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七屆六中全會:堅持統籌兼顧 推進文化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06: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關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入學習領會《決定》的這一重要論述,需要我們從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前途的高度來認識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文化改革發展中的重大關係,統籌文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上,統籌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

  文化建設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融入滲透在各個領域,與其他建設相輔相成、互為支撐。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載體,文化産業愈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文化既是推進政治建設的深厚土壤,又以社會意識形式的身份同政治制度等共同構成上層建築;文化建設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按照《決定》關於“三作為”、“兩納入”、“三一同”的要求,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評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

  在文化建設總體佈局上,統籌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與文化産業健康發展

  將文化建設區分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是黨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決策。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對於文化建設來説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既互為支撐又各有側重,共同推動著文化建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按照《決定》關於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奮鬥目標和最終目的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一方面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形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兩手抓、兩加強”的工作格局。

  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基於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和區域發展不平衡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科學發展觀關於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按照《決定》關於縮小城鄉區域文化發展差距的要求,一方面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絡建設的支持和幫扶力度,著力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另一方面發揮城市對農村的文化幫扶作用,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標,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

  在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上,統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黨的十六大指出,“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都要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黨的十七大指出,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應“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這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按照《決定》關於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一方面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另一方面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應清醒地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沒有社會效益的文化産業,經濟效益再好也不能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社會效益但沒有經濟效益的文化産業,是無法得到長足發展的,最終社會效益也會萎縮甚至消失。

  在優化文化産業結構上,統籌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文化企業為主導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黨的十五大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按照《決定》關於“兩個毫不動搖”的要求,一方面著力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使其在發展文化産業和繁榮文化市場中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確立和維護非國有文化企業的平等地位,在國家許可範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産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參與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實施和文化産業園區建設,營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和法制環境。

  在開展國際文化交流上,統籌文化“引進來”與“走出去”

  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方針。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是我國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按照《決定》關於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的要求,一方面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另一方面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産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在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上,統籌高層次高素質文化人才造就與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專業文化工作者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是文化改革發展的基礎力量。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按照《決定》關於加快培養造就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這兩大力量的要求,一方面著力實施高端緊缺人才培養計劃,造就一批人民喜愛、有國際影響的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著力實施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形成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推動形成各類文化人才不斷涌現、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

  (作者為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熱詞:

  • 文化産業
  • 改革發展
  • 堅持和發展
  • 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