行的挂鉤理財一無所知,後來才從這家外資銀行購買理財産品。”

  外資銀行“請進來”

  十年來,外資銀行已在中國大江南北佈局。匯豐銀行(中國)是首批進入中國境內開展人民幣等全牌照金融業務的外資銀行。截至2011年6月末,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的本地法人機構已達40家,其分行達到243家;外國銀行直設的分行已近100家,外國金融機構代表處已達207家。

  中資銀行業“走出去”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管理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加入WTO給我國銀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長期來看,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對銀行業産權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都將産生積極作用。從過去十年發展狀況看,眾多外資銀行被“請進來”,中資銀行業利用WTO提供的優惠條件“走出去”的步伐仍緩慢。

  郭田勇表示,2001年底到2006年底,我國銀行業開始按照入世時的承諾實施對外開放。2006年底,人民幣業務對外資銀行已經全面放開,2007年末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産同比增長了82.8%。為迎接在華外資銀行帶來的競爭局面,國內銀行都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時剝離了大批不良資産。此外,更多的本土股份制銀行也陸續上市,綜合實力增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資銀行大規模國際化擴張成為可能。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四大銀行逐步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

  保險業

  今年1~5月我國人壽保險原保費總額為4787.39億元,其中26家外資(含合資)人壽保險原保費總額為180.22億元,市場份額僅為3.76%。

  記者周慧

  外資公司來了險種多了

  十年前的中國保險市場被少數保險公司所壟斷,入世時,很多人高呼,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是“狼來了”,但是十年過去了,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在整個中國保費市場佔比還不到一成。有人説,十年前買保險是有閒錢的人才做的事,但是十年過後,保險産品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中外保險公司並存競爭

  吳先生從事保險行業已經十年有餘,他回憶説,在2000年之前,整個中國壽險業主要被中國人壽和平安兩大公司壟斷,産險業則是人保一家獨大,那時候其他保險公司只是剛剛起步,外資公司更是只有友邦一家,當時佔比很低,“整個行業可謂是被中資公司壟斷的。” 經過一系列的革命性變革,目前,保險市場已經逐步形成以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格局。

  資料顯示,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保險業在更大領域、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逐步開放。據相關業內人士介紹,外資公司剛進入時對國內保險行業起到了整體帶動作用,也帶來新的經營理念運營方式。“所以大型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向外資保險公司的優勢學習,相互促進發展。”

  保險市場各類新品不斷

  據介紹,各家中資公司紛紛使出渾身解數,近年來保險市場上各類新品不斷,産品的空白領域一次次被填補。在人壽險市場上,原來的儲蓄類險種正在被投資類型的保險産品所代替,如今的保險市場分紅險一家獨大的現象就是很好的例證。而比如醫療健康等險種則更加趨於“專業化”。

  在財産險市場上,家財險從條款到銷售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另外新險種的投保最高定額大大提高,險種組合更為靈活,保戶購買起來也更加方便。

熱詞:

  • 世界
  • 理財産品
  • 三星液晶電視
  • 星展銀行
  • 中國保險業
  • 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