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志在破解歷史密碼(走基層探訪熟悉的陌生人)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風餐露宿考古人
志在破解歷史密碼(走基層探訪熟悉的陌生人)

李新偉(中)在現場指導學生。

  “沒想到今年秋天雨水會這麼多,從9月5日正式開工到現在,兩個多月過去了,我們真正的發掘時間不足40天,延期是不可避免的了。”11月9日,在河南靈寶陽平鎮巴婁村的西坡遺址考古現場,44歲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李新偉説。

  雨剛停,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跟著考古隊隊長李新偉一起來到工地——説是大家,其實也就只有13個人,除了三門峽市的兩個考古隊員,餘下的是鄭州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的考古係學生。連下了兩天雨,一些寬大的深坑上面蓋著塑料布,以防剖面被淋壞,上面有很多積水,北京聯合大學考古係研究生程鵬飛和同學們小心翼翼地將塑料布掀開。山東大學考古係的欒豐實教授是專門來看西坡遺址的,每次有人來“參觀”,學生們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一個個喜形於色。

  西坡遺址對於普通人來講也許很陌生,但在考古界是如雷貫耳的重要遺址。它的面積約40多萬平方米,2001年和北陽平遺址、東常遺址、喬營遺址等50多處遺址一起以“北陽平遺址群”的名義,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選遺址。自1999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先後在此進行了6次考古發掘,今年9月開始的是第七次。

  李新偉幾乎參加了所有的發掘,他像一隻候鳥,每年8、9月都會回到西坡開展挖掘工作。“陰雨天也有陰雨天的好處,就是不用再澆水了,而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文化層的分佈。”李新偉和欒豐實對當時為何建造規模那麼大的房屋發生了分歧。欒教授説:“考古不是想當然,它有時恰恰是逆著你的猜測來的。這時候,你要服從它。”

  雨很快又下起來了。同學們趕緊將塑料布重新蓋在遺址上,匆忙趕回住所。他們和李新偉一樣在巴婁村一座租來的農家大院裏,呆了兩個多月。“這一次,我們運氣不錯,租到了一處有兩層樓的房子,可以上網,走到工地也就5分鐘。前院後院之間還有個過道,可以堆放從遺址的灰坑裏篩選出來的陶片和石器,下雨天我們就在過道整理登記那些陶片、骨頭和石器。”程鵬飛一副知足的樣子。

  過道裏果然堆滿了寫著編號的、裝滿陶片和石器的蛇皮袋子,每個袋子上都有日期和出土地,説明是從何處採集、由誰負責採集的。“這次的發掘面積還是有些大,有的灰坑都來不及細做,其實我寧肯做得小一點兒細一點兒。過去我們做得比較粗獷,而現在更加注重對植物種子、孢粉、動物骨骼和人類骨骼的記錄、採集、提取。”李新偉一邊抱怨著天氣,一邊反思。

  “我們在這裡吃得很香,雞蛋是從老鄉手裏買的,麥子是老鄉現磨的。附近的獵人有時進山打了野兔也硬塞給我們。桌子椅子都是自己做的,考古用的一些工具也是自己改造的。大家輪流值班,負責每日的衛生。有一對夫妻負責給大家做飯。”實習的學生們倒是很開心。

  “眼看天氣就要冷了,對考古非常不利,我們只能祈望天氣儘快好起來。這裡的土是砂質土,一旦放晴,兩天就可以立即開工。”李新偉焦急地説。

熱詞:

  • 李新偉
  • 西坡
  • 學生
  • 基層
  • 石器
  • 密碼