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台灣垃圾不分類可罰6000台幣 南京試點模倣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6: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台灣人使用的粉紅色專用垃圾袋。 孔小平 攝

  最近,南京市垃圾分類辦公室赴台灣學習考察垃圾分類,在台灣期間重點參觀了新北市八里區環衛隊資源回收場、八里垃圾焚化廠、三峽掩埋場碳中和樂園以及台北市內湖再生傢具展示拍賣場等。南京正在4個區試點垃圾分類,而台灣垃圾分類經過10多年不懈努力,在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此行無論是家庭裏的自我分類、垃圾收運,還是垃圾填埋和焚燒等都給了南京考察團不少啟示。

  垃圾初分台灣小區裏“垃圾不落地”

  關鍵詞:家庭分類

  台灣做法

  家中必須三分類不然會受罰

  據新北市環保局局長介紹,台灣的家庭生活垃圾是進行三分類的,即分為一般垃圾、回收垃圾和廚余垃圾。其中回收的部分包括塑料瓶子、各種玻璃罐子,以及紙質飲料盒子、鋁鐵和泡沫塑料等。而廚余垃圾則包括生垃圾和熟垃圾。

  記者了解到,台北市實施的是“垃圾不落地”及“資源回收計劃”,在台北的小區裏,是看不到垃圾桶、垃圾箱、密閉式清潔站等生活垃圾暫存和中轉設施的,這就要求市民必須在家裏對垃圾進行粗分類。不分類的,在收運時是拒收的,甚至要被處罰1200元到6000元新台幣。

  南京試點做法

  推行“四分類”

  從南京試點方案來看,南京推行“四分類”模式,即廚余垃圾:瓜果皮殼、剩飯剩菜等;可回收物:紙張、玻璃、廢金屬等;有害垃圾:廢電池、廢日光燈管、過期藥品等;其他垃圾:煙頭、被污染的紙張等。

  就市民家裏分類來説,就是三類垃圾可用自備的垃圾袋,即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這三類垃圾,由居民自備垃圾袋或容器進行分類;“其他垃圾”,則要購買城管部門監製的可降解垃圾袋進行分類。

  南京市民意見

  試點推廣後再上罰則

  在建鄴區試點小區月安花園,一位帶孩子曬太陽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她知道小區在進行垃圾分類試點,也有橫幅挂出來了,但她覺得還需要更詳細的指導。採訪中市民們對家庭分類做不好要受罰的觀點不一,有些市民表示,試點期間最好還是鼓勵為主,畢竟垃圾品種多,老人小孩甚至年輕人也要有個適應期,以後推廣了,動真格的了再處罰也行。

  關鍵詞:小區管理

  台灣做法

  物業特設垃圾收集室

  記者在新北市採訪時,該市環保局局長還帶領記者訪問團來到她所居住的小區參觀。因物業管理的需要,記者們只匆匆參觀了位於地下室的垃圾收集室,其週密和貼心仔細的設置,讓隨團團員都很驚嘆。

  這個垃圾收集室在地下負一樓,面積大約六七個平方米,人一靠近,自動感應門打開,裏面異味很淡,幾乎沒有。別看房間小,但裏面功能區域劃分明顯,不僅多,而且示意清晰。

  迎面很醒目的是七個大桶,靠墻擺放,每個桶上方有投放類別,如報廢用品、玻璃類、鐵鋁罐等,每行字下方還有示意圖。記者靠近後明顯感覺到很冷,原來裏面開著冷氣。局長介紹説,這是為了給廚余垃圾降溫,既除異味,也防止發酵。這裡的模式是,居民垃圾分類做好後統一送到這個小房間,由物業來處理。

  南京試點做法

  小區裏放桶讓居民自行投入

  從11月底的垃圾分類推進會上記者獲悉,南京試點期間基本確定了廚余垃圾收運方式,即“家庭自分類——投放分類垃圾桶——電瓶車短駁——專用廚余垃圾車運輸”的分類收運流程,老百姓在家裏自行分類好,然後投放至小區內設置的分類垃圾桶,然後由收運人員使用電瓶車進行短途接駁至小區門口,最後運走。

  南京市民意見

  小區裏桶太多容易投錯

  記者在建鄴區月安花園看到,進了小區大門就可看到,馬路右側有2個垃圾桶,上面寫著“廢玻璃、廢金屬”和“廢紙、廢塑料”,往裏大約走20米,左手草地邊上,也有2個藍色的“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兩個桶。小區居民表示,居民下樓投垃圾的時間是很隨機的,小區設的桶比較多,有時候確實會投錯。

  關鍵詞:垃圾袋費用

  台灣做法

  垃圾袋10隻起售

  過去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垃圾費是每人每月50元新台幣,隨水費徵收,施行垃圾分類後隨袋徵收,也就是“一般垃圾”要用指定的垃圾袋進行裝袋。

  記者看到,他們的專用垃圾袋分好多規格,1公升的售價為0.42元新台幣,3公升的價格是1.26元新台幣,一般是10個起賣,也就是12.6元新台幣。這些專用垃圾袋在普通超市就可以買到。

  記者獲贈一個14公升的垃圾袋,是粉紅色的,印有“台北縣八里鄉專用垃圾袋”字樣,左下方還有一個銀色防偽標識及識別辦法。同時另一面還把“回收項目”列在上面,包括紙類、輪胎、鐵類等16種項目以及“廚余回收”項目。據悉,如果市民買了其他垃圾袋來裝一般垃圾,街角有很多攝像頭,被查到後將被罰款3000元新台幣。

  南京試點做法

  確定用兩種可降解垃圾袋

  南京經過前期調研,可降解垃圾袋的材質、規格等也已經基本確定。具體來説,可降解垃圾袋主要分為兩類,即綠色的“廚余垃圾”袋和黃色的“其他垃圾”袋,規格初定為6升和12升,價格控制在每只0.15元以內。

  南京市民意見

  先免費發,減量了再掏錢買

  記者在一些試點小區採訪時,説起可降解垃圾袋的購買,多數居民表示,試點階段最好免費發放可降解的垃圾袋。等到垃圾分類試點成熟後,大家掌握了垃圾分類的方法,也就能慢慢做到垃圾減量了,家裏需要的垃圾袋也就少了,那時候再讓他們掏錢自購,他們也願意。

  垃圾收集 收垃圾像“打仗”

  台灣做法一

  直收直運,巷口只停3分鐘

  10月31日下午5點,新北市清潔隊開始上街直收直運。

  5點20分,記者守在新北市八里區中山路二段406巷,這裡是八里區最熱鬧的地方。事先記者了解到,在這個巷口,清潔隊與居民的約定時間是5點30分來收。

  果然,5點25分,剛才還沒什麼人的巷口,忽然冒出好幾位市民來。40歲的廖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帶來的垃圾比較多,地上有3個垃圾袋,一個裏面是舊衣物,一個大號垃圾袋裏塞得滿噹噹的,還有一袋是一般垃圾。

  另一位女士在巷口小店的門口站著,她面前是三個垃圾袋,大小不等。另一位大媽端著一個小盆就出來了,裏面是晚上做飯擇菜時理出來的爛菜葉子,她説這個直接倒進廚余接駁車就好。

  5點27分,遠處就聽到了熟悉的音樂,跟南京灑水車的音樂一樣,記者探頭過去,遠處閃著黃燈的垃圾車緩緩過來了。這時忽然巷口又出現了好幾位倒垃圾的市民。

  5點30分時車來了,第一輛是廚余垃圾接駁車,居民用盆端來的生熟廚余垃圾分別倒進了垃圾桶裏,接著第二輛車來了,這個是放一般垃圾的,車上下來2個工人,迅速接過市民手中的垃圾袋,垃圾倒袋進入壓縮桶,垃圾扔到邊上的大袋子裏,壓縮機“咚咚”幾聲,處理倒進來的垃圾,第三輛停妥,這個是放可回收垃圾的,包括塑料等。

  整個過程用“打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每個巷口與居民約好的時間是固定的,“不能提前或拖延,不然居民會不信任我們,每個巷口只能停3分鐘。”新北市環保局主任秘書丘明中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種垃圾收集是一週五次,只在週三和週日休息,為了方便沒時間在家送垃圾的居民,各社區居委會也在社區裏設了固定的投放點。

  台灣做法二

  民間公司起輔助作用

  據丘明仲介紹,輔助直收直運模式的,除了在社區設置定點的回收桶,來方便上班族外,該市還有200多家民間公司做垃圾收集項目。像該市環保局局長所在的小區,物業就是委託民間公司來收集垃圾的。

  據了解,對這些民間公司也有監管辦法,為防止他們亂倒垃圾,根據他們的業務量,來與焚燒廠簽訂每年運送的垃圾量,如果達不到,是有處罰的。這中間,民間公司收集的垃圾中,可回收的部分,他們處理掉也會賺到錢。

  南京試點做法

  暫不採用“直收直運”

  從11月底的垃圾分類推進會上記者了解到,試點期間,南京暫不實行直收直運的方式,就是老百姓在家裏自行分類好,然後投放至小區設置的分類垃圾桶,再由收運人員使用電瓶車進行短途接駁至小區門口,然後再由專用廚余垃圾車來運輸。

  南京市民意見

  亂投現象最好有約束

  家住月安花園的劉大媽正帶著孫女在草地曬太陽,她告訴記者,她兒子家也在同一個小區,她反正退休在家,實行直收直運的話,她倒是可以做到,但是兒子家的垃圾就需要她過去一起拿過來投了。

  現在不用直收直運,他們都是直接投到小區的桶裏的。但是她也發現,這樣的話約束力很低,很多人就是急匆匆下來扔了就跑,也沒辨別一下該投哪個桶,不加強宣傳教育的話,很容易又回到過去了。

  垃圾處理

  看台灣如何處理各類垃圾

  環衛隊 分門別類後各自處理

  記者在新北市八里區環衛隊資源回收場看到,垃圾都運到這邊的院子裏,然後工作人員進行分門別類,各種垃圾的去向很明晰。

  廚余垃圾,分為熟廚余和生廚余,熟廚余用來喂豬;生廚余,則送到堆肥廠,做成有機肥料。

  可回收垃圾,在環衛隊的院子裏記者就看到像光碟、廢電池、舊家電、塑料瓶等,分別堆在一邊,這些是要賣給資源回收廠家的。

  一般垃圾,則是運到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發電。

  焚化場一般垃圾用來焚燒發電

  抵達八里垃圾焚化廠時,起初還以為它是個現代寫字樓,這座垃圾焚化廠居然是國際著名的建築師團隊——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外觀採用的是與巴黎盧浮宮金字塔類似的玻璃帷幕設計。據焚化廠人士介紹,它在外形上就積極拉近了與附近居民的距離,這裡建築很現代,很多電視劇和MV來取景。而且它也是免費供市民參觀的,只要申請就可以,目前已經接待了180家單位,1.9萬人參觀。

  焚化廠還建了休閒中心,有溫水游泳池,3公里登山步道、環保小木屋、環保夢工場、低碳中心,以及參訪中心,都供市民免費使用,當然這些也都是八里焚化廠與附近居民相處以柔克剛的方法。

  登山步道開放很久了,是用垃圾焚化廠發電收入興建的,方便附近居民登山鍛鍊身體。溫水游泳池是循環利用的産物,就是用焚化廠的廢熱用來加溫游泳池,游泳池長35米,寬25米,池深1.2米-2米,最大可以容納150個成年人一起游泳,還有兒童遊樂區、書報區以及運動器械區和家長休息區等,都免費提供給市民用。

  環保小木屋有兩房一衛一廳,可同時供2-6人居住,採用太陽能、風力及焚化廠産生的電等綠色能源。環保夢工場,原名為“居家拾拾樂”,這裡將垃圾轉化為創意品,像雞蛋殼可以變身為木偶娃娃。另外,這個焚化廠還是個教育基地,免費提供給市民參觀。並且焚化廠還花大力氣,幫助居民培育了在當地消失很久的野百合。

  在垃圾焚燒方面,它處理的生活垃圾70%來自市裏的工廠,30%來自居民家中。記者觀看了垃圾焚燒過程,垃圾投入爐內,爐溫維持在850-1050,由垃圾産生輻射熱能自行燃燒,垃圾即為燃料,不需添加助燃能源燃料。垃圾燃燒産生熱能,蒸汽渦輪機帶動發電機,每小時可發電3.5萬千度,20%用於該廠,80%則輸入電力系統,可供4萬戶居民用電,既利於環保,又開發新能源。

  該焚化廠負責人表示,當初選址在這裡時,附近居民反應非常激烈,不過現在一步一步的與他們拉近了距離,如今居然還有居民來這裡辦婚宴,一次可以擺30多桌。

  垃圾填埋場日漸變成生態園區

  新北市三峽碳中和樂園是一個關閉了10年的生活垃圾掩埋場,不過,如果不看園區裏這樣的字樣,

熱詞:

  • 垃圾分類
  • 垃圾收集
  • 可降解
  • 三分類
  • 廢日光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