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一個作家的可貴堅守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0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新生代農民工》:黃傳會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每個優秀的作家總有自己的堅守,有自己的立場。就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而言,他的信念就是不寫風花雪月、不寫老闆大款,而是傾力寫普通群眾、民生冷暖。當然,這種堅守意味著百倍的付出、長期的辛勞與頑強的守望。每當有人稱讚黃傳會有“社會責任感”、是個“反貧困作家”時,他往往付之一笑,然後繼續自己的忙碌。他每年都要往貧困人群、失學兒童或農民工聚集的地方跑些日子,與他們拉家常、聽他們説心裏話,這似乎已經成了他的習慣,成了他創作每部作品前的必修功課。去年他生病住院時,聽説北京朝陽區的皮村聚集著大量青年農民工,而且還有自己的“藝術團”、“劇場”、“博物館”,出院第二天早上7點,他就趕到了那裏,晚上9點多才拖著沉重的雙腿回到家裏。此後他又多次前往各地多個農民工積聚的地方採訪,最終創作了報告文學《中國新生代農民工》。書出來之後,他再次選擇在打工子弟學校——海淀區行知學校龔村小學部發佈新書,像五年前發佈《我的課桌在哪——農民工子女教育調查》一樣,他把書直接送給書中的主人公。

  關心農民工的人不少,但能像黃傳會這樣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傾聽、抒寫他們的心聲,在中國當代作家中還不多見。20多年前,他由寫“希望工程”開始,廣泛接觸百姓生活,大量採訪失學兒童、民辦教師、街頭小販、建築工人、打工群體,陸續從筆下流淌出《托起明天的太陽——希望工程紀實》、《為了那渴望的目光》,一直到今天的《中國新生代農民工》。他從書中的人物那裏,明白了作家手中筆的分量,感受到自己的寫作被這些努力付出著的普通勞動者所需要,是他們成就了他和他的寫作,這使他感到十分自足、充實,並由衷地感謝這些人。因此,他只要來到這些人中間,聽他們訴述自己的故事,他就會忘掉一切名利與辛苦,充滿使命感和激情。

  黃傳會向來以平視的目光審視自己筆下的人物,追求的是與主人公的精神溝通、情感交流。他的作品信息量大、涉及人物多、場景豐富,語言素樸直白,不兜圈子、不求引經據典但要求筆下所寫有來歷、有內涵,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受到群眾歡迎,有很好的社會反響。比如,僅他的《我的課桌在哪——農民工子女教育調查》,5年間便11次印刷,印數近7萬。

  黃傳會的每部作品都是走出來、啃出來、擠出來的,每部書都是他經歷大量採訪、吃透大量旁證、耗費大量精力的結果,他的作品不兌水、不裝腔作勢,有實實在在的物證、人證,有明明白白的情節、性格、命運。《中國新生代農民工》以一如既往的素樸筆法,寫出了新生代農民工的奮鬥、歡樂、痛苦與期待。黃傳會懷著深深的同情,書寫了新生代農民工的苦惱、尷尬與無奈,特別是他們那種無根基、無家園、無文化和精神歸屬感的困窘,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有不少涉及到我們是否真的尊重勞動的價值、勞動者的價值。比如,我們大多了解農民工的貢獻,承認自己的生活無論如何也已經離不開農民工,但我們是否願意讓他們分享城市裏的一切,是否願意為改變他們的現實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所有這些,拷問的是我們的管理理念與機制,衡量的是我們的道義與良知,這本書的思想衝擊力也正在這裡。

  我們正踏上建設文化強國的道路,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之一,就是讓人民群眾成為文化的主角,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果。當前,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民工總數達2.44億之巨,其中1億左右是新生代農民工,這就是我們文化工作面對的巨大現實。目前對這樣龐大的勞動者群體,應該説,我們的文化闡述、文學表達和藝術表現是明顯不足的,我們主流的文學藝術創作,對農民工、特別是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反映,不僅數量少、社會影響小,而且往往存在概念化、臉譜化、簡單化的弊病,面對這種狀況,作家藝術家何為?我們是每年蜻蜓點水地到處走一走、遊一遊,大多數時間浮在大城市裏,還是換個思路,多深入基層,多貼近勞動者們,真正走進普通百姓中間去,想群眾所想,憂百姓所憂,分享他們的歡樂與痛苦,反映他們的現實與憧憬?黃傳會的創作實踐無疑提供了諸多極具意義的啟示。

熱詞:

  • 黃傳會
  • 中國新生代農民工
  • 教育調查
  • 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