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南水北調 為了一渠清水流(人民觀察)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4日 01: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水北調東線,難在治污。

  這是曾被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把昔日一條條“醬油河”變成汩汩清流,化學需氧量濃度從幾百、上千降到20毫克/升。治理類似的水污染問題,不少發達國家花了上百年,南水北調工程用11年能實現嗎?

  這是正在創造的治污奇跡:東線9年攻堅,沿線河流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濃度下降92%,水質達標率從5%提高到80%。水清了,草綠了,有魚了,幹線水環境明顯改善。

  2013年,南水北調東線將全線通水。大考臨近,時間緊逼,沿線水質能否穩定達到Ⅲ類水?記者赴南水北調沿線進行了調查。

  鐵腕治污:提高門檻,嚴守閘門,絕不讓污水進入輸水幹線

  南水北調東線,從長江下游調水到膠東半島和天津,南四湖是必經之處。

  10月的南四湖,波光粼粼,荷花盪漾,魚蝦歡躍。6年前記者在這裡採訪,水面還是又黑又臭,難以想象,如今變化這麼大。

  東線治污有多難?南四湖頗具代表性。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葛為硯介紹,這裡承接蘇、魯、豫、皖4省32個縣的來水,入湖53條河流,過去幾乎全是劣Ⅴ類水,哪條河治不好,都會影響湖區。

  事實上,南水北調面臨的水環境問題,也是我國現階段集中凸顯的發展難題。有人擔心,南水北調會不會成污水北調?

  “先治污後通水”,國務院明確南水北調調水原則,絕不讓污水進入調水幹線。直面難題,沿線江蘇、山東兩省打響治污攻堅戰。

  江蘇採取“治理—截污—導流”措施,重拳減排,提高蘇北化工行業準入門檻,新建項目集中入園,高污染項目一律不能上馬。山東提出“治、用、保”理念,“治”就是全過程污染防治;“用”就是再生水資源循環利用;“保”就是生態保護和修復。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説,截至9月底,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完成水源保護和治污方面的投資179.1億元,規劃確定的426個治污項目已建成95%。

  治污工程見成效。今年6月最新監測顯示,東線黃河以南段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3%,未達標斷面水質基本為Ⅳ至Ⅴ類,污染物濃度大幅降低,東線水質明顯改善。

  科學治污:治污也要發展,從被動變成主動,加快轉方式調結構

  東線治污,會不會影響地方發展?

  鄂竟平認為,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才能保障水質長期穩定達標。單靠行政手段“關停”,只是權宜之計。

  治污也要發展。老工業基地徐州,全市162家企業五年來開展了清潔生産,直接經濟效益11.66億元,産業結構由重變輕,層次由低變高。煤城濟寧,先進製造業超過煤電産業,高新技術産業佔工業比重達33%以上。

  高標準沒有“卡”死企業,反而促進了産業升級。葛為硯説,截至2010年底,山東省草漿生産企業減少了65%,而紙産量和利稅卻增加1.5倍和3.7倍。

  治污騰出環境容量,也騰出了發展空間。徐州市南水北調辦主任馮正剛説,一個滿足調水水質和徐州發展的截污導流規劃,整整做了5年,投資額從2億元追加到7.2億元,徹底解決全市城鄉尾水出路問題,今後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空間更大了。

  治污見實效。今年大旱,江蘇南水北調沿線泵站全部開足馬力,從江都到蘇北旱區,400多公里,抗旱調水53億立方米,水量超過一個洪澤湖,每畝灌溉成本降低10元。江蘇省南水北調辦主任呂振霖説:“有了工程保障,水資源實現綜合利用,才能為抗旱提供及時水。”

  治污“硬骨頭”:通水在即,近20%斷面水質未達標,污染結構發生新變化

  東線治污成效明顯,任務仍然艱巨。現在距通水僅1年半時間,尚有近20%斷面水質不達標;同時,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壓力加大。

  結構減排壓力不小。“十一五”期間,山東調水沿線9市結構減排僅佔減排總量的16%,目前沿線還有造紙企業40多家,化工及涉重金屬污染企業260多家。

  工程減排有新挑戰。由於管網不配套,一些地方污水收集率只有70%左右,新建污水處理廠“吃不飽”,影響長期運行。另外,大多鄉鎮缺乏污水處理廠,農村污水直接威脅水質安全。

  污染結構發生新變化,農業面源污染、養殖污染、航運污染等問題凸顯。

  今年4月,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赴蘇、魯兩省調研,就推動東線治污與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銜接等事項與兩省進行協商,明確了一批東線通水前必須完成的重點治污補充項目。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于幼軍介紹,新增的治污補充項目包括蘇魯交界的徐州市豐、沛縣截污導流和山東環南四湖等22個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是對原有426項治污項目的有益補充,對確保東線水質穩定持續達標至關重要。經與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部門溝通協調,這些項目均已納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並作為優先項目在2012年前實施。

  未來幾年內,江蘇將重點安排城鎮污水處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項目,既“削存量”,還要“控增量”,對重點地區實行環保區域限批。山東將大力淘汰落後産能,加快建設大生態帶建設,到2012年底徹底取消環湖人工投餌網箱、圍網養魚。

  南水北調東線治污是長期任務,2013年水質達標,通水後也要長期穩定達標。時下,“確保幹線Ⅲ類水質”成為沿線各地政府的硬指標,隨著一系列項目、措施的落實,東線治污體系和機制不斷完善,“清水北調”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熱詞:

  • 治污
  • 南水北調東線
  • 污水收集率
  • 水資源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