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內蒙古讓公共財政陽光普照草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4日 02: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滿都拉圖嘎查牧民格吉日嘎拉一家正在收看數字微波電視。本報記者 賀勇攝

  編者按:長期以來,由於牧業旗縣地處邊陲,交通不便,地理和自然環境差,發展成本高,公益事業嚴重滯後,特別是牧區稅費改革後,牧區普遍面臨著公益事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困境。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成為公共財政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如何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引領作用?在實施中還有什麼問題和困難,請看記者發回的報道。

  “這個冬天不缺水了!”在冬季到來之前,牧民哈斯琴家裏的水窖提前儲滿了20噸清水。他對記者表示,從今年11月到明年2月,全家人的生活用水有了保證,依靠季節性降雪,家裏500隻羊的飼料用水也基本不成問題。

  哈斯琴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烏裏雅斯太鎮牧民。過去,他和周邊牧戶長期為水犯難。在國家財政政策的支持下,當地的人畜飲水難問題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得到了妥善解決。哈斯琴説:“公共財政的陽光照在了邊疆牧民的心坎上!”

  期盼:牧民渴望早日結束“油燈糞火”的生活

  哈斯琴的話道出了邊疆牧民的喜悅,也流露出他們對改善牧區生産生活條件的期盼。

  牧區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最根本的原因是牧區牧民居住極為分散,面廣、點多、線長,基礎差、投資大。以錫林郭勒盟為例,這裡地廣人稀,9個牧業旗(市)裏,面積最小的鑲黃旗近5000平方公里,東烏珠穆沁旗面積達到4.76萬平方公里,這給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困難。

  截至目前,錫林郭勒盟仍有2.39萬牧戶未通電,許多牧民仍然過著“油燈糞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這讓城裏人很難想象。“如果用網電解決這些牧戶的通電問題,平均每戶的通電造價將達到15萬—20萬元,且日後運行維護困難,供電可靠性得不到保證。”錫林郭勒電業局副總經濟師、農電處處長張清泉表示。

  用電難、飲水難、信息閉塞、交通不暢、畜牧業生産基礎差等問題給牧民生産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錫林郭勒盟財政局綜改辦主任冷俊霖認為,從錫林郭勒盟的實際情況看,牧區嘎查(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起點和基礎與農村有很大差別,農村大聚居、小分散,村裏人口多,水、電、路等設施相對齊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好的基礎。但是牧區地域遼闊,呈小聚居大分散狀態,牧民逐水草而居。例如東烏旗道德淖爾鎮巴音圖嘎嘎查,有176戶,分散在100多個定居點上,最大的一個居民點只4戶,全嘎查只有靠鎮所在地最近的3戶拉上了電。

  “牧區的實際和牧民的期盼告訴我們,草原對公益事業的需求更迫切,牧民對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的要求更強烈!”內蒙古財政廳副廳長、綜改辦主任劉義勝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稅費改革前,村提留、蘇木鄉統籌和農村牧區勞動積累工、義務工是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主要資金和勞務來源。農村牧區稅費改革後,嘎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面臨‘缺錢少人’的尷尬局面。”內蒙古黨校政治學教研部教授王虎介紹,為改變農村牧區基礎設施脆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現狀,中央提出了“按村民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數額,由各級財政籌集資金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獎補”,以逐步建立嘎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新機制。

  內蒙古財政廳綜改辦副主任包爛漫解釋説,“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所説的“事”,是指牧民群眾迫切需要的、直接受益的、願意籌資籌勞來辦的事,須滿足“戶外村內”和“公益性”兩個基本條件;“議”是由牧民來議,讓牧民自己決策;“財政獎補”,是對牧民辦好的事、辦成的事(公益事業建設項目),政府給予資金上的獎勵和補助,其比例最高可達項目投資的2/3。

  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在全區33個牧區旗市開工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373個,項目覆蓋238個蘇木(鎮)、1067個嘎查(村),受益農牧戶33.98萬戶。項目投資總額6.53億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投入3.9億元,佔59.6%。

  實施:牧民的需要,就是公共財政支持的方向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激發了農牧民的巨大熱情,平靜的草原上開始涌動一輪輪公益建設熱潮。“過去那些投資較大、人們根本不敢想的公益事業建設項目,如今已成為廣大牧民群眾議論的熱門話題,為公益事業建設項目籌資、集資、投勞已成為牧民群眾的自覺行動。”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旗委書記邢文峰説。

  風光互補發電項目、數字微波電視項目、除氟安全飲水工程、嘎查內道路、電網改造、環衛設施、嘎查文化活動室等一大批牧民迫切需要的公益項目,在這片遼闊的草原上相繼建成。用電難、吃水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畜牧業基礎設施差等難題,也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而得到改善或根本性解決。

  在烏裏雅斯太鎮恩和吉日嘎郎嘎查牧民斯楞家,記者看到整潔明亮的家裏各種電器一應俱全,女主人自豪地説:“有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家裏買了電冰箱,我們隨時都能吃上新鮮肉,還和城裏人一樣能用洗衣機!”

  烏裏雅斯太鎮鎮長哈斯額爾敦説,風光互補發電項目的實施解決了部分牧民因居住偏遠、分散、遠離電網而不能用電的問題,使用這一系統的牧戶,不但能完全解決生活用電,還能解決小面積飼草料基地灌溉和人畜飲水等用電問題。

  牧民的需要就是公共財政的支持方向,為解決牧區信息傳遞不暢問題,東烏旗還實施了數字微波電視系統建設項目。截至目前,通過“一事一議”這個平臺,東烏旗共為4383戶牧民安裝了數字微波電視,到2012年將實現數字微波電視全覆蓋。

  在牧區,大部分地區缺水,針對牧區人畜飲水普遍困難問題,當地財政部門學習借鑒西部缺水地區建設抗旱蓄水窖的經驗,為每家每戶建蓄水窖,並在合理的區域中心建中心井。用上水窖的格日勒圖對記者説:現在每月可以節省拉水費900元。水窖儲水後還實現了飲喂牲畜自動化,降低了勞動強度。特別是冬季,牧戶家裏只需拉一次水就能基本解決生活用水問題。

  “電力、通訊等基礎條件的改善,讓全旗4.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縮小’了,邊疆農牧民與黨和政府的距離更近了!”東烏珠穆沁旗副旗長付楊説。

  未來:“一事一議”仍面臨三大難題

  內蒙古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史生榮認為,目前,內蒙古“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已逐步形成政府引導、農牧民參與、社會支持、多方投入、籌補結合,共同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新格局。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農牧區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了,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步伐加快了,農牧民參與公益事業建設和民主管理的積極性提高了,公益事業多方投入的長效機制形成了,黨群幹群關係密切了。

  然而,由於牧區的特殊情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推進仍然面臨三大難題。

  ——牧區經濟發展滯後,牧民籌資能力弱。2010年,內蒙古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530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98元,差距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這其中,牧民增收的形勢更不容樂觀,籌資難的問題將長期存在。

  ——由於居住分散,一些公益項目很難惠及嘎查全體牧民,容易出現投入主體與受益主體不對應、不匹配的現象,從而不合理地加重牧民群眾負擔,挫傷牧民群眾的積極性。對此,內蒙古採取打破以整村為議事單位的做法,在不影響整體利益的前提下,“整體議不成分別議、整項目議不成分段議”,最大限度地、千方百計地推進牧區公益事業建設。

  ——由於地處高寒,牧區實施公益事業項目存在宣傳發動難、工期時間短、施工成本高、項目投入大等難題。

  內蒙古黨委政研室副處長楊宏達説,“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擴大了公共財政覆蓋牧區的廣度和深度。然而,牧民對公益項目的需求與自我發展能力之間存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矛盾。因此,牧區嘎查公益事業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

  針對這些難題,劉義勝表示,“我們要把獎補政策的普遍性與牧區公益事業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儘快把公共財政的陽光播灑到牧區的千家萬戶。”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各地出實招(延伸閱讀)

  黑龍江:機制“三創新”

  創新獎補機制——2004年,黑龍江省率先出臺了《黑龍江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辦法》;2008年,本著“存量適當調整,增量重點傾斜”和“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結合”的原則,對行政村管護資金實行普惠制,對先進村獎勵資金和示範村重點項目獎勵資金實行特惠制。

  創新投入機制——各市縣在廣泛籌集和吸引社會資金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省級專項資金牽動、縣級財政支持、村集體與農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創新議事機制——按照“村民自願、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決策、上限控制”的原則,規範議事程序,堅持民主表決,引導農民自願出資出勞,充分發揮了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平臺的積極作用。

  四川:明確範圍 調整標準

  四川省財政獎補適用於增加對公益事業項目的維護和修繕。農村中小學校舍、通村通鄉道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應由公共財政承擔的村級公益性項目,以及舉債興辦的村級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不得列入“一事一議”範圍。

  調整籌資籌勞上限標準。從2011年起,“一事一議”籌資每人每年不得超過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籌勞每個勞動力的每個標準工日工價不得超過50元。

  取消重點縣和非重點縣政策,全省按照統一的平均覆蓋面測算各縣(市、區)獎補資金。建立工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每年根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績效考評結果,對工作開展較好,績效管理水平高的縣(市、區)給予一次性激勵獎補。

  重慶:突出農村産業發展

  重慶市按照“突出農村産業發展,助推農民增産增收,實現項目示範效應”的思路,組織開展了全市“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重點村項目資金申報。

  堅持申報村項目與當地特色産業結合得好的優先安排,堅持對探索拉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的優先安排,堅持對貧困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産業、脫貧致富的優先安排,並結合各區縣截至7月底的“一事一議”預算執行進度及資金管理情況,確定了42個重點村財政獎補。

  (本報記者 李麗輝整理)

熱詞:

  • 一事一議
  • 公共財政
  • 風光互補發電系統
  • 陽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