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河北唐海縣農場發現疑似契丹人遺留的古石臼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1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2日從河北省唐海落潮灣文化研究協會了解到,唐海縣十一農場落潮灣區域發現兩樽疑似契丹人遺留的古石臼。唐海落潮灣文化研究協會會長李慶春介紹,這兩樽古石臼很可能為宋元時期古契丹人所遺。

  此次發現的古石臼高100厘米左右,上口略顯正方形,長寬約80厘米,內置深約20厘米、直徑30厘米的凹槽。其中一樽使用痕跡眀顯,呈微粉紅色;另一樽只簡單使用過,顏色淡青。

  根據2001年3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灤南文物古跡尋蹤》一書介紹:“肖家河村曾留存多個古石臼。石臼呈粉紅色,狀古樸,據傳為古代高麗人舂米所用。抗日戰爭時期,有朝鮮浪人隨日本侵略軍擁入中國。村民怕這些石臼給自己帶來麻煩,便將其埋入地下,現僅有個別遺于路邊。用石臼舂米,本是契丹族習俗。肖家河村的石臼,實際是契丹人在此居住時遺留下來的。村人認為,契丹人在此定居生活或與蕭太后在此行止不無關係。”

  透過這段描述,李慶春認為,落潮灣區域早期歸屬古灤州,而灤南縣又是古灤州分離而生,落潮灣出土的這兩樽古石臼很可能為宋元時期古契丹人所遺。位於唐海縣十一農場境內的落潮灣,歷史上以熬鹽著稱,“七十二面灶”産鹽無數。抗日戰爭時期,廣闊的蘆葦蕩保護了1200多名八路軍的傷病員又被載入史冊。

  基於落潮灣區域歷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近年來成立的落潮灣文化研究協會承擔了蒐集整理,挖掘搶救歷史、文化的使命。落潮灣文化研究協會認為,落潮灣最早見於史書記載是在明代永樂年間,大約是公元1400年前後,而如果這些石臼能被證實是古契丹人所遺,則將落潮灣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至少200年。(記者 任麗穎)

熱詞:

  • 契丹人
  • 落潮
  • 古石臼
  • 唐海縣
  • 灤南文物古跡尋蹤
  • 宋元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