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球化浪潮激蕩中國經濟 失去了保護獲得了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13: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叩開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迎來了與全球化共舞的新時代。十年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從沿海到內陸,從企業到政府,從經濟到法制,無不在這場洗禮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年變化,中國懂得了依靠保護永遠不會有動力,懂得了創新是國際競爭的核心所在;十年變化,中國懂得了善於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才能推動發展;十年變化,中國懂得了要接受和學習國際規則,更要勇於和善於利用規則維護自身的權益……

  張毓強 巨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唯有自主創新才能擁有話語權”

  □記者 孫韶華 北京報道

  “十多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企業唯有建立自主創新的知識産權體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擁有話語權。”巨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毓強如是説。

  1993年,巨石集團從文化之鄉石門小鎮搬遷到桐鄉經濟開發區,重組成立。當時整個公司的年産能只有5000噸,玻纖製品産能更是為零,銷售收入僅有3200萬元,利潤總額不足500萬元。在過 去 的 十 年 間 , 巨 石 集 團 玻 纖 産 能 年 均 增 長42.08%,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總資産年均增長46.08%;銷售收入年均增長34.03%;出口創匯年均增長36.1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36.98%,納稅總額年均增長102.67%……

  是什麼讓這個從小鎮裏誕生的企業取得如此飛躍的發展?

  張毓強説,因為他們深知,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和國際巨頭競爭的過程中,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才是最為關鍵的。只有不斷依靠科技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因此巨石集團生産規模的擴張,不僅僅是金融資本的簡單投入和産品産量的簡單增加,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技術的領先和品質的保障,依賴於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打造。

  “舉個例子來説吧,這些年我們的研發投入一直保持在年銷售額的3.5%以上的比例,而這已經是在新興産業中都很高的一個比例了。”張毓強介紹説,玻纖行業是典型的資本、技術、勞動,三密集型,生産線一開,24小時不能停,一旦停了或者其中一個細小的環節出現絲毫偏差,就會導致産品不合格,繼而造成重大損失。

  就是因為這樣的行業特性,使得巨石為了取勝,不得不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多年來,巨石集團一直瞄準國際一流水平,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裝備,加快縮短與國際大企業集團間差距的步伐。近三年來,巨石集團共研究開發新産品、新工藝、新技術100多項,完成以節支降耗為目的的技術改進項目600多項,共申報專利150項。

  在張毓強看來,創新為巨石帶來的技術進步,是巨石集團從初期的規模領先戰略向技術領先戰略轉型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巨石集團從規模帶來的效益增長,轉變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促進效益增長的重要途徑。

  十年來,很多單純依賴低成本和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紛紛被淘汰,只有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得以存續並繼續壯大,這是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和客戶需求來自世界各地,在世界經濟這個大的舞臺上,只有有“份量”的企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

  杭國良 君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打贏一場貿易救濟官司需要多方配合

  □記者 孫韶華 北京報道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十個年頭,也是杭國良代理國際貿易糾紛的第十個年頭。在這十年間,從反傾銷業務開始,杭國良親自參與了50多起案件的調查,代理過100多家企業,其中有中國企業應訴外國調查的,也有外國公司來中國應訴的,還有代表中國政府參與W T O糾紛的,案件涉及石油化工、鋼鐵、機電、紡織品、輕工、農産品等行業。

  作為處理外貿糾紛的參與者,杭國良對涉華的貿易糾紛與爭端有著深刻的體會。

  有這樣一個成功的案例讓杭國良記憶深刻,他回憶説,在2005年應訴美國盤條反傾銷過程中,他們與美國合作律師積極配合,一方面做好傾銷部分的應訴準備工作,與最大出口商的生産、銷售等部門積極配合,在極短的時間內(通常只有37天的答卷時間)了解企業的生産、銷售等情況,制定應訴策略,整理調查問卷所需的資料,另一方面,積極進行無損害抗辯,最終獲得了無損害的初裁結果。

  “我們與美國合作所及應訴企業的人員都非常高興,把酒暢談,因為這實在太不容易了。”

  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W T O救濟案件中,律師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答卷和應訴工作,經常加班加點,臨近答卷截止的日期,經常是通宵加班,而出差是家常便飯。

  “記得2004年的時候,我們有4個團隊在4個不同城市同時通宵加班,以完成答卷。那年在外地出差時間加起來有8個月之多。所以,我們笑稱,貿易救濟案件不是一般人所能幹的,它需要法律、會計、貿易等專業知識,同時需要超強的體力與耐力。”杭國良頓了頓説,但是,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維護了中國企業的出口利益,這份艱辛也是值得的。

  與貿易爭端打了十年交道,也接觸過許多中國涉案企業,杭國良説最想給中國企業幾點建議。他説,中國企業想要獲得較好的應訴結果,需要從一開始就對國外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非常重視。與中外律師積極配合,在專業律師的指導下,迅速組織企業生産、銷售、財務、法律等部門建立應訴團隊,制定應訴策略,高效工作,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答卷。同時,需要和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進出口商會、中國其他應訴企業以及國外進口商積極配合,以便在應訴中,尤其是無損害抗辯上獲得好結果。

  十年前,國內從事反傾銷業務的律師事務所還只有幾家,而從事反傾銷業務的專業律師也只有十幾人。而現在,律師事務所已發展到二十多家,從事這些領域的專業律師也發展到幾十人,業務領域更是擴展到反補貼、保障措施、W T O糾紛等諸多領域。從最初只是配合歐美律師工作,到整個案件的應訴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中國律師團隊得到了長足地發展與進步。這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貿易規模的擴大,以及參與貿易救濟與WT O糾紛的廣度和深度的擴大密不可分,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逐漸完成從接受和學習規則到善於利用規則維權的轉換。

  李成 廣新控股集團總經理

  “失去了保護,卻得到了發展”

  □記者 孫韶華 北京報道

  “外貿不再只是進出口,而是一種世界眼光。”這是廣新控股集團總經理李成評價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最大感觸。

  廣新控股集團是2000年6月由廣東省屬原主要專業外貿公司組建的國有大企業集團。組建之初,公司有外匯優惠,也有進出口經營的配額,到2005年,隨著外貿法的正式實施,我國的外貿經營權徹底放開。廣新控股的發展優勢幾乎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當時,國內大批外貿公司經營困難不得不倒閉破産,廣新控股集團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我們能做什麼?我們還能怎麼做?”這些成為那段時間縈繞在李成和其他集團高管心中最大的難題。“我們只能知難而進,推著石頭去爬山。”李成坦言。

  當時,廣新控股集團旗下的十余家外貿公司基礎不同、主業也不同,如何在實現多元化管理中減少風險是個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要想開拓新的産業,將外貿經營與産業運作結合起來,依靠什麼路徑去實現?

  廣新控股集團逐漸意識到,可以利用自身具備的一些優勢,比如人才優勢、管理優勢、誠信優勢,以戰略合作為手段,以加快專業化經營、實業化發展、産業鏈協同為重點,發展有競爭優勢的主業,實現傳統外貿企業的“落地生根”,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的現代企業。

  金融危機之後,集團抓住機遇,通過實施跨國並購,投資並購了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和玻利維亞等國家價值超千億元的一批礦産資源項目,並獲得礦産品分銷權,走上了跨國經營之路。

  從2005年至今,廣新控股集團銷售收入翻了一番多,資産總額增加了近5倍,凈資産增加近6倍,利潤增加10多倍。同時企業內部結構在轉型過程中發生了質變,培育了五大支柱産業,擁有了六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打造了8個中國名牌及馳名商標,26個廣東出口名牌,建立了18家技術研發中心,培育了152項技術專利,培養和發展了一批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生産基地,成為主業突出、産業鏈明顯、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可以説,入世十年,我們失去了國家保護,卻得到了發展。”李成説。

  加入世貿組織之後,隨著外貿經營權的放開 , 我 國 傳 統 的 外 貿 公 司 面 臨 巨 大 的 生 存 挑戰。他們不得不擺脫對國家保護政策的依賴,走上開放性的平臺求得生存與發展。依靠保護企業永遠不會有動力,正是開放帶來的更加透明和公平的競爭,讓無數中國公司走向了真正的成長。

  李靜 深圳市法制辦研究員

  “地方立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記者 孫韶華 北京報道

  加入世貿組織十年間,中國地方立法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圳,作為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正是一個典型,也是中國法制化進程推進的一個縮影。

  深圳市法制辦研究員李靜介紹説,2001年,深圳市以WT O協定的規則為依據,對法規、規章進行清理。通過此次清理,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分別於2002年4月和5月審議決定廢止和修改20件與WT O規則和我國入世承諾不符的法規和規章,其中廢止法規1件,修 改 法 規7件 , 廢 止 規 章5件 , 修 改 規 章7件。

  比如説,根據我國政府的入世承諾:取消對所有企業取得外貿權的出口實績、貿易平衡、外匯平衡和經營的要求,以及入世後三年內逐步放開外貿經營權。深圳市於是刪除了《深圳經濟特區外貿企業進出口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等規定中根據出口實績授予進出口經營權的規定。

  “除了法律法規清理外,還要將WT O協定一致性要求貫徹在地方立法的每一個環節中。”李靜説,200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頒布實施。深圳除享有經濟特區立法權之外,又享有了較大市立法權,立法權限、形式和範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而由於深圳立法主要是市場經濟立法,有許多規定涉及到WT O規則。比如説,深圳地方立法可能涉及到的WT O原則主要有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市場準入原則和透明度原則。深圳地方立法可能涉及的WT O規則有貨物貿易規則、服務貿易規則、知識産權規則。

  作為地方法制辦的公務員,李靜説,她最大的感觸就是,雖然WT O協定是在1947年關貿總協定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多邊貿易協定,旨在約束和規範成員方政府的貿易行為,但其規則卻蘊含了諸如自由、平等、公開、公平、秩序等基本法律價值。

  此外,WTO規則雖然內涵是市場行為,但是對政府管理市場的行為也提高了要求。這 不僅促使了我國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促使管理市場的政府完成在管理觀念、職能、方式和體制方面的轉變,減少對市場的不當干預。推進了市場化和法制化的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地方立法天翻地覆,再過十年會更加令人矚目。”李靜説。

  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知識産權法、新修訂的對外貿易法等大批新法律法規先後生效。10年來,我國按照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有關規定,制定、修改、實施了一大批法律法規,為我國履行入世承諾掃清法律障礙。10年來,中國進行了歷史上最大的法律法規清理工作,涉及3000多個中央一級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19萬件地方性法規規章。

  王修芹 中演公司文化交流中心副總監

  中國演出市場爆髮式增長

  □記者 文婧 北京報道

  採訪中國對外演出公司(以下簡稱“中演公司”)文化交流中心副總監王修芹是一個週末的下午,他剛剛參加完中俄舞臺藝術對話活動。活動結束後,還不斷有人找他洽談合作事宜,本應中午就結束的公務從而一拖再拖……到了下午兩點,他才抽出點空兒來。

  “遙想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那會兒,我們部門可沒這麼忙,2003年時,中演公司文化交流中心總共接待了15個國外團體,派出去7個中國團體,一年也就22個團的工作量,接待派出人數一共500多人。我們部門當時一共7個人,工作相對清閒的;可從2006年開始,我們接待、派出的團體數量都呈現出爆髮式增長,現在每年接待團體50個左右,派出團體也超過20個。去年我們接待的國外藝術家超過1400人,派出的中國藝術家也接近800人。接待派出團體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演出水平越來越高。”王修芹説。

  王修芹表示,以前都是在國際市場已經紅過了、演濫了的團體,最後一個才能到中國來,比如説音樂劇《貓》等;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加入世貿組織這十年來,中國人了解全球演藝界流行趨勢的渠道越來越多,現在,正流行的、正當紅的團體,也能演到中國來,中國演出市場幾乎是跟國際同步的了。

  與此同時,中國的團體也越來越多地採用商業運作的形式,走進世界級藝術殿堂。更令王修芹喜悅的是,演出公司的操作水平也越來越國際化、專業化了。“我們這幾年做了很多國外的團(來華演出),帶出了一個非常好的隊伍,我們的人能跟國外專業演出公司進行非常專業的對話———可以説,十年來,中國演藝行業本身也有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他説。

  “現在我每天跟外國經紀機構和演藝團體進行大量的溝通交流,都成了常態化的事情,可跟十年前大不同。”王修芹回憶道表示,“ 隨著工作國際化程度的加深,我們 的工作流程也簡化很多,2007年以前還需要發傳真,現在基本上就全用電子郵件處理了,花在一個項目上的時間越來越少,工作效率越來越高。”

  對於越來越廣泛的同世界文化演藝的交流,王修芹及其部門的同事們也感到了壓力和挑戰:“我們對自身工作上的要求第一就是要多學習,比如,明年1月初我就去紐約參加文化部第二次赴美‘文化貿易與産業交流項目’,跟國外同行多接觸、多學習;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多培育新人,儘早打造好一個專業的團隊,去適應將來日益繁榮的中外文化交流。”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文化産業與全球交融越來越深,以影視、文藝演出為代表的國外文化産品不斷進入中國市場,豐富了國人的娛樂生活,開啟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口。同時,中國的文化産品也出口海外,演出水平也越來越國際化、專業化。

熱詞:

  • 中國對外演出公司
  • 盤條
  • WT
  • 巨石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