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族日化品牌遭外資全面圍剿 入世十年剩者寥寥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至201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滿十年。中國剛加入WTO之時,許多人也許並未意識到中國在未來給世界貿易帶的來巨大變化。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中新網財經頻道就此推出系列稿件,從中國企業“走出去”、民企發展增速、跨國公司在華十年變遷等角度,為讀者解析入世十年中國的經濟如何飛速跨越式發展,及展望未來十年如何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邁向新的征程。

  中新網12月7日電(財經頻道 秦辰)當聽到“大寶天天見”,當看到小護士防曬霜,當抹上丁家宜潔面乳,當想起羽西化粧品,你可曾意識到,這些曾經名噪一時的名族品牌,如今早已易主外資多時,並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中國加入WTO十年以來,日化行業的民族品牌幾乎全面慘遭外資圍剿。時至今日,尚且屹立者寥寥無幾,而歷數被外資“搶走”的品牌,幾乎都沒能逃過沒落的命運。

  民族品牌遭逐一收購 難逃雪藏命運淡出視野

  在加入WTO的十年時間裏,不少曾經被預言將遭受重大衝擊的行業似乎如今都“活的挺好”,反而是日化行業受到衝擊不小,不少耳熟能詳的民族品牌下嫁外資企業。

  2003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化粧品集團歐萊雅在北京宣佈收購“小護士”,這是歐萊雅集團作為世界第一大化粧品公司在中國的首次收購行為。

  2008年7月30日,美國強生公司旗下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宣佈,已完成收購北京大寶化粧品有限公司的交易。

  2011年4月8日,法國香水巨頭科蒂集團證實,已與中國本土品牌丁家宜達成股份購買協議,將獲得丁家宜的大多數股份。

  早前,時任北京日化協會秘書長的劉靜安就曾表示:“在後WTO時代,中國日化行業市場大,對跨國公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最為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並購,通過這種方式,目前中國市場上約80%的日化産品都是外資品牌。”

  劉靜安還表示,“小護士、紫羅蘭等一大批民族日化品牌在遭遇外資收購後,大多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民族日化品牌頻頻遭遇外資並購,正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9月8日的《京華時報》評論更是指出:除上海家化旗下的品牌外,民族日化品牌幾乎全軍覆沒。

  入世後日化行業開始洗牌 小護士大寶成前車之鑒

  自從中國2001年加入WTO以後,日化行業的格局開始悄然改變。2004年中國護膚品市場開始迎來飛速增長,到2009年中國化粧品銷售額已經超過1400億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化粧品銷售市場。然而,在這市場急速擴張的背後,確是民族企業難言的尷尬——被逐一收購。

  而是否這樣就能度盡劫波呢?歷數每次收購事件,外資在收購前後都信誓旦旦的表示絕不“雪藏”産品並將大力發展,而事實是否如此呢?不管如何聲明和表示,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被外資收購的民族品牌,均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無一倖免。

  《中國青年報》3月28日報道稱:在收購小護士不久,歐萊雅曾宣佈推出新一代全新小護士與卡尼爾護膚系列産品,並表示要把小護士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護膚品牌。但幾年後,市面上幾乎已看不到小護士的廣告,專櫃也陸續被撤。而歐萊雅中國總裁蓋保羅則堅稱:“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做這個品牌。”

  加入WTO後,擁有相同遭遇的還有大寶、絲寶等一大批民族日化品牌,而丁家宜恐怕也將面臨被塵封的命運,中國日化行業所産生的巨大變革由此可見一斑

  以大寶為例,1990年大寶推出了SOD蜜系列産品,市場份額一度高達15.76%,並曾連續8年獲得全國市場産銷量第一名。然而入世以後,大寶“天天見”的日子漸漸遠去。

  2008年,時任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協會秘書長陳少軍説:“客觀上講,大寶近幾年的發展趨於停滯不前,銷售業績始終在七八億元附近徘徊。”而劉靜安也表示:“2003年,大寶在護膚品行業中市場份額近18%,遠高於其他競爭對手;但到了2005年,大寶在國內化粧品700億元的市場份額中僅佔到1%。”這一切似乎都表明,大寶被收購似乎不可避免。

  事實上,在強生收購大寶以前,業內人士就已經開始對大寶的未來表示擔心。對此,強生方面在收購當日表示:將保留併發展大寶品牌。顯然,近年來大寶的發展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重寫小護士的沒落命運。

  業內人士認為,強生收購大寶後,不僅可以直接減少一個競爭對手,還能獲得其銷售渠道、信息資源以及現成的工廠設備,可謂一舉多得。並購的動機源於競爭壓力,外資往往通過消除或控制本土企業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

  時至今日,民族品牌已所剩寥寥。有分析人士指出,外企收購的慣用操作方式是:在獲得本土公司管理權後,通過雪藏、錯位、透支等方式“溫水煮青蛙”,將購得品牌消滅于無形。

  誠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只要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壟斷,收購行為無可厚非。但多年以後,驀然回首,卻發現民族品牌早已遠去,不知那時我們又當作何感想。

熱詞:

  • 外資收購
  • 民族品牌
  • 外資並購
  • 外資品牌
  • 日化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