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17萬封“僑批”傳情一個半世紀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07: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封女兒寫給母親的家書,除了報女兒在外平安外,在信封上註明寄了五十大元的港銀。(1931年)

  廣東推進“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工作

  本報訊 (記者黃丹彤 通訊員錢淑儀攝影報道)廣東省“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工作領導小組昨天在廣州舉辦宣傳推介會,向來自國內外的檔案學專家、歷史學家以及國家檔案局、兄弟省區省檔案局領導宣傳推介“僑批檔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亞太地區委員會主席埃德蒙森,世界記憶項目亞太地區委員會名錄評審委員會主席如加亞阿布哈孔,世界記憶項目亞太地區委員會特別顧問、國際檔案理事會東亞分會秘書長朱福強,國家檔案局副局長李明華等出席推介會,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楊紹森代表省政府致辭。

  會上,埃德蒙森、如加亞阿布哈孔、朱福強分別介紹了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項目建立的意義以及申報的相關程序。與會人員還參觀了為本次推介專門舉辦的中英文版本《海邦剩馥——廣東僑批檔案展》。

  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3位專家,此行還將趕赴汕頭、江門實地考察汕頭僑批檔案館、批局遺址、江門五邑華僑博物館和開平碉樓等,零距離感受“僑批檔案”。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僑批檔案”的收集、整理、保護、開發工作,已將一個半世紀以來17萬封“僑批檔案”收集珍藏,並用最好的設施設備加以保護。省政府還專門成立“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工程領導小組,安排專項資金,積極開展“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名錄工作。

  何為僑批

  潮汕方言和閩南話管書信叫“批”,“僑批”是廣東、福建等地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和領取包裹的憑證,是銀、信結合的檔案文獻,潮汕、梅州地區稱為“僑批”,江門五邑地區稱為“銀信”。2010年,粵閩僑批以“僑批檔案”的名義一同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並計劃于2012年申報“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2013年申報“世界記憶名錄”。

  最早僑批出自1883年

  在海外3000多萬華僑華人中有近2/3祖籍來自廣東省,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東因此成為近代以來産生僑批最多、覆蓋面最廣的省份。廣東僑批主要由潮汕僑批、五邑銀信和梅州僑批三部分組成。這些“僑批”産生於19世紀中期,直到1979年“僑批”業務歸口中國銀行管理,歷時150多年。這些“僑批”是研究近代華僑史、家族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金融史、郵政史、中外交通史、國際關係史等的珍貴檔案文獻。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發現最早的僑批,是一封光緒九年(1883年)五邑地區的家書。而不少僑批,目前仍在私人手中保管。

熱詞:

  • 僑批
  • 傳情
  • 僑批檔案
  • 銀信
  • 申報世界
  • 檔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