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蘇繡探尋專利保護(走基層文化聽潮)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3日 06: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盧梅紅弟子在繡製作品。

  本報記者 姚雪青攝

  在“蘇繡之鄉”蘇州高新區鎮湖繡品街,一幅蘇繡吸引了記者目光。遠觀,牡丹層層相間、色彩豐富,葉子細細勾勒、針法細膩;近看,繡品右下角用白線縫著一行小字——“SXIP1”。

  “‘SX’是蘇繡的縮寫,‘1’代表的是第一幅作品。”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盧梅紅指著“SXIP1”字樣介紹説,這是第一幅被繡上防偽標誌的蘇繡作品。

  蘇州繡娘遇新“苦惱”

  ■“版權”頻繁困擾鎮湖8000繡娘

  漫步在繡品街上,400余家蘇繡工作室散佈在粉墻黛瓦間,昭示著傳統技藝帶有的濃厚文化底蘊。然而,流傳千年之久的蘇繡工藝今天也面臨著版權困境。盧梅紅在工作室裏向記者傾訴了繡娘們的苦惱。

  2004年,鎮湖一位繡娘的作品《貴妃醉酒》在參加展覽時被原畫作者發現,産生了版權糾紛,最後只得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也是從那時起,“版權”這一名詞開始頻繁走入鎮湖8000名繡娘的生活,成為她們繞不過去的“苦惱”:祖祖輩輩都這樣繡的,怎麼就遇到法律糾紛了呢?

  “繡娘們的‘苦惱’表現為兩個方面的版權問題:一是蘇繡在借鑒時涉及尊重原稿的版權問題;二是如何保護蘇繡作品自己的版權問題。”蘇州市知識産權局副局長張梅説,蘇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本身就是二次創作,涉及的版權保護問題具有特殊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革新,特別是加入WTO以來,蘇繡更多地參與到展銷、交易中,過去被遮蓋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蘇州刺繡歷史悠久,是國務院2006年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侵權問題不解決,傳統蘇繡的品質和聲譽都將受影響。”張梅説。

  版權交易平臺“出招”

  ■建立版權作品庫,只要註冊便可買

  為幫助繡娘們解決版權問題、規範刺繡産業版權秩序,2010年,蘇州市知識産權專項資金出資50萬元,與高新區鎮湖街道共建“蘇州市刺繡作品版權許可交易平臺”。

  目前,平臺已建3個數據庫:一是已過50年保護期的作品庫,其中的作品可為繡娘合法免費下載使用;二是集體購買獲得的美術、攝影作品庫,該庫作品只需與鎮湖街道知識産權管理中心簽訂協議後,會員支付少量費用即可獲得刺繡使用權;三是無授權優秀作品庫。該庫作品可委託鎮湖街道知識産權管理中心與作品著作權所有人聯絡,商定具體協議後獲得授權。

  為擴充和及時更新庫裏的作品,鎮湖街道還與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攝影家協會結盟,積極與知名畫家、攝影家、書法家簽訂授權協議,將優秀作品充實到版權作品庫。平臺正式運行之後,盧梅紅第一個從庫裏購買了15件刺繡作品的版權。“總共只花了50元,買10個還送5個。”説到這裡,盧梅紅笑得合不攏嘴。繡娘一旦購買了某件作品的版權,庫裏的作品就標有記錄;其他繡娘再選擇這件作品繡制的可能性便會降低。

  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鎮湖刺繡協會副會長張梁生告訴記者,繡娘只要成為鎮湖刺繡協會的會員,便可以在平臺註冊,從庫中購買作品權限,將買得的白色防偽線繡成標識為“SXIP+數字”的防偽標記繡在作品中,這樣既解決了繡制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原稿版權糾紛問題,也為作品貼上了獨一無二的“護身符”。

  “至於收取的少量費用,完全是象徵性的,目的是為了逐步培養繡娘們的版權意識。”張梁生説。

  保護原創鼓勵創新

  ■鄒英姿年內逾百件作品申請“外觀專利”保護

  “傳統工藝如果在傳承過程中不創新,就必然走向衰亡。”交流時,70後繡娘鄒英姿觀點鮮明,“我希望能成為德藝雙馨的繡娘,創新很重要。”

  這位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2006發明了“滴滴針法”,被業內人士評價為“近代以來刺繡針法上的一次突破”。她的蘇繡作品讓記者明顯感到“刺繡畫面中點狀離散的光影變化感”。

  “儘管我在2006年就發明了針法,2008年就有成熟作品,但申請專利並不順利。”鄒英姿説,2009年,由於對於申請專利的流程並不熟悉,文字表達有所欠缺,遇到很多困難,一度想要放棄。

  “繡娘開始有了版權意識,是件好事,我們當然全力支持”。張梁生回憶説,鎮湖街道及刺繡協會多次到鄒英姿家中討論協商,幫助蒐集資料、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9月,鄒英姿終於接到國家知識産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

  此外,鄒英姿還積極申請了“外觀專利保護”。重視原創的她,除了客戶訂單與自己愛好之外,絕大多數繡作都是原創。僅今年,她便有超過100件作品申請了“外觀專利”保護。

  “我們也通過版權交易平臺為繡娘們提供原創作品保護,鼓勵繡娘大膽創新,對其作品進行著作權登記和備案。”張梁生介紹。

  作為“原創型繡娘”的代表,鄒英姿非常重視其他領域藝術知識的積累與熏陶。記者注意到,在鄒英姿工作室的繡架旁,還擺放著一張書桌,上面擱著筆墨紙硯。從小就愛繪畫的她,每晚堅持練習一小時書法。她平時還愛好攝影。“攝影幫助我構圖,繪畫幫助我找到感覺,書法幫助我把握節奏。” 鄒英姿説,“一有機會我就會參加培訓充電,讓自己的原創作品得到昇華。”

  繡娘有了培訓深造的願望,當地政府也急繡娘之所需。鎮湖街道已與蘇州工藝美院合作辦班,設立5年制的刺繡專業大專班。今年7月,第一批12名學生已順利畢業。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也積極創造機會,兩三年間已幫助上百名鎮湖繡娘進入高等院校深造。

  一線感言

  借助防偽標記,經由“版權交易平臺”,通過“版權意識”的普及、“原創作品”的鼓勵、“專利保護”的申請,蘇州繡娘經受住了“版權”的大考。

  從家族式的口口相傳到接受正規的培訓深造,從重視磨礪技術到鼓勵支持原創,從尊重他人的版權到保護自己的權利,古老的蘇繡工藝在新一代繡娘手中繡制出了新的丰采神韻,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揚走出了一條值得借鑒的路徑。

熱詞:

  • 蘇繡
  • 版權
  • 專利保護
  • 鎮湖
  • 專利證書
  • 聽潮
  • 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