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海淀北部新區中度重污染 一公里黃土堆裸露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8日 17: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淀北部新區

  污染為何重於主城區

  記者實地調查:黃土堆一個接一個 環保專項資金能減則減

  從4日中午12點到5日中午12點,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為193,北京空氣質量達到了輕度污染的級別。而海淀北部新區等地則達到中度重污染。

  位於“上風上水”地帶的海淀北部新區污染情況為什麼要重於主城區?哪些污染源造成了這些區域中度重污染的情況?污染給生活在那裏的居民帶來了哪些影響?記者帶著問題和疑惑,走進了北部新區等地,探尋污染源,試圖找到中度重污染背後的真正推手。

  揚塵地圖:

  北清路沿友誼路往南土井方向

  裸露黃土堆 綿延一公里

  6日中午,太陽在迷霧中迷迷糊糊地露出了頭。從北清路沿友誼路往南,往土井方向,有一片幾十平方公里的工地。吃過午飯的工人三五成群地走向工地。不時有一輛輛汽車駛過,捲起一地煙塵。

  這是附近兩個村的舊村改造項目,小區的樓群建築已經初具規模。在小區北側,一塊有五六個足球場大的空地上,堆滿了黃土和碎石,零星的白雪和覓食的烏鴉在黃土堆中格外顯眼。一些裸露的土堆有一米多高,像山丘一樣綿延出數百米。在相對平坦的地方,裸露出的仍是黃土。

  施工方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天氣寒冷,小區施工處於階段性停工,但是小區內的管線和化糞池等市政建設還在施工,土方都是臨時堆放於此,將來還要回填。“這都是前幾天剛挖出來的,沒地方堆放,只能堆在外面的空地上。”

  由於前幾天的小雪讓黃土堆變得濕潤,黃土堆並沒有出現揚塵。從工地向西幾十米,道路變得有些泥濘坑洼。一輛滿載的貨車正一股腦地將黃土卸在路邊,砸起了陣陣塵土。3米見方的黃土堆佔據著道路兩側,泥濘的土路變得越來越窄。

  貨車的西側,一台挖掘機轟鳴著從地下挖出黃土,倒出後,重又鑽到地下繼續工作。“這裡正在挖電纜隧道,已經挖了一週多了。”在機器的轟鳴聲中,一位工作人員大聲地告訴記者,周圍的土堆有的是挖掘隧道産生的,有的則是周圍的小區施工中産生的黃土,“這還用説嗎?倒在這兒誰也不管,倒在自己小區不是還要苫蓋嗎,弄不好還得被罰錢。”

  繼續向西,黃土堆的高度也越來越高,七八米高的土堆像一座座假山,土堆也不再濕潤,土的顏色也變得越來越淺,土塊輕輕一摁,就變成了粉末。站在黃土堆的頂端,向西觀看,仍舊有幾百米長七八米高的土堆,東西走向的黃土堆長度超過了一公里。不時有沒有遮蓋的貨車駛進,卸下黃土後便匆匆離開。

  在豐賢中路,一道圍墻將五六米高的黃土堆圍了起來,土堆上覆蓋著已顯枯敗的荒草。兩米多高的圍墻中部多了一道水泥印,有著明顯被加高的痕跡,但加高的圍墻仍然擋不住裸露的黃土堆。同樣,在六里屯南路向東,一塊有四個足球場大的空地上,斷斷續續的圍墻也沒有擋住裸露在外的黃土。

  溫北路旁的京密引水渠北側,一人高的黃土堆裸露在外,沿著京密引水渠一直向東。東埠頭村附近,拆遷騰退的紅色標語挂在樹上,幾臺鏟車在清理幾座殘余的平房。百旺建材綜合市場斜對面,二三十台出租的工程車和鏟車停在路口,等待進入新的工地。

  揚塵地圖:

  土井村和六里屯村之間

  巨大黃土堆 裸露大半年

  在土井村和六里屯村之間,有超過一公里長的黃土堆,完全敞開著,巨大的黃土堆被一條小河溝隔開。正遛狗的56歲土井村村民老王説,小河溝的西面是六里屯村,東面是土井村。

  老王説,今年3月份,兩個村子的樓開始動工,樓越建越高,但是周圍的環境也被破壞了。老王站到土堆上,指著小河溝西側的土堆,“那面的土是今年開春的時候堆的,一直露在外面,都有大半年了,幾天前才遮蓋上的。”記者了解到,就在幾天前,海淀區專門組織了重點治理揚塵的行動。

  而順著老王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土堆上雖然覆蓋了一層綠色的遮蓋物,但是,還是不時會有貨車拉進新土倒進去,倒完之後沒有做任何苫蓋處理。

  “不颳風還好,一颳風就完,都是塵土和小石子,特別難受。”老王跺了跺腳下的黃土,“小河的西邊一年以前是果樹林,現在都是黃土堆了。東面一年前也很漂亮,青草、綠樹,村民經常去那兒遛彎。”在小河溝東側,還能看出蜿蜒的人行道和光禿的小樹,只是上面都附著了一層黃土。

  黃土堆旁,有一條能夠讓貨車通過的泥土道。一位土井村村民騎著自行車沿著土道過來,“這道兒,騎快點就能捲起來一陣煙塵。最怕的就是旁邊過個大貨車,只要它一過,我這從上到下就變成了土人,自行車也變成了黃色。”這位村民表示,自從去年底村裏開始拆遷和蓋樓開始,周圍的環境就變了,“家裏桌子地上土落了一層,窗戶也不敢開。小河溝東面的土堆也是年初堆的,一直都沒蓋過。您説一颳風,這空氣能好嗎?”

  揚塵地圖:

  百旺新城、航天城……

  取暖燃煤爐 大多敞開燒

  在位於百旺新城附近的中海楓漣山莊業主論壇上,哀嘆空氣質量差的帖子到處可見。有一位業主總結説:城裏是優,北部新區就是良;城裏是良,咱們這兒也就合格。反正總是比人家差一兩級。

  家住北三環、在航天城工作的秦先生的感受也很深,這兩天他一直覺得胸部憋悶,經常咳嗽。秦先生告訴記者,夏天的時候,到北清路附近,覺得空氣質量比城裏好很多,但是一到冬天,就覺得這裡的空氣嗆得嗓子疼,他覺得原因很簡單:“這邊很多都是待拆遷或者未拆遷的農民,很多平房居民冬天採暖都是燒煤。也許,過兩年,等拆遷改造完成,都改造成燃氣供暖後,這裡的冬天或許能好過起來。”

  航天城對面的小牛坊村,在靠近北清路的村口,有一家專門批發燃煤的經營點。經營點往東是改造完成的小牛坊村新居民區。但目前,還有很多人住在村裏的舊址上。小牛坊村和鄰村的多戶居民家門口前都放著蜂窩煤爐子,上面或者坐著水壺、或者乾脆敞著口。很多住戶的屋前屋後都堆有儲備煤。一位老人告訴記者,由於沒有市政供暖,他們只能自己燒爐子取暖,有時候還要燒大鍋做飯,每個冬天都要燒掉1000多斤蜂窩煤。

  尋根溯源

  能減則減成了行規

  北清路兩側,塔吊密集,四處可見數米高綿延數公里的大面積黃土堆,不時看到一輛輛拉著黃土的大車從不同的施工工地開過來傾倒黃土,卻沒有看到有人進行管理,也沒有看到有人來制止。

  責任劃分不明確

  一個在建小區的指揮部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施工負責人説,揚塵的治理都是分包到戶的,市政道路修建的範圍內,出現的土堆或是揚塵屬於道路承建單位;其他的地方屬於地塊管理方,也就是分屬不同舊城改造的村。“幾個單位在施工的過程和管理中都不穿插,互相都是分包到戶。”

  苫蓋規定少有執行

  除了責任劃分不明確之外,在是否應該即時對黃土進行苫蓋的問題上,施工人員在具體操作中也沒有遵守相關規定。按照北京市相關規定: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築材料應密閉存放,使用過程中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揚塵。但是,這位工程負責人卻告訴記者:“比如政策應該是今天將土方蓋上,明天想用的時候再打開。但是施工方也會考慮在施工中重復苫蓋的問題。如果不苫蓋就攤開壓實,在颳風時吹不起來就行了。理論上是只要存放半天都要苫蓋,但那是理論,真到具體操作中,一般都不會這麼做,這就是實際的行規。”

  環保專項資金 使用缺少審核

  “在文明施工上,苫蓋是其中的一部分,文明施工還包括安全維護、路面打掃、進出車要清洗。其中,文明施工中有環保專項資金,有專項支配,今年相關部門對於每個公司的文明施工的投放量都在查,每個公司都要上報在文明施工中的資金投放量。將明細製成一個簡單的報表,包括每項投入資金的多少。每個項目每個月都要將報表上報到集團公司。”

  規定似乎很嚴格,但是實際操作上並不嚴苛,這個報表更像是在走形式。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些報表裏用於環保投入的錢也都是個總數,多數都來自於施工預算。比如,我們這個項目計劃挖多少土方,根據土方量購買多少苫布、黑網等耗材。就按照這個方式給予預算就行,真正用了多少,就是我們自己內部掌握了。”

  對於記者關於沒人查賬如何保證環保專項資金使用到位的疑問,該負責人第一反應就是反問記者:“哪能誰都能查我們的賬啊。”他告訴記者,相關部門也時常會來檢查,主要檢查現場對於堆放土方的處理措施是否到位,同樣會檢查具體的處理和處置的方式,但他們並無權檢查賬目。所以,這位負責人坦言:哪怕預算中有100元錢的環保投入,但是施工方只花了10元錢就在環保方面達到了相關部門的要求,沒有人會查另外90元的用途。當記者詢問他們是否曾有因為不達標而被罰過款時,他嘿嘿一笑,避而不答。

  看起來,賬目審查中還存在一定空白,使得這些報表大都流於“理論”,具體操作中究竟有多少錢真正投入到了環保中,看樣子都是施工方自己掌握的“小秘密”。

  而對於工地施工揚塵的現狀,這名負責人卻並不避諱,他坦言:“只要施工,就不可能不揚塵。揚塵根本不可能杜絕。誰也做不到100%不揚塵,最多就是抑制,儘量少揚塵。”

熱詞:

  • 黃土
  • 重污染
  • 污染情況
  • 北部新區
  • 揚塵
  • 苫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