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1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推動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牽動著重大利益格局調整,將是一個各種力量在合作中求發展,在競爭中謀優勢的曲折過程。

  文/何樹平

  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將世界經濟發展推向了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全球經濟治理正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

  11月初,在法國戛納G20峰會上,胡錦濤提出“五個堅持”,闡述中國的做法和主張,為謀求世界發展共贏尋策。

  事實上,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由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已不能體現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難以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帶來了新的契機。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了一系列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思想和主張。

  國際經濟新秩序符合各國共同利益

  國際經濟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礎上形成的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和相應的貿易機制,通常包括國際分工、國際協議及慣例和貿易規則等。在較長時期,西方發達國家壟斷著國際經濟規則制定和包括G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在內的國際組織的話語權。這種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不能有效解決金融危機、環境危機等國際領域的深層次矛盾,並由此造成國際貿易衝突頻發,貧富差距加大、人與環境關係惡化等,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這些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日趨迫切。2003年5月,胡錦濤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中,提出了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五點主張,明確指出,“在過去幾十年裏,人類社會在促進生産力快速發展、創造出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産生了貧富愈加懸殊、南北差距拉大、生態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趨利避害,推動世界經濟朝著均衡、穩定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這是各國共同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要求。”2003年6月在法國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上,胡錦濤進一步指出,“建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除了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繼續拉大外,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發展也不平衡。“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形成良好的國際經濟貿易體制和規則,是促進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相反,“這些問題如得不到解決,將會損害世界經濟增長的勢頭”。

  更重要的是,“由於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挑戰和風險,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信息、軍事等方面面臨著嚴峻壓力。”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資源佔有失衡,財富分配不公,發展機會不均,形成“越不發展越落後,越落後就越難發展”的惡性循環。2005年4月,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指出,“由於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擴大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外部因素,加之自身基礎薄弱,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著不少困難和矛盾,有的甚至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並強調,“我們共同面臨著維護髮展中國家權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要課題。”而發展中國家不能實現充分發展也最終制約了世界經濟持久穩定增長。只有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才能改變發展中國家這種不利局面,才能推動世界經濟向均衡協調可持續方向發展。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機制改革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並不斷加強合作,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新變化。“作為國際舞臺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發展中國家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特別是在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全球經濟失衡、穩定國際金融市場,各種形式的國際經濟政策協調對話廣泛開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協調對話平臺繼續發揮作用,八國集團和主要發展中國家等協調對話不斷加強。

  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使發達經濟體深受重創,新興經濟體也難以脫鉤,迫切要求各國聯手、抱團過冬,由此需要全球性政策協調。“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合作應對是正確抉擇。我們應該認清形勢、加強溝通、相互支持、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國發展息息相關。沒有發展中國家普遍發展和平等參與,就沒有世界共同繁榮,就無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對話合作平臺,加強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建立新的經濟秩序。

  這次金融危機最終把G20推到了重要位置。G20則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新興經濟力量的崛起,特別是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後産生的。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由幾個發達國家壟斷的傳統國際經濟協調平臺已難以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必須適應經濟實力消長變化的現實,協調世界主要經濟體共同商討和確定關繫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形成了加強二十國集團作用、使之成為國際社會討論和協調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平臺的共識。而從實際情況來講,二十國集團成員既包括老牌發達國家,也包括新興市場國家,其國民生産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較之傳統國際經濟協調平臺明顯具有更多代表性。

  不斷增強的經濟地位和日益上升的國際影響力,把我國進一步推到了國際社會討論和處理重大問題的前臺。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峰會活動並推動其機制化,符合我國日益拓展的發展利益,符合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有利於提升我國在重大國際經濟問題上的話語權,也有利於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必須抓住機遇有所作為。胡錦濤連續六次出席領導人峰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闡明中國政府的主張。“作為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有效平臺”,隨著應對危機進程的不斷推進,他提出,“推動二十國集團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機制轉向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 強調應該著眼長遠,推動二十國集團從協同刺激轉向協調增長、從短期應急轉向長效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謀劃。要本著循序漸進、互利共贏的原則推進二十國集團機制化建設,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和分歧,確保二十國集團峰會機制在健康軌道上向前發展。在2011年11月戛納峰會上他進一步指出,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二十國集團應該繼續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在這個關鍵時刻抓住主要矛盾,共同提振市場信心,積極化解風險挑戰,努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

  同時,胡錦濤也強調要處理好二十國集團機制同其他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的關係,要確保其在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他指出,聯合國作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應該始終發揮核心作用。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合作機制方興未艾,是全球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是多邊主義的重要實踐,可以繼續在促進新興市場國家合作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對於新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他強調應該反映世界經濟格局變化,遵循相互尊重、集體決策原則,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要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互理解、相互協調,發達國家應該承擔起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責任和義務,在發展問題上採取更多實際行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立足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水平,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平衡、包容、可持續、創新、安全增長。

  “四個體系”支撐公正合理

  近年來,胡錦濤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提出了許多明確的建議和主張,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和認可。早在2003年,他就提出,“中國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這種國際秩序應該以相互安全為前提,以均衡發展為基礎,以公認法理為保障,以對話合作為手段,以共同繁榮為目標。”2010年9月胡錦濤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時指出,我們願拓展對外開放,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願與包括世行在內的國際社會,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對話和協調,共同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他提出的“四個體系”裏(這四個體系是胡錦濤在2008年7月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來的)。

  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體系。

  胡錦濤指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進合作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願。”可持續發展要求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相協調,要求實現均衡、協調發展。其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國際社會應該落實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等達成的共識,推動綠色增長,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其二、促進世界經濟均衡發展,是共創可持續未來的重要基礎。胡錦濤提出,國際社會應該共擔責任,通過擴大國內需求、削減財政赤字、加快結構調整、深化體制改革等舉措,主動促進對世界經濟失衡的有序調整。同時,各國應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協力保持世界經濟增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其三、“實踐證明,從實際情況出發,確定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是贏得主動、加快發展的關鍵。”胡錦濤強調要充分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發展經驗,廣泛吸收現代文明成果,進一步掌握和運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條件下發展經濟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其四、緊跟世界發展新趨勢,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內需和外需均衡發展,同時兼顧速度和質量、效率和公平,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建設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

  國際金融危機凸顯了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缺陷,凸顯了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應對危機能力的不足。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是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其一,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堅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營造有利於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同時,應該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其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改革,主張切實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以客觀反映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增強國際金融體系的有效性。世界銀行應作出更大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其三,推動完善國際金融監管機制,主張確保發展中國家有效參與金融穩定理事會等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加大對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短期資本流動和金融創新風險的監督和預警,在維護國際金融穩定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其四,推動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健全儲備貨幣發行調控機制,主張要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建立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

  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

  公平、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有利於促進地區和全球貿易的穩定增長,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符合各方利益。其一,2005年11月,胡錦濤在倫敦金融城市長薩沃裏舉行的歡迎晚宴的演講中明確指出,“中國主張開展積極的國際合作,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消除各種貿易壁壘,進一步開放市場,放開技術出口限制,建設一個公開、公正、合理、透明、開放、非歧視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其二,強調各國應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支持加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實現發展回合的目標。其三,“注重對話協商,妥善解決爭端。這是實現合作共贏的重要途徑。”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以互諒互讓的精神和誠懇務實的態度,加強溝通和協商,化解矛盾和爭端,盡最大努力推動國際經貿合作持續發展,造福各國人民。其四,“我們應該鼓勵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協定,推動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多邊貿易體制協調發展”。

  建設公平有效的全球發展體系。

  “從根本上講,世界經濟最大的不平衡是南北發展不平衡,世界經濟領域最根本的矛盾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不足”。其一,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世界各國利益相關、命運與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只有攜手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全球性問題。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承諾,向發展中國家增加援助、減免債務、開放市場、轉讓技術。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胡錦濤再次呼籲,國際社會應該高度關注和儘量減少國際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造成的損害,幫助這些國家克服困難。其二,發展中國家應加強能力建設,積極改善國內經濟環境,提高發展援助的有效性,通過自身努力和相互合作增強競爭力。其三,“聯合國應該採取切實措施,落實千年發展目標,特別是要大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使二十一世紀真正成為‘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和區域機構加強協調和合作,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提供有力的幫助和支持。

  推動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牽動著重大利益格局調整,將是一個各種力量在合作中求發展,在競爭中謀優勢的曲折過程,要真正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者單位:中央文獻研究室)

熱詞:

  • 國際經濟政策協調
  • 國際社會
  • 國際經濟秩序
  • 新秩序
  • 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